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稻田稻鱼共生种养技术探究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单季稻田稻鱼共生种养技术探究和实践

王林焕, ,王志伟,汪建明

1、杭州伟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10000

2、杭州伟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10000

3、杭州恒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表示利用稻鱼共生生态技术,不仅能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水稻与鱼类相互生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田间病菌、害虫繁殖以及防止其他杂草生长与水稻相互争夺营养成分,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稻鱼共生;操作技术;种养

稻鱼共生系统主要是指将水稻与一些小鱼放在同一片池塘中,这种生态系统不会造成水稻与小鱼两者之间相互争夺营养成分,形成竞争关系;反而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小鱼不仅会消灭掉水稻田之间的杂草,而且来回的游动能促进疏松土壤,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不是没有,水稻附近的杂草也能给小鱼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两者相互依靠共同促进生长。

1 稻田选择标准

要想建立一套标准的水稻与小鱼相互共生的系统,首先要选择一片标准的稻田,种植面积达到333.5 ㎡以上, 土壤肥沃且土壤环境呈现弱碱性、每日光照时间充足,拥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下雨天不会造成水涝[1]

2 鱼类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鱼类对稻鱼共生系统建设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优质的小鱼品种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其主要品种包括鲤鱼与草鱼。

3 稻田升级改造

3.1 加高、加固田埂

为防止鱼跳出,需要对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主要是将田埂适当增高加宽,田埂一般要高于田地水平面50厘米,宽度保持在40厘米至50厘米之间[2]

3.2 鱼沟、鱼坑建设

在鱼沟、鱼坑挖掘过程中要结合稻田的实际形状,选择适当宽度与面积大小的鱼坑,其基本形状大致有“井”、“丰”等形状。一般而言,鱼沟基本距离稻田田埂一米五左右,深度大致趋于50至60厘米之间;鱼凼总面积大约占稻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以上、百分之十以下,高度应达到一米三或一米四[3]

3.3 完善进、排水口及防止鱼苗逃跑措施

为保证水稻与小鱼苗生长有充足的水分,应建立一套良好的进、排水口,既能保证稻苗不会过度缺水,也能防止稻田出现严重的水涝情况;为防止小鱼苗逃跑,可以在田埂上安装一些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安装的拦鱼栅大多都属于弧形,同时要注意要插入距离稻田水平面20厘米的位置[4]

4 水稻栽培

在选择水稻幼苗时,要选择那些产量丰富,品种优质,适应环境能力强以及拥有良好的抵抗病虫危害的能力的水稻幼苗,常见的优良品种水稻幼苗主要有楚粳 28、楚粳 37、丰 优 香 占 等。

5 鱼种投放

小鱼苗投放时期主要是在水稻幼苗发育后两周以内投放小鱼苗,鲤鱼投放的数量标准为每条25至40克,草鱼的投放标准是鲤鱼的一倍,如果鲤鱼、草鱼混合投放养殖,这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小鱼苗投放的最佳时间段为春季,具体时间为五月份,在投放时要将鱼苗浸泡在浓度为3%的食用盐水中10分钟,其实主要目的是对小鱼苗进行消毒,防止含有大量的病菌,另外在投放鱼苗时要确保与水稻除草时期间隔最少20天[5]

6 综合技术管理

6.1 合理控制放水量

适当的含水量能更好地促进水稻与小鱼苗生长发育,一旦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在水稻返青时期,水深应保持在3至5厘米;水稻生长发育后期需要将水的深度最低保持在15厘米;投放小鱼苗时,需要将水的高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才能更好地防止蛇以及猫等大型动物捕食小鱼苗。

6.2 科学施肥

为保证水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按时对水稻进行施肥是提供必要营养成分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利用有机农家肥或者死亡的小鱼苗尸体以及小鱼的排泄物都可以作为主要的有机肥料,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复合肥、尿素作为主要肥料;在水稻幼苗移植在一周至两周以后需要喷洒化学药剂对其进行除草。

6.3 防护病菌、害虫

为防止水稻遭到病菌、害虫以及老鼠的侵害,需要在兼顾绿色防护的原则的前提下喷洒毒性低、效果明显的以及残余量小的农药,同时在喷洒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农药的质量与使用量,在喷洒时要注意要将农药集中喷洒在水稻茎部,在喷洒农药前应确保稻田水的深度最低为15厘米,主要的农药包含 1% 甲维盐、杀虫剂以及水雾状农药,在喷洒水雾型农药时需要在早晨露水消失后进行喷洒。

7 捕鱼注意事项

当水稻一旦过度成熟就能将稻田里的鱼进行捕捉。在捕捉时要注意提前疏通鱼沟,将鱼集中在鱼沟内进行捕捉,另外还需要在捕捉时控制水的流速保证鱼苗能够顺利在出水口处落入提前安装的鱼网中,那些体重达到100g以上的就可以拿到市场进行销售,没有达到标准的则需要放生稻田中继续饲养。  

8 技术实践与普及措施

为促进稻鱼共生技术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普遍,其关键在于三个方面。

8.1 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完善相应的土地监管体系,促使土地资源的更好利用,为稻鱼共生系统的建设提高强有力的保障。

8.2 增强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建设

目前由于大多数农民对稻鱼共生技术尚为欠缺,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才起到一定的传输作用,做好技术总结工作,增强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稻鱼共生系统的建设。

8.3  加强宣传力度

对促进广大农民充分稻鱼共生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在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主要形式包含利用网络、下乡上门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在相关村落开展培训班、座谈会等面对面交流的学习模式加快农民对稻鱼共生系统的认知,当地大型企业与农村合作社也应起到积极调动农民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鼓励与电商紧密结合,通过网络技术将稻鱼共生技术进行宣传。

结束语

水稻与鱼共生系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是水稻产量与质量得到了增长,大大减少了前期种植的投入资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重复利用率。稻鱼共生种养技术得到实践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水类动物的养殖方式,不对节约了水资源,还对养殖方式的成功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樊荣荣,吕昭君,朱胜男,肖清铁,王维奇,闵庆文,林瑞余. 尤溪联合梯田稻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15(01):14-19.

[2] 李竣,陈洁. 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助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2018年稻田综合种养跟踪调查报告[J]. 科学养鱼,2019(04):1-3.

[3] 余经纬. 稻—虾—鸭生态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 谌金吾,顾泽谋,胡世然,赵发彪,潘兴锋,孟秀敏,陈盛辉. 从江县稻-鱼-稻高效综合种养技术[J]. 贵州畜牧兽医,2020,44(04):25-27.

[5] 唐建军,李巍,吕修涛,王岳钧,丁雪燕,蒋军,汤亚斌,李坚明,张金保,杜军,游宇,李晓东,李斌,成永旭,窦志,高辉,陈欣.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若干思考[J]. 中国稻米,2020,26(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