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研究

杨泽

武汉市交通学校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当前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地发展和进步,而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教育业来说同样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当前社会中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以及标准在不断地提升,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同样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如今提出了新型的1+X证书制度以及岗课赛证的教学方法,通过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专业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本文以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展开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中职教学;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

在当前的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新能源汽车是其中一门较为常见的专业,相关院校应当采取更为良好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其中就可以结合1+X证书制度以及岗课赛证来进行教学,从而共同推动社会以及行业地快速发展。

一、以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理念理清“岗课赛证”的融通逻辑

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课程体系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策略能力、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能力是各种心理成分的集合,包括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及在真实工作情景中的理解能力,本耐、德莱福斯和劳耐尔提出了职业能力从新手、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五个发展阶段理论,比较各阶段职业能力之间的实然差距,理清从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条件,是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例如,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一般是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划分的,证书的内容逻辑是以基础能力、专项应用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为顺序递增的,随着载体难度的增加,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训练内容逐渐复杂。技能比赛以职业基本技能为基础、职业岗位技能为重心、拔尖创新能力为引领,其职业性和竞技性的特征体现了技能学习训练的标杆。因此,在“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基于职业能力成长重塑课程体系是两者较好的结合点。通过总结毕业生由新手到骨干的成长过程,分析对应的典型岗位、职位和职务,将其划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提炼职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职业素养等要求,遵循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按照从基础到综合、从单一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训练项目,重构基于职业能力成长的课程体系。“岗课赛证”融通的基本逻辑是根据四要素的共性特征和内在联系,将企业岗位技能、大赛项目、证书标准,以课程为载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和技能网络,以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进行或纵或横的联合,以弥补传统知识链条上的能力缺陷和实践脱节。在“岗课赛证”融通的整体逻辑结构中,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根本目的,“岗”不仅是“赛”和“证”的源头与依据,也是价值导向和意义所在。因此,“岗”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是融通关系中的基石。证书融入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证书的考取具备教育知识检验和从业资格认定的双重功能。“赛”是人才培养的标杆,在融通关系中起着引导和示范效应。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岗课赛证”融通的媒介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

“岗课赛证”融通的基本原则源于产业的岗位标准和生产过程,是产业技术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面向的融合贯通。源于岗、立足岗、服务岗是“岗课赛证”融通导向下改革专业课程内容的逻辑起点,学校和企业按照岗位能力要求,以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专业技能大赛标准,且兼顾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的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针对岗位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作为制定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编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内容,形成融合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岗位能力、职业意识为一体的课程目标,实现以岗定课。找准合适的专业课作为载体,按照证书标准和培训体系进行“课证”融通,以1+X证书为例,将课程中的章、节、知识点与证书中的工作任务、领域、技能点相对应。选择关键切入点,将大赛项目的内容进行教学化改造以形成课程模块,将大赛的资源进行项目化改造以形成教学资源,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同时,实行“证赛课”互认,参赛学生可通过参加竞赛来代替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可根据竞赛的规格和成绩获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取得证书的学生亦可直接获得学分,免试相关专业课程。

二、以分层次多场景的教学模式赋能“岗课赛证”课程体系的实施

面对不同类型的生源,从各类学生的学情、学力和学习目的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标准考核,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路径。以岗位需求为准绳制定基本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全部达标,同时探索优长班、创新班、“双创”社团等特色培养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模式,延伸学生的创新能力、复合能力。将个性化的分类型考核作为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保障,将比赛获奖情况、职业素养综合评价、岗位实践项目的标准性和专业性、考取证书情况等纳入课程综合考核体系,以质性评价整合取代量化评价,突出过程性考核评价,重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形成更加有效的评价体系。随着模拟技术、仿真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满足基于职业活动的多场景教学需求有了更多的实现手段。多场景的教学活动需要充分应用互联网教学平台、云技术、VR技术等信息工具,赋能升级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体验感更强的可视化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使校内外实训基地互联互通,探索校企交互式远程教学模式,打造互联网教学课堂、无线互动课堂、VR虚拟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强交互、高智能”的智慧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训练,通过虚拟与实操结合互补的模式打造沉浸式职业场景,学生以岗位工种的身份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履行登记、检查、确认等企业安全和管理程序,在训练中融入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培育,对于实践难以开展的难点和重点,结合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游戏化关卡的形式沉浸式参与,掌握岗位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智能规划学习路径,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形成自主、个性化和泛在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2]陈宇.关于职业、职业能力和资格证书[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6):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