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1970年-2020年)世界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和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半个世纪以来(1970年-2020年)世界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和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曲厚兰[1],姜振2,李晶3,赵亮4

(1济宁市任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任城272000;2嘉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嘉祥272400;3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济宁272000;4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大豆原产中国,目前98个国家和地区有种植面积,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1970年-202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变化及贸易情况,重点关注了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这五个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靠前的国家,分析了中国大豆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世界;大豆产业;中国;发展建议

大豆属双子叶植物纲,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大豆亚属,学名:Glycinemax (Linn.) Merri.世界公认的大豆起源地是中,从古代文献来看,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菽”字;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黄帝教人们怎样种植大豆。考古挖掘来看,发现大豆碳化种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500年-3800年前洛阳二里头遗址考古挖掘大豆是公认的健康食品,享有“豆中之王”“绿色牛乳”的美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设立的“世界豆类日”为每年的2月10日。大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37%-48%的蛋白质,26%-30%的碳水化合物,16.3%-25%的脂肪,5.9%-6.6%的粗纤维,5%-5.2%的矿物质。豆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分别为47.5%-48.6%的亚油酸,22%-25.5%的油酸,13.8%-14.2%的棕榈酸,4.5%-5.2%的硬脂酸,超过80%是不饱和脂肪酸[1]

1世界大豆产业1970-2020年发展情况

1.12020年世界大豆产业基本情况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下文未表明数据来源的均为FAO数据)2020年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大豆种植面积1.27亿hm2,产量达到3.53亿t。种植面积排名前5的国家是:巴西0.37亿hm2、美国0.33亿hm2、阿根廷0.17亿hm2、印度0.12亿hm2、中国0.1亿hm2,前5个国家的大豆种植面积占了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的86%,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占比为7.8%。产量最高的5的国家分别为:巴西1.22亿t、美国1.13亿t、阿根廷0.49亿t、中国0.2亿t、印度0.11亿t,产量最高的5个国家的合计大豆产量占了全球大豆产量的88.8%,中国大豆产量占比为5.5%。中国大豆虽然产量排名第4、种植面积排名第5,但单产水平1986.4kg/hm2较美国3378.5kg/hm2、巴西3275.2kg/hm2有不小差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1.21970-202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1970年-202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从1970年的0.3亿hm2上升到2020年的1.27亿hm2,增长4.3倍,上升趋势明显(见图1)。同样,世界大豆产量从1970年的0.44亿t上升到2020年的3.53亿t,增长8.1倍。说明产量的提升不仅得益于种植面积的增加,更得益于生物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广泛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的集成配套、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的大力推广等。

1  1970-202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变化

1.31970-2020年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趋势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最高的5个国家可以分为3种类型(见图2)。一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国家,阿根廷从1970年的2.6万hm2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1672.14万hm2;印度从1970年的3.2万hm2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1210万hm2。二是从有到迅速扩大国家,巴西从1970年的131.88万hm2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3718.82万hm2,成为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第1的国家。三是稳定发展国家,美国从1970年的1709.73万hm2稳步上升到2020年的3331.33万hm2,近20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左右,2019年被巴西超过;中国相对其他4个国家,种植面积最为稳定,2019年农业农村部出台并全面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到986.94万hm2,为50年来最高种植面积。

2  1970-2020年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

1.41970-2020年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大豆产量变化从图3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巴西、美国、阿根廷大豆产量明显上升,尤其是巴西,从1970年的150.85万t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12179.77万t,50年来,产量增加80倍。中国和印度产量稳定增长,印度虽然从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超过中国,但是大豆总产,中国一直领先于印度,2020年中国大豆产量1960.44万t,印度大豆产量为1122.6万t。50年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仅增加1.2倍,但产量增加了2.2倍。

3  1970-2020年巴西、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大豆产量变化

1.51970-2020年世界大豆贸易变化50年来,世界大豆出口量从1970年的1262.69万t上升到2020年的17336.72万t,出口量增加13.7倍,出口产值从1970年的13.02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640.8亿美元,出口产值增加49.2倍。世界大豆进口量从1970年的1229.46万t上升到2020年的16704.92万t,进口量增加13.6倍,进口产值从1970年的13.61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666.62亿美元,进口产值增加49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全年大豆进口量创下新高,达到1.003亿t,占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的28.4%,占世界大豆进口量的60%。

2中国大豆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大豆依赖进口的局面短时间内不会改变2020年中国进口大豆占到了国内生产和进口总量的83.4%,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t。进口大豆用途明确,加工成豆粕为主,约占80%,主要用途为饲料;加工成植物油为辅,约占20%,主要用于满足食用油需求[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供应需求稳步提升,促使作为饲料主要来源的豆粕需求持续旺盛,短时间内大豆依赖进口的局面很难改变。

2.2“四大粮商”掌控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ABCD”四大粮商中,美国独占3家,分别为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有1家,为法国路易达孚,“ABCD”掌控着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大豆资源[3],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的80.2%是从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土地上收获的。外资榨油企业,尤其是“四大粮商”经济实力雄厚,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大豆资源,形成远超过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4]。在利润的驱使下,“四大粮商”不断整合,形成垄断地位,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3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不足不仅仅是大豆,其他包括蔬菜、畜牧、水产等方面,与美国、荷兰等农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技术储备明显偏少,特别是在基因编辑、高通量表型分析、自动化机器人、智能数据采集、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监测等先进技术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在农业育种、种植、加工过程中应用基因编辑、基因组测序、自动化收割、人工智能采集分析应用、精深加工,使农业更加智能、更高产、更优质、附加值更高,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2.4科研与一线生产结合不紧密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大豆等农作物育种的主力军,种子企业辅助参与大豆等农作物育种工作,仅参与少量的品种选育工作,可以说种子企业科研能力较弱、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强,多数种子企业仅仅参与到种子扩繁、种子简单加工、种子销售,大部分的品种是通过购买品种经营权来进行经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少之又少。无论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还是种子企业,还未形成以色列“科研与一线生产紧密结合”的模式,以色列免费帮助合作社建立农技研究推广中心,使合作社能够拥有从属于农业生产组织自身的农技中心。

3下一步发展意见建议

3.1提高中国对大豆等粮食作物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通过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培育壮大中国自己的大粮商提升全球资源整合能力,鼓励拓展国外业务,形成国际粮食产业具有主导权的一流跨国公司。重点培育壮大中粮中储粮国内粮食“龙头”“链主”企业,使其发展成为能与“四大粮商”相抗衡的“巨头”企业加快全球粮食产业布局,推动我国粮食产业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提升发展质量。调优进口粮食结构,增加进口粮食合作国家及区域。全面深入研究国外绿色壁垒体系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梳理应对反倾销调查事项针对国外最新动向及时调整国内标准,充分发挥技术壁垒和标准信息平台作用,降低粮食产业链中涉及企业对外贸易风险。

3.2打破资本力量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垄断从1990年开始,原孟山都、先锋等公司逐步重视生物育种技术,通过现代育种技术的改变培育出抗虫、抗病、抗除草剂且油酸含量高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为提高其品种控制权,同步建立了知识产权有偿使用制度,重视新技术、新品种的原孟山都、先锋等公司逐步发展成跨国种业集团,随着科学技术的积累、品种的不断创新,跨国公司对全球大豆种业市场的垄断逐年提高。为打破垄断,中国应重点支持基因编辑、基因组测序、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做好、做实、用好技术储备打破资本力量主导的跨国公司垄断,打破跨国公司利润为目的技术垄断

3.3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应学习借鉴荷兰、以色列、丹麦发展经验美国、加拿大作为全球典型的地多人少国家,耕地资源极丰厚,农业高补贴、高科技、高度机械化、高度规模化,但存在高补贴、高消耗、低就业(提供就业岗位少)等问题。荷兰、以色列、丹麦作为全球典型的地少人多的国家,耕地资源匮乏,特别是

以色列,近60%为沙漠,但以色列生产出来的蔬菜、瓜果、花卉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本国需求,还大量出口欧洲。以色列农业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针对农户和农产品的补贴少,对农业科研和农业保险扶持力度大荷兰农业的显著特点是农业基本依靠合作社来进行发展,大多数农户合作社的社员。丹麦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是专业合作社的股东或社员。同样是人多地少,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应充分学习借鉴荷兰、以色列、丹麦发展经验,采取劳动和技术密集投入、节约自然资源、充分应用农业现代化技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方式高就业(提供就业岗位多)、低成本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5]

参考文献:

[1]韩天富,周新安,关荣霞,等.大豆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中国畜牧业,2021(12):29-34.

[2]刘慧.2020年大豆进口首次超亿吨 我国大豆行业如何破困局.中国经济网[EB/OL].(2021-01-27)[2022-3-3].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101/27/t20210127_36262060.shtml.

[3]高莹莹.浅析中国大豆贸易现状及进出口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2009(12):59-60.

[4]李顺萍.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分析[J].世界农业,2018(11):108-112.

[5]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知乎[EB/OL].(2021-06-17)[2022-3-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99106/answer/10833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