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践行乡村“生态宜居”的劳动教育行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践行乡村“生态宜居”的劳动教育行为

陈莉

广西省蒙山县第二中学    546700

摘要:剖析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与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得这些内容在实施劳动教育教学中做得更细、更实和更长效,让农村初中学生在农村“生态宜居”的践行中成为合格生态的参与者、榜样者、坚守者和创新者。

关键词:农村初中      劳动教育        生态宜居        行为解读

一、时代的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这“二十字”当中,“生态宜居”与乡村人居紧密联系,“生态宜居”是广大乡村人同心所向的乡村美丽宜居环境,是乡村人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肩负起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当学习长知识时期,他们的成长,是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具体实践的未来建设者和储备的生力军,是目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培养的内容之一。他们有知识,是宣传的力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员;他们是有着言行能力的人,是志愿者、义务者和积极参与者,是正能量和榜样的传播者,是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一代代后继力量。在这个历史发展必然的背景下,无论是作为宣传者,还是成为参与者和传播者,他们的一切成长,必将要适应这个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为了使得农村初中学生不负乡村振兴梦想的实现,在这个背景下要接受一种新型的劳动教育模式,简称为“新劳动”教育,它将成为目前农村初中劳动教育教学的创新行为,它是以一种全新译释“新劳动”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措施,其中目标是要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一支强大的力量,内容是在乡村振兴中与农村初中学生力所能及息息相关劳动教育教学的指引,措施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把这些内容落实到实处的具体行为。那么,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教学如何务实实现这些任务呢?下面谈谈我拙见,与同行者共同研探。

二、“生态宜居”的译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这二十字的要求,是对此前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演进和升华,尤其是将“村容整洁”提升为“生态宜居”的首要,更加凸显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和分量,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农村生态文化的取向。

  (一)“生态宜居”的时代意义。人类最早从自然界起步,与大自然结成生命共同体,遵循着恒久不变的生态原则,在形成“人化自然”之后,人们同样必须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物质乃至思想上的给养。广大的乡村作为文明的都市和工业经济的“后花园”,乡村历来都是青山绿水、人文乡愁的代名词,为了守护和承载生态文明的前提下,人们在思维上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时代必然产物,是广大乡民精神追求而打造乡村生态文明的筑梦,是建设和谐美丽乡村家园的蓝图。

   (二)“生态宜居”是中国时代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宜居”意味着农村环境因宁静、和谐和美丽适宜人们居住,具有与新时代历史方位相对应的文化层次和丰富内涵。在这些层次和内涵中,所要求硬件建设配套基础上,更是注重了乡村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等等。“生态宜居”是贯穿乡村振兴的一条主线,是留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农村风情的物质形态、人文景观和生态产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三)“生态宜居”文化实现的路径。文化实现路径是加强生态知识、生态伦理和生态审美的教养,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化素质,推动人们生态行为的实践。运用文化的宣传杠杆将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变废为宝”,通过对生物物质资源的回收,从而利用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

三、“生态宜居”背景下的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教学适配的教育行为

    为了使得时代农村初中劳动教育教学与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节奏相适应,一方面,不能以无味无睹、无头苍蝇、碌碌无为、无教育初心、没有责任和担当地度日裘教,这样,必将误国、误民和误生。作为在“生态宜居”背景下的“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聚焦以下方面立足抓好正当的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教学,方能不失农村初中劳动教育教学助力乡村“生态宜居”的实现,可以实施下面教育行为:

(一)惜时班会课和劳动技能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平台以丰富的图文并茂形式进行宣传解读“生态宜居”的时代内容、意义、要求和路径,让“生态宜居”的内涵烙印在孩子的心田里,不断提升孩子们的“生态宜居”的知识、伦理、意识、审美和综合素养。

(二)班主任和劳动技术教师组成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劳动”教育教学的备课团队,挖掘与“生态宜居”密切相关的“新劳动”教育教学细节,把这些细节项目中贯穿于班主任日常劳动教育的范围之内,劳动技术课堂实现有的放矢构建实效性“新劳动”教育教学的创新。

(三)针对“生态宜居”的广义理解,筛选与“生态宜居”相关的劳动教育教学节点,作为实施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教学着力方向,这个方向我认为有下面参考与选择:

1.低碳生活成就生态宜居:

(1)倡导重拾手帕,践行绿色低碳少用纸巾。

(2)养成低碳居家习惯,随手关灯,随手拔插座。

(3)惜物善用,闲置物品轮转使用,如小孩子的玩具、高年级的学习资料或用品可以轮转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使用。

(4)节电力求步行,不坐电梯。

(5)巧回收,精利用,如生活中的废矿水泉瓶,一方面回收换币,另一方面,回收用来进行自制学具或器材或物品。

(6)打造低碳简约家装,购物自备手提袋。

(7)选购低碳环保器具,少用一次性消费品,循环多用。

(8)珍惜粮食,实行“光盘”行动。

(9)低碳出行,能用小排量不开大排量小车,能步行不坐车,能用电力代步车不开热机车。

(10)饮食以少荤多素,不暴饮不暴食,七分饱三分养。

2.绿色行动打造生态宜居

(1)在乡村中多种树,不割草,不制造噪声。

(2)个人、家庭和村庄清洁卫生靠大家自觉参与。

(3)垃圾分类不乱扔,日清回收不霉变。

(4)逢年过节喜丧事,不放烟花不烧炮。

(5)学生时代不玩游戏不赌钱,学业重要少闲游。

(6)生活电气化,少用柴火保生态。

(7)节约能源,人走灯熄,人离水停。

(8)不乱砍,不乱伐,不乱拓荒,保护乡村生态草和木。

通过上面对“生态宜居”与农村初中“新劳动”教育教学的辨证述析,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一言一举一动,只要符合“生态+绿色”,都是“生态宜居”背景下“新劳动”教育教学的内容。只要我们在“生态宜居”意识上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细意留心,还会发现与“生态宜居”更多的细节言行来丰富“新劳动”教育教学的内容,并把教育教学的行为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以严、细、实、活、效把农村初中学生培养成为实现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的生力军。

注:本文作者系2021年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以八年级为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策略的研究》负责人,本文作为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姚瑞丹. 农村初中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策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21.

[2]凌宏明.农村初中劳动教育的课程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21(Z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