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互动性新闻的机遇与挑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3

新媒体语境下互动性新闻的机遇与挑战

刘特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互动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闻具有“互动性”。在这些新闻产品里,用户可以体验到一种双向交流,互动性新闻的产生是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读者情感表达需求。互动性新闻是新闻叙事方式的变革,是媒体全新融合方式的探索。互动性新闻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是报道新闻,第二是互动,第三是再次阐述新闻,第四是再次互动和反馈。互动性新闻对于新闻内容本身,对于读者和制造者都是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新媒体,互动性新闻

[中图分类号] G237.9 [文献标志码] A

- 1 -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二、互动性新闻产生的背景

1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这种互联网媒介的赋权,主要表现在信息和表达两个层面[6]。在信息层面上,是用户以知晓信息内容的权利,使得信息相对对称。在这个层面上,用户出于本能自然而然就会对信息做出自我价值判断,这就是第一个层面。在表达层面上,是用户对信息的表达自我的权利,是用户通过网络媒介,对相关新闻信息进行评论的方式表达自我。

2.读者情感表达需求

    互动性新闻使受众觉得自己也是新闻的参与者而非脱离于事件本身的局外人,互动性新闻使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大大增强,让受众根据自己的想法影响故事的发展动向。不同的选择所导致的可能的结果会使受众感觉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是一种情感表达的需求。

三、互动性新闻的特点

1、高用户参与,内容与用户深度交互。

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所报道的新闻,其目标受众是不确定的社会大众,受众的反馈具有滞后性,主要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而新媒体时代,由于大数据对目标受众的精准定位,新闻发布者可以将所报道的内容精准推送给对此感兴趣的特定受众,受众通过不同选择通向不同结果,与传者进行直接有效的互动交流。在互动性新闻产品中,传者和受众是一种双向交流。虽然传者每一步骤的选项设置仍对受众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用户也拥有一定的选择权,而每一步不同的选择也会通向不同的方向,导致不同的结果。

2、传播成本低,覆盖面广,受众面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传者传播新闻的成本大大降低,大众传播的特点又使受众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任何讯息。例如微博信息的即时更新和微博热搜的不断变换,都表明了信息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之中,受众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3、以数字化技术为根本支撑。

5G技术、VR、AR、H5的兴起和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交互性都大大提升,新技术的发展为互动性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联系上一个用户,实现信息间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用户间的无障碍交流。

4、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

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传播模式,都是主流媒体发布信息,受众被动接收信息,是一个单向式的过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者发布信息的同时,受众能够及时地通过多种途径如发弹幕、发评论等进行反馈,受众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影响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甚至每一个受众都是传播者,可以设置议题,引导社会大众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探讨。

5、 由于互联网隐匿性的特点,互动性新闻存在网络暴力的潜在风险。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发声者,其匿名性的特点在无形中将人们内心恶的一面不断放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隐忍不发的情绪在互联网上暴露无遗,一句句伤人的话语变成锋利的刀子,正中自媒体人的软肋,形成一个个巨大的网络暴力漩涡。

6、 在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效应愈加凸显。

对一个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探讨时,总会形成优势意见和弱势意见,人们为了避免被孤立和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即使持弱势意见,也会保持沉默,不敢发声,久而久之,优势意见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逐渐形成社会舆论,影响人们对事件的看法。

四、互动性新闻的过程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更注重新闻事件本身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和其矛盾的方向发展。其原因在于快节奏的快餐化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再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些都是传统媒体难以表达的。由此再互联网上大量充斥的是“标题党”新闻,尤其是非官方互联网媒体平台,都竭尽全力的寻求标题上的标新立异,甚至是低级感官刺激来吸引受众眼球搏得关注点击。

互动性新闻依然要满足新闻理念的基础,满足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客观性,这是新闻价值判断的基础,也是从业机构的职业操守。在新闻的交互性生产模式的背景下,如何迎合广大读者对于新闻内容本身强烈的需要表达个人观点、态度?媒体发布方在不违背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客观性的前提下,对新闻制作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如何把握市场和吸引读者,这就需要将新闻的矛盾冲突放置在更加醒目的位置来吸引读者,也要对新闻矛盾冲突进行预估,尽可能的推演矛盾的范围、波及的时间、内容传播效果、读者的反应等,尽可能的把握舆论走向。

互动性新闻的第一个环节是报道新闻。传统方式下,新闻报道者发布什么内容,读者就要接受什么内容,对于读者而言,只是被动的看或不看。读者接收了新闻内容并阅读新闻,那么新闻就起到了新闻内容的传播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下,带来了互动性的新闻,使新闻报道者趋向多元化。

互动性新闻的第二个环节是新闻内容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发布和接收。新闻交互本身就是读者能够通过平台的技术赋权,获得了对新闻内容的自我认知表达的权力,这种自我认知的表达,可以是情感的表达,可以是新闻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观点评论等。其中的情感表达包括喜欢、不喜欢、愤怒等。新闻内容的补充包括了对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等的更为具体的陈述和说明,尤其对于事件的前因后果的个人的认知的补充等。 互动性新闻观点评论,包括了有该新闻内容引发的读者对于该新闻事件的思考,并将该想法以评论形式抒发出来。

互动性新闻的第三环节是新闻报道者对原新闻进行补充再阐述。基于第二个环节,新闻的内容的制造者会依据读者的反馈,补充,评论,情感等舆论的导向,对于新闻的真实性、细节性、和读者关注的内容再次进行深入的、认真的调查后,进行再次发布的一个过程。

互动性新闻的第四环节是前三个环节后再次互动环节。该环节是在前三个环节互动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对于新闻热点问题,新闻的传播过程在第三个环节后并没有结束,进入该环节后对新闻内容一定要保持密切地追踪,关注舆情走向,关注读者评论及反馈,通常会慢慢降低热度。

五、新媒体语境下,互动性新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互动性新闻是新网络条件下的特定产物,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 对于新闻内容的作用

1.互动性新闻补充了原有新闻的边缘信息,使得新闻更加的完整和丰富。

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概念指出: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现象的某一方面。任何新闻事件在起初都不可能被报道者完全的掌握并报道出来,由于新闻时效性的要求,报道者只能揭示新闻事实的一个方面,而新闻事实的进一步揭示和呈现就是互动性新闻存在的意义,受传者中不乏在场的知情人士,能对原有新闻事实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2.互动性新闻对于新闻事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闻信息在受众的互动评论中得到完整地呈现。随着互动评论越来越多,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使原有新闻不恰当的地方得以修正,同时补充了新闻事实的背景原因,事件动态,结果和影响,有利于社会大众对新闻事实的全面认识,从而进一步揭示新闻事实所反映出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及时间的本质,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动向。高热度的讨论把新闻事件推向了更广的社会覆盖面,将倒逼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进行出面澄清,使事件在公众舆论的监督下得到妥善解决。

(二) 针对新闻读者的影响作用

1.新闻读者的充分参与,推动事件的客观真实的再现

互动性新闻加入了读者参与新闻,自由讨论的机制,从而形成舆论,促使媒体从业者重新收集整理、编辑并进行新的新闻报道,重新将更全面的内容更加客户地展示,因而推动新闻事件的客观真实的再现。

2.促进读者与记者的交流,发挥读者监督作用

新闻报道者与相关读者都产生互动,发生对话和交流,是一种多方互动。某种条件下甚至可以发生角色变化,即读者成为新闻内容制造者、发布方,原来制造者又变成互动新闻的读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尤其体现在自媒体领域,如在微博的评论区,在读者评论或回复的内容之后,就实现了一次角色转变,发布自身观点的网络用户实现了角色转变流动。不断的角色转变,共同推动互动新闻报道完整客观。

六、新媒体语境下,互动性新闻的传播策略

1、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

新闻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受众的关注度和范围大小。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人们目不暇接,新闻很容易就被湮没,如何在众多消息中脱颖而出,需要新闻报道者拥有新闻敏感,善于发现社会生活中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话题,积极设置议题,引导人们参与讨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专业水准和眼力,能最大限度吸引更多的手中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中。

2、内容为王,新闻生产者要注意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新闻报道者要善于用事实说话,把观点寓于事实之中,这就体现出新闻写作者的笔力,一篇有深刻的文章,更能够体现出记者的思想水平,而且能够给予读者一定的启发,从而激发受众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就会产生更多不一样的思考和见解,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社会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站在不同的角度,才能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当我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就更能理解他人,双方共同的意义空间也能进一步扩大,促进双方有好的沟通交流,最后问题也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3、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刻板严肃的语言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所产生的阅读效果截然不同。报道者锤炼语言的表达风格,使文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更能体现出报道者的专业水平,能够让大多数受众都能读懂的文章,才能实现其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很多时候,作者的观点正是在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的讽刺中表达出来,让读者印象深刻,并愿意传达给更多的读者一起参与讨论。

4、创新报道形式,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传播。

报刊以文字为主,其受众门槛较高,就需要作者锤炼自己的语言和表达风格,使文章通俗易懂;广播以声音为主,具有线性传播,稍纵即逝的特点,需要报道者用口语化的方式呈现,吐字清晰,语速合适,让受众听着有如身临其境之感;电视以声音和画面为主,对受众的要求不高,也具备线性传播的特点,其声画合一、声画对位如何排列分布,需要报道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新媒体语境下,视频传播成为最广泛的传播方式,对受众的要求最低,因此受众的覆盖率和广泛度最高,报道者要创新新媒体表现方式,将声画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吸引更多的手中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中。

六、结语

在新网络条件下产生的互动性新闻,对新闻行业、新闻的制造者与新闻内容的制作本身都有深刻的变革作用。新闻行业运用互动新闻可以及时补充新闻内容,丰富新闻的内涵,及时推进新闻事件发展,引发舆论,增加曝光度。读者作为新闻接收者可以发起互动参与,促进新闻内容补充,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性,反向促进新闻行业整体结构健康发展。对于新闻内容来说,互动性的操作有利于有效的信息传播,扩大了新闻的传播量与覆盖面。

考文献

[1]崔岩.全媒体时代电视行业媒体管理与新闻生产互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

体,2020,(04):146-147.

[2]孙鹿童.生产逻辑转变下的用户互动-以中国新闻奖互动式融合新闻为例[J].中国

编辑,2020,(09):43-48.

[3]杨吉.我们可以从《新闻社会学》读到什么?[J].传媒评论,2020,(09):95-96.

[4]潘玉.电视媒体官方微博的互动性对电视新闻生产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

学,2015.

[5]张星若.从新闻社会学视角看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5.

[6]刘志杰.网民新闻参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江美霞.新闻生产社会学视角下的新闻爆料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18.

[8]纪文亮.在线新闻社区中的新闻生产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8.

[9]王新雨.融合新闻模式下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发展变化(2014-2017)[D].山

东大学,2018.

[10]张胜男.游戏新闻作品内容生产理念研究[D].辽宁大学,201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