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作用与内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作用与内容

贺晋 ,黄剑斌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教育学院 江西省 332020

摘要:幼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当代教育对于幼师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较技法课而言,鉴赏课中涉及到的美术史上的风格流派等专业词汇更多,本身就较为枯燥,如何让学生在鉴赏课提高积极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进而探究合作学习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合作学习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美术能力水平是具有差异性的。比如有的同学在学习本专业之前属于美术生,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还存在一部分从小对美术兴趣较为浓郁的学生,他们虽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培训,但绘画感觉和审美基础相对较为优越。这两类学生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学习上,各方面的能力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和显著,作业完成质量较高。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入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之前,在美术方面是不具备任何基础的,他们更多会认为艺术类课程对于自身而言是非常遥远和高深莫测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对这些学科产生畏难、自卑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对他们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然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拿美术鉴赏课为例,当代幼儿教育对于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美术鉴赏在整体美术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较技法课而言,鉴赏课中涉及到的美术史上的风格流派等专业词汇更多,本身就较为枯燥,如果还一味地遵循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积极性不够,出现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那么作为老师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让课堂活跃起来?如果将合作学习引入到美术课堂中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二、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的重要性

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对于幼儿还是对于幼师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审美能力,善于运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一切事物和环境,使他们能以审美的立场去发现美创造美,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生。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这对我国的幼教事业是必不可少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启蒙教师,将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他们专业学习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案例中学生时处二年级阶段,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专业知识以及绘画能力,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下,他们可以尝试合作学习。然而,目前国内对合作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结合的研究十分缺乏,可参考的实际经验少之又少,深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的美术教育研究起始时间较晚,系统专业的研究人员较为稀缺,理论研究也较为浅显不够深入。其次,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职业院校中的美术课程,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和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述为主,而技法训练则多为临摹,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少之又少。这种缺乏活力的教育模式是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未来的职业特点的。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开展实施合作学习,定会给传统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和动力。第一,它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感。在往常的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将经过自己整理疏导的专业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真正能吸取到的有效知识是大打折扣的。而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后,例如前文的案例中,将收集资料、整理问题这一环节布置给学生,一改以往的被动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第二,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等精神。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分配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是分配学习小组,控制合适的小组人数是决定学生后期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在分组前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尽量做到合理分配。第一要有合适的小组人数,如果小组人数过多,无法保证每一位组员的参与程度,也许会出现有的学生发言积极而有些学生没有发言机会的局面,也有可能出现观点太多众说纷纭的结果,两种可能都容易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小组人数过少,可能难以达到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样也影响最终的合作学习结果。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5—6人为宜。第二,各小组成员要尽量均衡分配,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特点,使每小组综合能力达到平衡。这些特点可包含多方面,比如说性格因素、性别因素、成绩因素等等。从性格因素考虑,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每小组应同时包含性格大胆活泼和内敛沉稳等多种互补性格的学生,以达到合作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目的;从性别因素考虑,大部分女生具有色彩感觉好,观察事物更细致等特点,而男生也具有整体把握感更优,分析问题更果断等特点,这些都应纳入分组的考虑范围之内;从成绩因素考虑,分组时应尽量做到交叉均衡分组,让大家能借合作学习之机会互相影响,增进交流和情感,从而带动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学习效果。总之分组合适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最终的合作学习结果造成影响,教师应基于对班级学生的充分了解,合理考虑各种因素,科学分配小组,这一环节看似简单,但却至关重要,只有平衡好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搭配,让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挥,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感,最终才能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让每个学生之间、每个小组之间的想法和思维形成碰撞,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第三,小组成员可以适时进行调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状态会不定时有所变化,教师要时刻留意观察,同时也可以征询学生自身的建议,随时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后期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二)制定学习任务和目标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向学生清晰地布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进行课前资料搜集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三)明确要求合作时间

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对于整个学习活动成功与否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对合作学习时间进行有效合理的把控。如果合作学习时间过长可能存在浪费课堂宝贵时间的可能,对课堂后期教学环节也造成负面影响;而如果合作学习时间过短,可能会出现学生讨论刚刚渐入佳境就戛然而止的局面,所以教师应时时关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尽量满足每个小组需求,合理地规定合作学习时间。

四、结语

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中的开展,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改变传统鉴赏课堂上缺乏活力的局面,并使学生能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当然,合作学习的开展也需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不是机械地分组学习,而且学生的资料收集和知识点整理工作也不能代替教师自身的课前充分准备。只有在教师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更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最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荣丹. 乡土资源在中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有效利用[J]. 艺术评鉴,2021(10):128-130.

[2] 黄璟.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问题及改革路径探索[J]. 魅力中国,2020(26):84-85.

[3] 李静.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思考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5(21):87. DOI:10.3969/j.issn.2096-0603.2015.21.074.

[4] 李秀锦. 浅谈基于幼儿教师岗位能力提升的中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J]. 现代职业教育,202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