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报刊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略谈报刊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胡伟楠

内蒙古通辽日报社

【摘要】随着编辑和采访两个大的体系从相对的分离逐渐成为了主流,各个媒体的独立编辑平台也在逐步地建立,一个全新的报刊新闻采编策划群体也正如日中天地发展起来,并且还成为了各个媒体的总编辑、编委会和各部门的主任等的传统决策人以外的又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媒体走向重要决策系统。笔者将在本文中就报刊新闻中的相关采编工作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报刊;采编;新闻;问题;对策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上来看,新的技术发展必定会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一些新要求。例如,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就很快打破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从业规则,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新的观念和技能,才能够较好、较快地适应社会新的发展形势。也就是说,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所要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挑战?需要怎样去转变现有的采编工作传统才可以符合新环境、新社会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中问题的认识,从而进行较好的解决。

一、报刊新闻采编工作现状

目前,新闻的策划及策划活动已成为各大媒体,尤其是一些一直屹立在新闻竞争前沿的都市报所争夺读者、拼抢新闻的重头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怎样经过合理、即时的报道,把社会当中出现的问题快速、真实地反应出来就是一个非常不容小觑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媒体报道就是呈“三多”状,中国特刊特別多,百姓生活报道多,对中国正面褒奖增多。在政治方面,一些会议的精神很难通过媒体来用新闻、报刊的方式去有力地贯彻。通过一些学者对新闻、报刊整体的研究发现,只有当新闻、报刊所呈现的内容更趋于大众化时,才能够被读者普遍接受,也就是说,要报道群众所关心的一些新闻内容,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解析问题。

二、报刊新闻采编中的若干问题

1.报纸“杂志化”

随着现代“厚报时代”的到来,读者们读报的行为也与以前大不相同,这主要表现在其基于报纸内容上的繁杂、版面众多所产生出来的分阶段阅读和选择性阅读。这样的变化同时也对编辑在采编工作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对于报纸的“杂志化”也成为了必然之举。事实上,“杂志化”就是将很多的信息同时进行整合、整理、加工,从而构成所谓的“深度报道”。在现下如此繁荣的信息社会当中,很多民众都希望能够在新闻事件一发生之后,就能够有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可以及时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提供出相关新闻信息。他们希望能够从报纸报道的内容当中获取想要看到的相关信息,让自己不仅可以知道这件事情,同时还可以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而“杂志化”就恰恰能够体现出报纸对于读者要求的一种顺应。所以,如何将传统的报纸很好地转变为“杂志化”报纸,是新闻采编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新闻采编工作的策划

现在,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并据此来做出报刊新闻的设计以及传播行为就显得极其重要。仅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现代的新闻传播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你传我受”的流通信息方式。一方面,新闻的传播者将这认为是可以传播并且应该传播的一种新闻信息去传递给群众;而另一方面,群众对相关信息进一步的反馈也将去传递给传播者,并且会影响到传播者传播的行为。群众对传播活动越来越大的影响,已经受到了传播者广泛的重视。群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反应已经成为了衡量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近年来,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变化也是越来越快速,只有当报纸具备了较高策划水平的时候才能够适应这样的变化,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无论对于哪一家报纸,受众的兴趣和需求都是办报的重要参考因素,报社需要根据相关的变动信息来调整对于新闻信息的资源配置,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所以,读者市场不断的细分将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大势所趋,仅凭一两家报纸就想覆盖到全国,去满足各类的读者需要几乎是不可能的。报纸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合理配置新闻信息资源的优势,选准目标读者,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3.校对编辑的“功能化”

从过去的报纸为主要信息承载媒介的出版物,逐步发展为现代的网络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繁多的出版形态可以说是让人应接不暇。报纸作为一种直接影响到大多数公众的信息媒介,最早地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报刊新闻采编工作只要在电脑上操作基本上就能够完成。并且通过网络的传输再进行照排和校对的工序就能够便捷、快速地实现报纸的出版。然而,随着报刊新闻采编、出版方式不断变化,有关校对的工作也同时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特别是使用计算机来对软件的辅助部分进行人工校对以后,文字的校对工作实现了从“校异同”到“校是非”的转变。对校对工作编辑的功能化变化趋势也极其明显,这些都对校对人员做出了更高的校对技术要求。

三、报刊新闻采编工作的几点对策

1.积极应对报纸“杂志化”

首先,应当明确,报纸从问世那天起,就是以“传播”作为了自己作为新闻传播载体的天职。从群众的心理上来看,读者们对于报纸的需求其实就是对于新闻的消费。甚至可以这样说,无新闻也就无报纸,无新闻也就失掉了读者们对于报纸的那份忠诚。可是,往往报纸的“杂志化”就忽视了报纸最基本的“新闻性”这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性质。想要克服报纸“杂志化”的不良影响,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报纸只能够刊登“新闻”,而不能够刊登一些其他的内容。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办报的人怎样把握这一个“度”的问题,对非新闻性的稿件需要做到“适可而止”,但这也不是意味着新闻报纸就不可以向杂志去借鉴和学习。与报纸的性质较为接近的,我们的“新闻杂志”就是一种非常值得去借鉴的报道形式。从总体上看,报纸更应该加大在新闻信息量上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再去借鉴杂志,这才是一个长久之计。

2.加强报纸的编辑和策划

加强编辑筹划,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风靡的“独家报道”。怎样才能够抢到独家的新闻,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事先去做好采编工作的一系列策划。怎样去形成一份独家报道,也同样需要去策划。可以说,编辑策划在帮助媒体推出独家报道和新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报纸上的新闻报道,读者比较关注的角度和层面和以往已有很大不同。例如,他们更加关心的是事情进展的详细过程,并且希望自己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更加关心的是已经发生的一些类似于事故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及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前景,并据此规划自己的一些行动。所以,要力争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比别人有更为深刻的挖掘,阐释出新观点;对已知事实进行重新安排后亮出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让读者知道事实背后的为大多数读者所并不熟知的一些个事件成因、走势和道理。都需要新闻工作者进行很好的策划,才能抢得新闻的先机。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报刊新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报刊新闻的采编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够促进报刊新闻事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l] 秉铭阳. 会议新闻采编思路创新分析[J]. 现代商贸, 2010(21).

[2] 张晓伟. 浅议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角度与创新[J]. 武警科技,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