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车辆段复式交分道岔病害整治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某地铁车辆段复式交分道岔病害整治报告

杨灿锋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线路道岔设备大修是通过列车通过总重做为标准,对于车辆段线路道岔,因空载运行,须达到大修标准时间较长,未到大修年限,线路状态各方面数据框架已经不良,通过日常的维护保养发现,车辆段关键部位道岔常规保养已无法满足道岔的良好状态,本文通过车辆段关键道岔病害调查,探寻在车辆段关键道岔在大修前开展全面病害整治的周期,为车辆段关键道岔维保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车辆段、道岔病害、通过总重

一、概述

某车辆段在设计之初已铺设2组7#复式交分道岔(W2-4、W6-8),从1997年开通运营至2017年已使用20年,因道岔零件磨损严重,且从开通至2017年未进行过大修或专项修,其性能、状态发生劣化,对高频进出车产生一定影响,故在2017年10月份开展一次整体更换专项修工作;但因该两组复式交分道岔铺设在碎石道床上,道床枕下厚度只有250mm,且石碴未进行整体更换,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道床弹性不良,极易脏污板结,且尖轨转辙及岔心部位尤为严重,是制约线路设备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地段;从2017年10月份整体更换后分部持续对该2组交分道岔状态情况进行跟进,轨道设备随着运营时间及通过总重的增加,其残余变形通过日积月累将会形成较大的病害。

二、现场病害调查

2020年该两组交分道岔零星出现过滑床板空吊、基本轨横移、接头吊板等病害,现场均通过日常维修进行消除;2021年年初发现交分道岔病害出现的频率增加、病害严重程度加重,判断该2组交分道岔整体可能存在病害,需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及综合整治。2021年3月初,组织人员对2组交分道岔进行调查,现场采取现场采用看道、弦线、测量道岔线路几何尺寸数据,对道岔外观、连接零件、高低等全面进行病害调查,结合接触网导高数据,发现2组交分道岔不同程度存在扣件扭力不足、线路暗坑吊板、浮钉、线路存在方向不良、碎弯、高低等病害。需重点对该交分道岔甲股、乙股两个方向全面进行起道捣固,共约50m,整组道岔全面抬道量20mm,道岔前后10m线路须按不大于1‰进行顺坡。

浮钉

轨道加强设备

抬道量调查

复式交分道岔甲乙股高低调查情况

序号

测量位置

实测高低

计划起道量

起道机位置

1

前叉后端

-8

15

前叉后端前后接头处

2

前顺坡终点

-9

16

前顺坡终点接头

3

可动心轨跟端

-12

20

可动心轨前后接头

4

叉后端

-11

20

叉后端接头

5

顺坡终点

-9

16

顺坡终点

6

可动心轨跟端

-8

15

可动心轨前后接头

三、病害原因分析

复式交分道岔本身结构复杂,接头等薄弱部位较多,随着运营时间及通过总重的增加、且该交分道岔每日频繁操动高达164次,以及高温、暴雨交替、线路排水慢等外部环境原因,引起交分道岔设备整体框架等方面变化大,导致一些病害的产生。只有通过周期性的跟踪、调查分析病害产生原因,掌握交分道岔病害变化规律,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整治措施,才能彻底消除病害,提高设备质量。经过对现场病害调查分析,拟采取全起全捣专项整治和年度综合整治两种办法进行处理。

四、病害整治方案

因W2-4、W6-8两组交分道岔整体全起全捣工作量较大,封锁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及工器具无法满足,计划分2次整治。

(一)施工条件

交分道岔全起全捣施工须进行线路封锁,受车厂运作影响,每日只有10:30至15:30天窗点,施工作业时间短,点毕即须恢复通车。

(二)施工组织

交分道岔全起全捣施工现场指挥由分管技术专工负责,分部技术组负责全面的安全及技术指导工作。本次专项整治计划施工人员共40人,分为3组,分别为:第1、2组为起道捣固组,第3组为综合整改组。

1、第1组15人,负责甲股起点至终点的全面抬道捣固及回填、补充道碴;

2、第2组15人,负责乙股起点至终点的全面抬道捣固及回填、补充道碴;

3、第3点10人,对扣件进行全面加固、线路暗坑、吊板、浮钉、线路方向等进行全面整改。

(三)施工准备

1、人员准备

工务分部:负责本次w2-4、w6-w8道岔病害专项整治的人员安排、施工质量、安全全面监管及指挥协调。

供电分部:负责本次捣固作业完成后的接触网专业设备设施的状态确认。

信号分部:负责本次捣固作业完成后的信号专业设备设施的状态确认。

2、材料准备

由工务分部提供本次专项病害整治的材料。

3、工器具准备

    (四)作业标准及质量要求

为确保行车安全,应控制起道量,现场甲、乙股起道量在40mm以内,基本股完成起道量后进行找平加强。

1、捣固插镐深度不小于 560 mm(轨面)、每次捣固插入石砟捣固时间不少于5秒。

2、实际拨道量与设计拨道量误差不得超过 2 mm,且连续两点拨道量不得出现 2 mm以上递变。

3、抬道量根据给定的设计抬道量和道床状况,在操作过程中合理设置起道量,保证在设计标高加 5 mm(预留下沉量)基础上不得出现2mm误差。

4、起道捣固时,要严格按照 1‰顺坡,确保起车点顺坡满足标准。

5、操作人员需精确对准下镐位置,保证捣镐下插夹持时不打、夹轨枕,作业后轨枕要没有插痕。

6、捣固作业中整个线路实施插镐2次捣固,接头等薄弱处所采取4 次加强捣固,确保接头位置高低平顺,不出现超限。

7、捣固完全面复检轨道几何尺寸,寻找三角坑,发现几何尺寸超标的及时处理,符合轨道水平、轨距、曲线正矢等主要指标,具体要求按广州地铁线路维修规程要求执行。水平和正矢根据曲线半径进行测量,在曲线头尾轨距必须过渡衔接。

8、作业时,负责人要在施工现场检查上行水平变化情况,并在上行列车通过时,观察轨道动态运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捣固车停止作业,并迅速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9、回填道床、补充均匀道碴、进行交分道岔及前后的顺坡捣固工作。

10、捣固作业完毕后,组织供电及通号专业人员对道岔各项数据进行复核。

    11、作业完毕后次日对压车后的线路进行回检,对有反弹的部位进行加强整治并持续跟进。

五、下一步提升措施

    2021年3月13日、14日车辆段复式交分道岔病害整治起道按计划实施,起道后连续3天跟进整改效果,同时辅以薄弱环节捣固,测量结果显示,轨顶高低、方向偏差值在±5mm以内,目视轨道方向良好,该交分道岔整体框架及平纵断面状况得到改善,道岔全起全捣综合病害整治达到了预期目的,结合本次病害调查整治经验,后续可按照3年为一周期进行全面专项整治。

六、整治效果结论

结合本次对车辆段W2-4,W6-8道岔专项调查分析以及整改经验,下一步主要采用日常检查综合整治来进行道岔设备质量提升:

1、提高该区段维修作业质量,缩短捣固周期;

2、道岔几何尺寸保持在维修保养状态;

3、定期清筛,防止道床板结造成;

4、每年对紧固件进行拆卸保养,确保道岔框架稳定;

5、对开裂、持钉不良的枕木进行更换;

6、结合通过总重以及列车通过频次随时调整道岔大修周期。

参考文献:

[1]张超.地铁全自动驾驶车辆基地与常规车辆基地工艺设计差异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6).115-116.

[2]李岗.对地铁车辆段洗车线布置型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3]王其超.铁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与整治探析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1061-1061.

[4]唐隆.铁路提速道岔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观察 [J].科技资讯,2016,14(36):70-71.

[5]王璞培.重载铁路钢轨磨耗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J].铁道学报.2014,(10).70-7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