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生态环境管理的创新策略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生态环境管理的创新策略和发展

黎国权

云浮市中辉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目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最佳发展模式,已用于多国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人类具备绿色管理、生态文明理念后,对生态环境管理长效性、科学性研究逐渐深入,且对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探讨生态环境管理策略极为重要。本文主要探究新发展理念下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性质定位与创新型管理策略,以指导后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策略;发展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生物多样性丢失、气候变化等诸多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且应对措施日益复杂,已逐渐演变成国际政治问题及全球经济问题。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发展为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因此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度逐渐提升,各地政府对环保督查力度逐渐增大,导致生态环境管理科研人员数量少、管理者经验欠缺等问题日益突出[1]。因此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探讨了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策略及发展方案。

一、生态环境管理性质分析

部分学者认为生态环境管理是利用科技、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对影响环境活动进行调整、监督,以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规避环境污染或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事实上,企业、政府、公众在生态环境管理功能工作中均扮演不同角色。生态环境管理属于多元性管理结构,有企业、政府、公众一同参与,可实现环境良性循环、生态平衡目标,具有以下特质。

(一)存在人本性

开展生态环境管理本质为让人民呼吸清洁空气、喝干净水、吃干净食物,并在优良环境中生活、工作,以取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效果。

(二)存在多元性

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时,要先走出管理定位误区,明确环境管理机制不仅为政府保护环境的重要机制,还包括其他管理机制,如企业环境管理、国际环境管理、公众环境管理等众多机制[2]。只有多方机制融合,方可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政策。

(三)存在战略性

人类发展面临最大威胁为生态环境危机,因此可持续性发展为全球公认的重要发展模式。人类具备绿色管理、生态文明管理理念后,需构建长效性、科学性环境管理机制,需表现出战略性。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与绿色管理、绿色科技、绿色伦理、绿色乏力等转变,还关系着人民生存发展及子孙后代家园的可持续性建设[3]

(四)存在科学性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主体,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征,因此管理者需以科学发展观理念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五)存在伦理性

人们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已由最初“人类中心主义”理念转为“可持续发展”理念,标志着人类伦理观已发生变革,且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发展为人类共识,且生态伦理理念已发展为当代主流伦理。

(六)存在法制性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但仍有部分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伦理价值观较差。因此为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完善环保管理法律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以辅助人们养成绿色习惯。

(七)存在绿色性

环境管理属于系统工程,包含众多子系统,人们可从政治、伦理、法律、科技、教育等不同切入点开展环境管理工作,它们有一共同使命,即维持生态平衡,刺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其构建、运行、出发点、目标均需具备绿色性。

(八)存在科技创新性

随着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资源紧缺问题逐渐凸显,传统方案与现有技术已无法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管理者需积极探讨生态环境管理科技性及创新型,包括太阳能技术、生物能源、废弃物循环技术及核电技术等,以促进生态环保事业向前发展[4]

二、新发展理念下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策略

(一)理念创新性

成功管理需以优秀文化为支撑,基于某种意义分析,现代社会为文化管理时代,而生态文化是现代新型文化。现代生态文化的兴起,可促进经济学、哲学、伦理血、科技等走向生态化方向。人类只有将生态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以生态文化为基础创建生态文化基础,方可解决环境管理弊端。此外,实际开展生态文明管理工作时,需走出“人类为管理中心”阴影,基于人员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创建高效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同时现代生态环境管理还需具备国际性、多元性、特色性、层次性、先进性、全方位性及时效性。

(二)体制及制度创新性

新发展理念下,创新体制及管理制度方案如下:①增强生态环保部行政地位,提升生态环保部门权威性、科学性。开展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估时,日本名列前茅,与其生态环保体制及制度创新改革密切相关。早在2001年时,日本政府就开始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性改革,将环境厅升级为环境省,以在政府引领下保护生态环境[5]。近年来,我国已在生态环境管理、执法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薄弱问题,如我国生态环保执法部门多分散在海洋、林业、矿产、水利、资源部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环保部门难以统一监督管理。基于上述环保现状,我国可将环保总局升级为生态环保部,并向全国环保部门开展垂直领导,整合政府管理职能,以增强生态环境管理权威性。②施行绿色政府运行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系统管理,如水资源系统管理及森林资源系统管理等。但由于环境资源具备公共属性,客观上需政府统一、全胃管理。由于生态环境危及日益严峻,现代政府需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至公共权力及政策机制中,以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及资源节约型社会。③创新伦理、技术、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管理机制,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方位落实。一方面,国家需尽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标准、制度,推动环境管理体系尽快应用,另一方面,国家还需积极构建环保责任制度。④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中引入重罚制度并落实,以规避“低违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问题。如四川沱江出现的污染事故,造成了2亿经济损失,但责任单位仅被罚款100万元

[6]。因此各地政府需科学运用重罚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以保障社会成员均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进行转型,但仍有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资源消耗问题重视度不足。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需坚定贯彻绿色、协调、创新、共享、开放等现代新型理念,并在持续创新发展期间,落实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工作。基于我国人口、资源及环境保护现状,构建并创新生态环境管理策略已刻不容缓。因此环保部门需遵循科学发展观,科学运用科技、政策、法律、教育、伦理、经济、行政等多方案,优化组合环境管理资源,同时创新运行机制,以创建出集法制性、伦理性、务实性、开放性、科技性、高效性、层次性及多角度性于一体的现代系统管理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环保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树宏.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2):84-86.

[2]兰婷伊,许传洲.基于新发展理念背景下生态环境管理的创新策略和发展[J].环境工程,2021,39(11):218-218.

[3]王国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21(17):7-8.

[4]牟蕾,王瑞武,杨益新,彭应梅.生态环境治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42-45.

[5]魏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人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12):40-42.

[6]张志胜.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1):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