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的有效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情境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的有效应用

陈大伟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第三实验小学,福建省福州市350012

摘要:现在,伴随着“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界的迅速普及,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情境教学法”是推动学道德与法治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方法。而这种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充分构建起符合课程内容逻辑的知识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生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教师要学会以情境教学来营造一个逼真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刻地领会和感受到课程当中的乐趣和魅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有效应用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地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融入社会。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力差,上课时难以专心,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就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手段,使教学环节能真正得到优化。其中,情境式教学能不断地提升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并能让他们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使生活和教材内容融为一体,以优化教学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开展情境教学的主要功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当中推行“情境教学”,已经成为践行新课改方案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现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当中,开展“情境教学”的主要功效在于:

(一)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

小学生本身属于思维逻辑很不完善的年龄段。而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来看,其内容体系是较为复杂的,一旦教学手段盲目地以“说教”为主,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抗拒,或者是缺乏兴趣。对此,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段,若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减少教材知识的抽象性和困难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能有更多地了解。同时,由于小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贪玩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在构建知识情景的前提下,构建充满趣味的课堂,并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将充满体验性的学习过程融入到课堂中。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

把情景教学法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中,既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能使他们有机会深入地进行学习与思考,并结合一些现成的人生经历去了解、去体验那些令他们原本不懂的东西,以便能更好地对于教材上现成的知识进行转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习者获得更多地思考空间,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高阶思维方面的启蒙,训练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水平

许多教师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往往会将相关的课程标准阅读一遍,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最后,根据学生的整体学情,创设合适的课堂环境,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活化的氛围且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它既能充分发挥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又能进一步挖掘出教师的职业素质方面的潜能。这样,使教学活动更加轻松有趣,能让学生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并能在课堂上自主地掌握和巩固自己所获取的知识。

(四)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道德和法治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紧密相连的学科。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脱离实际生活而片面讲解教材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环节变得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教学效果也不显著。通过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带来自主开展探究和思考的机会,通过小组协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上的气氛“活”起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收益,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环节变得更为生动。

(五)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什么课堂沟通,因此课堂上的交流环节呈现出一种单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师生之间开展的互动极其有限。这是一种很落后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而通过进行情境教学,学生处于情境教学当中的主体,课堂上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效果的舞台。这有利于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另外,通过与教师、学生之间在具体教学情境当中的互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启蒙与建构,思考力进一步得到优化。

二、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法律板块开展情境教学的主要原则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进行情境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情”和“境”当中,“情”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境”则是指学生在教学当中所处的各方面的环境。在有效的课堂环境下,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在教学环境中,其特征是很明显的,另一个角度来说则必须是经过充分的斟酌,才能够有效地彰显出这些特征。要使“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良好的运用,教学中就必须紧密结合教育环境的本质特点,同时遵循下列原则:

1)做到生活化

对于这一条特性来讲,要求联系学生具体生活经验,从而创造出合适的教育情境,以缩短课堂与生活之间的关联。“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能使学生在教学当中,对知识的认识与吸收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从现实的环境中发掘和运用这些知识。

比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在进行了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项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大街上去感受交通规则的存在,并寻找机会与交警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感知生活中的法律。然后再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做到形象化

为了体现形象化的特征,应为学生营造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保证教师采取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对此,教师要以情感为基础,再搭配理性的认知。具体来讲就是应注意在满足学生感性需要的同时,还要具有某种形象,以达到情感与知识的均匀结合,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图文并茂的小故事,像有的人遭受电信诈骗,最终通过报警、求助公安机关而为自己挽回损失的案例,再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从充满体验感的氛围当中体会到法律是如何保护我们的成长的。这样,加深了他们的代入感。

(3)符合学科性

想要彰显这一特征,其实质是:教学环境的设置要符合本学科的本质特征,突出本学科的特色,与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突出学习的重点,使小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素质得到持续的提升。因此,在创设教学环境时,必须充分反映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内在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领会到所学的内容,从而为实现多种层面的教育目的提供良好的环境。

比如在教学“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道德观念的完善,能够为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打下基础。而法律观念的完善又能反过来促进道德观念的提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情感因素

关于这一条,要在创造教学情景时,不仅要紧密地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还要充分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突出课程的中心价值观,保证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很大,因此,要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对他们进行培养,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共鸣。

比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时,这既涉及到道德层面,又涉及到法律层面。在教学当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关于禁毒、禁止向小学生出售烟酒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要将抽烟、酗酒和吸毒等方面的危害,以案例的形式通过课件来给学生进行播放。这样才能够与学生形成有效的共鸣。

三、教学当中的创新点浅析

(一)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

问题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情境的重要组成元素,在 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作用,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也是调动学生好奇心、拓展学思维的手段。所以教师在讲述新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问题中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度理解,从而在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问题的设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需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第二,问题的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索欲,从而一 步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第三,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基本学情相符,不能超纲,又不能过于简单 要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真正作用。

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第一,科学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第二,把握提问时机,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第三,强调问题层次,以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情感变化中深入探究;第四,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弥补形式化地问与答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深入思考。

比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可以遵循如下思路设置问题:首先,对学生提问“你们的父母平时有没有收到过诈骗电话”,此时大多数学生会回答“有”。然后再问学生“当你们的父母收到这样的电话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二)故事情境的有效创设  

小学生还处于喜欢听故事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爱好和兴趣实施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熟悉课堂知识,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时,需要注意故事内容的易理解性、趣味性,以及故事内容与学生发展的适宜性,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

比如在教学“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典型的、对学生有启迪作用的故事。像马加爵的故事 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如果不懂法、不守法的话,那么即便学习成绩再出色也是无法造福社会的。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但因学生都处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强化对教学情境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营造出高效的教学氛围,能不断地提升学生对教科书的理解,让他们对自己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把生活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达到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吉海荣,陈怀凤.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儿童的文明礼仪——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0(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