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率教育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率教育路径探索

李竹青

四川工商学院

摘要:高校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市场认知成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扰。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强化创业实践教育服务,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同时完善创业保障政策,形成良性运行的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创业信心,提高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政策保障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和毕业生人数增加多种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市场需求萎缩与人才供给增加的结构性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容乐观。根据《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共471646人,初次就业率为85.77%,与2018年、2019年初次就业率相比呈现下滑趋势。根据报告显示2018-2020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分别为0.27%、0.33%、0.33%,2020届较2018届有所上升,与2019届持平。2020届高校毕业生创业行业主要为批发和零售业,占23.05%;其次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22.10%;第三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4.06%。

一、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国际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兴起,通过创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创业活动的参与,在提高大学生核心素质以及能力基础上,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不仅拓展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可以为解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就业岗位。而根据《四川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仅占比0.33%,创业率较低。未能较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优势。

多数高校在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产学研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在创业指导、创业空间、项目、资金、渠道、财务、法务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但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依然不高。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市场认知以及创业信心不足,成为阻碍大学生自主创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如何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创业信心,高校需要认真思考贯彻落实到教学中,但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以下教学问题。

1.创新创业基础为理论教育通识化,实践教育未通识化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通识教育,主要是理论通识教育,创新创业类的课程没有体系化、规范化,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程度不够高,建设理论和实践教学标准不够明确,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行的思路。当前高校创业课程很多设置为大一新生进行基础教育,大二学生通过项目筛选进行部分学生比赛教育。大三则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类比赛。这种培养模式虽然是一种实践教学,但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性。本文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进行剖析。首先,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对职业生涯未形成较为明确的规划,如果仅进行理论教学,不通过全员实践,则无法让学生客观认知自我能力和兴趣。其次,课程内容上,当前高校创业类课程教学多以启发示教学为主,让学生学习了解创新创业相关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缺乏相关的实践知识内容,例如市场营销、管理以及财务等相关重要的经营管理内容,学生只能理解概念,无法真正迈出落地第一步。最后,高校有多种不同专业,如何实现通识课与专业课有效结合,实现精准创业教育,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目前创业类教师本身也可能存在没有实践经历这些问题,无法进行更好地实践指导,但是企业导师无法代替教学教师进行普及化教育,所以教师的自身水平也继续提高。实现通识实践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也是给学生一个试错机会,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加需全面的认知,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创业教育缺乏继续教育,学生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知识掌握欠缺

学生创业落地以后,对于创业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创业后,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对于创业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初创者对于相关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公司发展的理论知识是缺乏的,需要创业者进行进修学习,跟上公司的发展脚步,但是目前创业者的进修方式以自学或者MBA 为主主要学习渠道。这给很多创业在校学生造成困扰,理论知识的瓶颈无法匹配企业发展要求,没有系统的创业继续教育,初创者只能通过不系统或者其他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在时间、效率上都会给初创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由于无法辨别知识的信度和效度,给初创者的自我成长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高校应对于创业者所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相应的系统的继续教育。高校需进一步完善创业继续教育的建设和推广。

3.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退出和保障措施较少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等文件规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

一条龙创业服务。但是这些政策都是鼓励学生创业,对于应届毕业学生来讲,大胆走出第一步创业是可以尝试的,但是一旦创业失败,如何保障未来的职业选择,是继续创业还是找工作成为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如果毕业选择创业,创业成功可能会获得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满足,但是如果创业失败,那不仅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可能丧失了最好的就业机会,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人生挑战,所以如何让学生大胆放手去闯,一个强大的后置保障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4.创新创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新兴学科,教育体系尚未规范化,多数高校尚未形成规范化创业学院,专职创业教师较少,大多以辅导员为主要教学力量。创新创业属于管理学研究范畴,内容多涉及管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而辅导员的录取无专业限制,这就容易形成创业教育教师缺乏专业技能,无法将创业教育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度剖析讲解,授课水平大打折扣。其次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要求,以理论知识为引导实践,而高校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无法较好的进行解答,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实践技能,教师缺乏市场前瞻性,对学生的创业指导缺乏一定的风险预判,以及无法提前做好风险应对,使得学生创业过程风险提高,导致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创业信心。

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支撑创业。但是如何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倡实践通识教育,鼓励微创业

微创业模式比较完整的提出最早出现于2011年1月发起的一项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该计划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微创业的运营模式,并推出了所有项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成效最大化的微创业原则。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以微创业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微创业,一方面以零投资零成本进行实践学习,降低创业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实践进行自我探索,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为未来职业选择提前做出合理的准备。

2.加强高校学生的创业继续教育建设,提供专业的创业继续教育

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属于通识教育,教育对象为在校未创业的大学生。而针对已经创业的学生则需要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则主要以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的举办者为主要教育对象,通过高校、企业以及政府多方联合,建立专业的创业继续教育部门,为创业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创业继续教育,对于创业者的能力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除了理论教育,继续教育也需要加强实践教育,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同,所需掌握技能也不同,通过继续实践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创业者技能从而提高创业者素质,进而提升创业风险抵抗力,对企业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3.完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措施,增加创业信心

社会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和谐,能起到托底和保障的作用。大学生创业,除了在简化注册流程、减免各类费用、提供创业融资服务、实行税费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关扶持政策,同时还需要考虑大学生创业失败后需要提供相关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信心,除了市场经验缺乏、资金欠缺等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一旦创业失败,人生风险将会显著增加,主要体现在创业失败后,资金的损失,还有时间上的损耗以及因为创业而丧失的良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为了让学生没有任何负担的创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保障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措施解决问题主要包括:创业失败后再次就业问题的解决,创业失败后的再次创业扶持以及创业失败后的心理建设问题。对创业者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创业信心。创业指导教师跟进每个项目和每个创业者。让创业者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勇于并善于面对在创业中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

三、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强化创业实践教育服务,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在搭建人才培训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创业展示平台、政策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实训平台、网络信息平台、交流发展平台等各种平台基础上,同时完善创业保障政策,形成良性运行的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举措,建设高质量创业师资团队,完善创业教育模式,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与基本模式[J]. 王雁,张竹,李承霞.中国高等教育.

2019(17)

[2]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周边关系论析[J]. 王占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1)

[3]多元理论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J]. 黄兆信,罗志敏.教育研究.2016(11)

[4]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