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创新意识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创新意识培养

邝思颖,胡晓莉

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湖北 武汉430056

摘要: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升我们国家地位的有力保障,更是开拓个人思维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创新意识”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这表明现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基于此,本文将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初中数学教学

1 核心素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品格以及价值观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1]。可见,在“双减”背景下,“题海战术”、“唯分数论”的做法已逐渐被时代的洪流摒弃,教育教学更应着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于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不同学段发展水平有差异[1]。值得一提的是,初中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之一包含“创新意识”。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一切创新活动中,创新意识是基础,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养,更是每个人立足社会发展的保障[2]。所以,创新意识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着手培养,为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头,如果个体没有创新的意识,则谈不上开展任何的创新活动[3]。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1]。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意味着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求新求变、不墨守成规的能力[4]

创新意识一般可以从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四个方面反映[5]。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2.1协同内部外部要素,增强学生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作为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行为的动力,体现了个人对创新行为的激励手段的偏好。挑战困难、个人兴趣、获得报酬、表现自我和任务驱动都是增强创新动机的重要因素[6]。按照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区分,挑战困难和个人兴趣属于内部因素,获得报酬、表现自我和任务驱动属于外部因素。由于创新动机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具有协同作用[7],因此教师应协调动机内部与外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的内部因素由挑战困难和个人兴趣组成。初中数学学习相比于小学更加抽象,所以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具挑战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让学生“够一够,摸得着”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困难后的成功喜悦。久而久之,便能促使学生乐于挑战困难,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外,由于个人学习兴趣与个人兴趣爱好紧密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好课堂导入和课后巩固两个环节,如课堂导入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必要时呈现相关的影像、实体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与他们的兴趣爱好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问题的道理。学生只有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兴趣,不再惧怕挑战数学难题时,才能发挥创新动机的内部因素的作用,才能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提出新问题、利用新的眼光分析问题、利用新思维解决问题。

创新动机的外部因素由获得报酬、表现自我和任务驱动组成。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加以积极的评价,予以积极的期望,他们会受到鼓舞,变得更加自信和努力,容易迈向成功[8]。这意味着,教师积极的期望常常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教学任务。当学生处于一种努力的学习状态时,教师积极的期望常常会在无形中给予学生鼓励。反过来,教师的鼓励又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探求知识。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结合积分奖励制等奖励手段与表现自我的机会,利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三者结合,发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利用新思维研究问题的主动性。

归根结底,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新动机的内外部动机的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呈现直观教学材料,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创新兴趣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9]。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意味着兴趣可以有效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并且指引着个体朝正确的方向努力。

发展学生创新兴趣的前提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求新”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在学习时乐在其中。只有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才会积极思考,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但相比于小学,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更高,数学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极其枯燥”的一门学科,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应该发挥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作用,把数学的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如在讲授几何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图形的特点与性质;在讲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呈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讲授动点问题时,应该发挥几何画板的作用,让动点真正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这是传统黑板板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抽象与直观相结合,感受数学的趣味与魅力,投入数学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只有在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新思维解决问题时,学生乐于积极思考、乐于向新知识探求,其创新兴趣才会渐渐变得浓厚。

2.3营造包容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情感

在任何一项活动中,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创新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有创新情感夹杂其中[10]。由此可见,创新情感贯穿在创新活动的全过程中,所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尝试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创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教师应该营造开放的、包容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可以从课堂氛围着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相信老师,愿意投入课堂,不再惧怕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被尊重,从而尊重教师,尊重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并与老师以及同学充分交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由于数学课堂通常是以问题串为线索,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师生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十分有必要。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指引者、解惑者的角色。若学生心中的疑惑一个个堆积起来,则容易导致解决问题的进程停滞不前,渐渐地削弱解决问题的热情,减弱创新情感。

2.4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磨练学生创新意志

坚强的意志力在是学生迎难而上的有效保证。同样,创新意志也是创新活动得以持续开展的保障,更是学生坚持创新的重要因素,要想把创新活动持续地进行下去,创新意志必不可少。

在学习过程中,强大的创新意志可以让学生迎难而上、主动灵活地解决问题,并在自我否定与自我完善中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11]。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伴随着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这个过程充满挑战。在迎接这些挑战的时候,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迎难而上。但就目前来看,初中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12]。如果一个人缺乏创新意志品质,就容易半途而废、缺乏毅力,难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因此,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迎难而上,灵活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题多解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了几种数学模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几种模型或方法尝试解决同一问题,并在学生成功解答后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只有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才会从多角度寻求解决方法,不畏难、不退缩,领悟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磨练出坚强的意志。

3总结

总的来说,创新动机是激发学生寻求新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源泉,创新兴趣和创新情感是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创新意志是创新活动得以持续开展的重要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11.

[2]王丽.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J].才智,2019(34):36.

[3]郑景丹. 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D].中北大学,2016.

[4]王平.卓越数学教育的理论与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74.

[5]靳君.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调研与实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33):57-60.

[6]何晓聪,杜燕华.研究生创新动机结构实证研究——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J].高教探索,2013(04):108-112.

[7]Amabile T.M.Motivational Synergy:toward New Conceptualizations of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Workplace[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3,3:185—201.

[8]吴东林.略论罗森塔尔效应的价值及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7-8.

[9]牛昌子.开启兴趣之门 萌发创新意识[J].文学教育(下),2020(01):179.

[10]王玉祥,雷虹天.试论创新情感的培养[J].职教通讯,2000(07):36-37.

[11]叶洲.从学生的自我认知出发改善其创新意志品质[J].华夏教师,2015(03):94-96.

[12]陈佳兰.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