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青春之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家校合作,共育青春之花

马艳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572600

摘要:新时代的教育倡导家校合作,而班主任正是家校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提起家校合作,我们印象中更多的是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等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传统模式下的家校合作有着自身的弊端,一方面,作为班主任,并非时刻都能有效地与家长针对孩子的家校表现进行电话沟通,而家长会上留给每位家长的时间并不多,并且并不是每个话题都能适合在家长会上讨论。所以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开展新的模式下的家校合作。

关键词:家校合作 ;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前言: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们就如一朵朵含苞未放的青春之花,独立又依赖,懂事又叛逆。如何让这些象征着祖国未来的青春之花迎着阳光雨露竞相开放?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我觉得一定要加强家校合作,使家校形成一股合力,而班主任正是家校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提起家校合作,我们印象中更多的是通过家访,电话,家长会等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传统模式下的家校合作有着自身的弊端,一方面,作为班主任,并非时刻都能有效地与家长针对孩子的家校表现进行电话沟通,而家长会上留给每位家长的时间并不多,并且并不是每个话题都能适合在家长会上讨论。所以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转变观念,开展新的模式下的家校合作,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一.何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具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家校合作产生更好的效果,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教师思考。

一些教育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家校沟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而忽略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心理状况。实际上,学生的成绩高低不仅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与家长有关。二是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自己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就行了。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不同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只有家校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有更好、更大的成长空间。未成年人如果离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会成为一匹脱缰之马,直接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以致迷失前进的方向。

二.家校合作的学理依据

家校合作具有多学科视角,社会学的研究对其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切入点包括社会资本、社会分层与流动、家庭社会职能等。根据社会学理论,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两支最重要力量,只有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才能在突出各自的教育特点,形成综合力和协同力,促使儿童顺利社会化。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

在其他学科方面,从教育学角度来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8];在管理学看来,由家长参与监督和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从父母教育权的演变历程来看,父母既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也是纳税人,教育权是亲权的组成部分[5];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家校合作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的表现,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三.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与教师应怎么做呢?

一是重视亲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把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家长跟孩子接触最多,对孩子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最了解,因此,给教师提供一些信息,能够大大提高教师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便于教师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二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并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和尊重。可是,有些家长总是督促孩子去学习,阻止孩子看电视,但自己却沉湎于肥皂剧中。这样的家教往往事倍功半。三是向教师咨询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家里,家长要了解教师给孩子布置了哪些家庭作业,并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同时,要学习更多的家庭教育理论,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家教技巧。四是要配合学校和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平时,家长应关注学校的动态,主动与班主任和各科任课教师沟通。

教师怎样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呢?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在家校合作中,尊重家长是第一位的。这是教师应有的职责。其次,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与家长进行三沟通,即理性沟通、和谐沟通、文明沟通。对学生要时刻心怀关爱,对家长要保持真诚和善良,让家长体会到学校和教师的良苦用心,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孩子成长的益处。当然,也要对家校沟通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由于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理念各异,因此,教师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沉得住气,用耐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对优秀生的家长,要鼓励他们在家教方面再接再厉;对后进生的家长,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分析孩子的缺点和差距,并且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补齐短板、追赶先进。

四.接下来,我将以具体案例来探讨新形势下的家校合作模式。

1 每月月末设立家长开放日来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内容为参观校园、走进课堂教学、观摩学生课间活动等等。

在每月的最后一天,学生家长们会从早上7:30和学生们一起走进校园,在8:00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由孩子们带领着去参观校园文化,看着美丽的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家长们纷纷表示很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学校生活。紧接着家长们在孩子们的带领下走进教室,从第一堂课开始,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全程听课实实在在感受孩子们在校的学习,并且家长们也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们的授课情况,课下老师们和家长们就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切磋和讨论,家长们可以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老师们虚心接受并向家长们建议在家如何配合和监督孩子们的学习。第二节课后到了大课间时间,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操场,学生家长观摩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孩子们在课间操之前拿出课本大声朗读,在课间操的时候放下课本认真地展示着每一个体操动作,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不忘锻炼身体,家长们纷纷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许多家长不时拿出手机拍下一个个难忘的美好瞬间。

在一天的跟班上课和观摩结束之后,家长们还可自愿留下来与班主任就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最近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对于我校的这样一个家长开放日,孩子家长们纷纷表示他们非常放心孩子们在这样的一个民主文明美丽的学校学习。

2每月月初设立家长教育经验交流日来促进家校合作

2015年,我担任高二某班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个叫朱丽的同学,她来自农村,学习成绩优异,生活节俭,我暗中了解发现这姑娘在食堂吃饭,每顿的饭菜钱不超过两块钱,在高二上学期时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学校,我们班一共有六个名额,于是我找到小丽想把一个名额给她以解决她经济上的困难,谁知这姑娘红着脸说:老师,我还能吃得上饭,把这个助学金给更需要的同学吧。听到这个话,我红了眼眶,是怎样的家庭才能教育出这样谦让为别人着想的孩子呢?于是在家长经验交流日的那天,我请朱丽的爸爸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

朱丽的爸爸是一位本分朴实不善言谈的农民,甚至站到讲台上他都红了脸,他只有寥寥几句:我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民,我不会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但在村里,我勤劳肯干,喜欢帮助别人,跟村里人接触,我从来都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孩子应该是受我的影响,所以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肯吃苦,会谦让。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为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真正有用的精髓。接下来在家长教育经验总结时,我在全班家长面前总结到: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请你们自己先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长们的脸上都现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家长教育经验交流日,家长们听取别人孩子的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改进自己家庭教育的方式,从而更好的做到家校合作,共育青春之花。

3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讲座,请所有班主任和家长参加,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每学期请相关专家开展两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会后班主任就家庭教育、学习技巧,作业辅导、班主任工作等方面接受家长的咨询并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例如有一次学校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慧君老师为家长们做了一次已深刻的讲座,讲座名为看见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讲座引导家长要关注了解孩子,看见孩子并尊重信任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赞赏肯定并告诉他们你很重要,作为家长愿意陪孩子们说话,愿意陪他们玩游戏,陪他们读书学习,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能够宽容谅解孩子,给予恰当的教育和指导。通过这次讲座,我们班学生李强的家长讲座后跟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17岁的李强想要辍学,我问孩子的爸爸,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孩子的爸爸说是因为孩子怕学习辛苦并且还有早恋的问题。而我告诉他爸爸,孩子的答案是他想读书想上大学,但是他永远忘不了有一次跟爸爸说他在学校很压抑,而爸爸只是冷淡的回了一句:那么多人怎么就你压抑,其他人就没事儿。李强爸爸听了我的话之后,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慢慢而沉重的说:老师,我知道我错在哪里了,错在讲座中的老师所说的,我不能看见自己的孩子不能宽容理解自己的孩子。听到这位孩子爸爸的话,我宽慰的一笑,说:现在一切都来得及,用心去看见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陪伴自己的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从此以后,李强能够专下心来学习,最终考取了一个理想的大学。

4.具体案例背景: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也懂得了回报爱。在教学中,我总是怀着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这样我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很融洽。

矛盾冲突:

我班的xx同学,入学以来,上课一直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乱说话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抹黑;还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许多同学都指责他,讨厌他,不和他一起玩;各门作业做的都不完整……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点事情。

解决过程:

对于此种情况,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我真诚地跟他说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也应该是最懂事的孩子。他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讨厌不已,他口头上答应的很好,可事后仍一如既往,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不然,他可能会带坏一群立场不坚定的男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多次进行家访,家访中,我了解到他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从小家人就非常溺爱他们,就妈妈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妈妈说她一句,他能顶妈妈十句,父亲经商,经常不在家,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因此在家里他就是个十足的小霸王。通过多次家访后,了解到妈妈也拿他无能为力,任之放任。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情况后,我思忖着必须慎重地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我试着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劳动积极主动、踏实,为人诚实,所以,我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交谈,了解情况,相机鼓励他、激发他你干活儿那样能干,在学习上只要自觉,你一定能行;只要你好好对待别人,同学们一定能喜欢你。通过几次的接触启发,我与他慢慢沟通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再次找他话: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水平,这说明你很不笨;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同学们都很喜欢你,但是你现在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失望,你完全可以把你优秀的一面表现给大家,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敬重的好学生,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大家融合在一起,希望你从做人,做事方面奋力追赶。你现在对班级的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如果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你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吗?他重重地摇了摇头。是啊,你很聪明,道理一点便通,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微微一笑,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我心想: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有希望的。自此,每当他有丁点进步时,我便适时鼓励与表扬他。还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使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比以前进步了许多……现在他已能融洽地与同学们生活在集体中,学习情况也今非昔比。班级的纪律和学习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班主任的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对于xx同学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了错误。

案例反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才会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与对班级的热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有心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用爱去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主要有三个背景:家庭、学校和社区,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三个背景实际上对孩子以及三者的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交互叠加的影响,即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活动单独或共同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该模型将学生定位为中心。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学生在他们的教育、发展和学业成功方面是主角。学校家庭伙伴关系并不能简单地保证学生必然成功。相反,伙伴关系活动的目的可能是吸引、指导、激励、激发学生自己取得成功。国家教育的振兴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两者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庞雪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家校合作模式思考》.20124

[2]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