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具自制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小学科学实验教具自制探究

郑玉洁*,刘玉洁,孟玉,刘娜

唐山市曹妃甸区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 河北省唐山市 0632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材料要求较低的优点,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教师应对现有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从而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本文主要探究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及策略,旨在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 科学 实验 教具 自制

一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其主要宗旨和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对什么都觉得新奇,所以,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在这个时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精神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 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和活动是小学时期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目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教具来看,不能满足探究式学习的需要, 所以, 要实现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自制教具,这是非常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 小学科学实验自制教具的意义

2.1 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以往配置的教具虽然仍起主导作用,但教师针对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利用设计制作的自制教具,在教学中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容易在最需要教具的时机发挥它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扎实、透彻。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为教学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自制教学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自制教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的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以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课堂教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3 自制教具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在教具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教具制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教师全身心参与, 包括选材、加工、制作、实验等,教师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生产操作技能等,可以说,自制教具的过程就是应用科技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 自制教具设计研发策略

尽管科学课程中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教学器材,但是仅仅靠这些配套的教学教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某些教学的要求。同时随着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我们会发现有些教学仪器已无法完全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问题去制作相应的教具。这样的 “做”便可为科学课堂增添生机,为学生创造更多 “做”的条件和机会,达到学习探究的目的。

本着简便性、有效性、直观性、经济性和可推广性原则,笔者以为自制教具应尽量选择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作教具。

3.1 读懂教材,剖析原理

自制教具是实现科学课堂有效探究的必要补充,必须根据教材提供的科学原理进行研发。因此,自制教具的有效实施必须对教材做一个全方位的探究和思考,这是自制教具有效实施的客观前提。吃透教材能为自制教具活动打好有效铺垫,这是一个始终如一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沿袭细吞慢咽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3.2 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自制教具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的优化及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亲手制作教具,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在组织“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时,教师便可将水槽、塑料袋作为实验用具,在塑料袋中装满空气并扎紧袋口,将塑料袋放入事先装有水的水槽中,接下来慢慢张开袋口使空气“跑”掉,引导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这样不仅体现了自制教具的简便性,还能明显提升教学效果。

3.3 开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对客观事物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且希望通过动手来发现新的现象、学习新的知识。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其提供探究的环境与机会,培养其探究能力。自制教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教师在开展自制教具的教学活动时,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实际,切实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学习热情与兴趣。由于一些小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教师便可利用白纸、平面镜及蜡烛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制作教学用具,向学生展示“平面镜成像”的有趣现象,同时阐述相关的原理,以变化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其主动学习。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广大师生大力开展教师需要把握住具体的运用时机,并加强引导,寓教于乐,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章伟勇.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3).

[2]肖莉.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知识经济,2019(13).

[3]王献敏.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4]《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年(第1期~第12期)总目次.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