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思政资源的发掘和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边疆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思政资源的发掘和实施策略

欧瑞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中学  云南  临沧  677504

摘要:数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担负着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的重任。边疆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课堂的思政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思政育人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边疆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思政资源的发掘和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边疆地区;初中数学;思政资源;实施策略

1结合历史文化引入情境

边疆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文化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圆的周长”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小任务:请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周末时间,上网查询,或者翻阅历史书本,找到关于圆周率的起源与发展,并把它记录下来。通过课前准备,学生都想分享自己的成果,上课积极性很高,课堂上通过事先收集好的故事,让学生到讲台上跟大家分享,有的学生做了PPT,通过图片和史料证明向大家讲述了自己所了解的圆周率的起源;有的学生则按历史的时间轴讲述了古今中外圆周率的发展史;有的学生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伟大故事……在圆周率发展史的讲述中,学生表现十分积极,准备得也很充分,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向每一位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成果,老师在这堂课中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协作能力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竞争意识是当前社会所需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教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学生会思考、懂合作、敢竞争的品质。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构建一个互助式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要求学生独自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探究—各小组依次汇报—教师点评、总结”这一程序进行实践,从而确保合作学习顺利推进。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平行四边形边或角之间的关系,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测量记录,此时学生之间可畅所欲言、大胆猜测,同时教师可对小组合作进行合理的干预,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最后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结果、互相补充提高,教师则进行积极的反馈。概言之,合作学习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3围绕数学活动,培养道德品质

教师可围绕数学阅读、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形式开展数学学科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培养道德品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依据当节数学内容,组织开展测量、制作、调查等类型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数据的分析这一章节时,数学教师可围绕“水资源使用”“环境污染情况”“学生纸张使用情况”“垃圾分类情况”等话题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平均数、中位数等特殊的量的学习,由此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美德。

4基于德育目标,精心选择史料

初中数学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挑选,在把握“量”的同时注重“质”。具体而言,在选择数学史时,要确保其能够对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带来积极效果,保证数学史的“质”。与此同时,一节课通常只有40分钟,时间非常有限,教师不能将重心全部放在数学史的渗透上,否则“顾此失彼”,会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度,适当控制数学史的“量”。例如,在教学“探索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由此来启迪学生,让学生被毕达哥拉斯的事迹感染。通过这一数学史的渗透,不但能够为接下来探究勾股定理做好铺垫,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之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树立热爱生活的意识,并对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懂得从生活中发现、生活中学习,学会运用课堂所学解释生活现象、解答实际问题。

5提升数学审美,培育数学欣赏力

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美的感叹,有助于增强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数学语言的精简美、符号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方程函数的和谐美都源自数学知识,教师可将这些独特的数学美展现于数学课堂,进而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美学价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寻找与当节数学内容相关的景物、事物图片向学生展示,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欣赏力。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内容时,教师可让 学生直观感受身边的对称现象,从孩童手中把玩的气球到大自然中的蝴蝶,从建筑物再到艺术品,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生活中的图形与几何带来的视觉冲击,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概言之,教师可运用数学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欣赏力。

6创新课程结构,体现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更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对此,教师应从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两个角度完善课程结构。数学教师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根据教材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彰显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丰厚的理性精神和数学核心素养。这种德育价值是启迪智慧,优化科学态度最好的体现。

7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科德育应沉淀在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数学实践之中,“德教合一”是数学学科德育自身发展的一种价值追求,数学教师应抓住任何一个育德的机会,创新课程结构,体现核心素养,围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升数学审美,培育数学欣赏力,让数学课堂实现知识价值与育人价值的融合共生。

参考文献:

[1].曾峥,杨豫晖,李学良.数学史融入初中课堂的案例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01):12-18.

[2].崔彬,耿万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中数学德育案例集锦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