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张建羽

吉林省中奥建设计有限公司   13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快,园林景观是城市化发展背景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背景的环境建设方式。当前我国人民群众除了经济发展需求外,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应注重融入生态规划理念,在环境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基于此,阐述生态规划理念的概念,并探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规划理念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表达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相关部门开展了生态化的园林景观建设工作。而在建设园林景观之前,需要立足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对园林景观进行科学设计。促使园林景观能够在维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1生态规划理念概述

生态规划理念是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关注态度提升,注重环保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观念。当前,仍没有较统一的思想观念对该定义进行统一介绍。但在该理念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指的是在建设某一地区或区域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并在环境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建设方案以及规划。在该基础上呈现的设计方案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基础,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能在建设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使用可再生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以及污染环境。由此可见,当前社会应保证水资源循环使用,并在保障动物生存质量的前提下,必须尊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环境等,尽可能减少剥夺自然资源,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最重要原则是注重生态规划,将建设工作与自然规律相结合。

2园林景观中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策略

2.1注重原始系统的完整性

园林景观设计前,应注重对现场环境的勘探与调查,这一工作也是园林景观建设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应细致调查当地的居民实际需求、居民年龄水平、环境变化情况、当地风土民俗、当地历史发展情况等。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当地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园林景观设计需求开展设计工作,能有效结合环境建设工作与城市发展系统。同时,该建设方式也是遵循以人为本根本理念的过程。在建设中,应始终将以人为本原则作为建设工作的首要理念,有机结合生态规划理念与园林景观建设理念,促使园林景观建设工作能实现环境与设计相结合,实现景观与设计的统一性。例如:我国某公园的所在地原本是造船厂,该船厂的建设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体现,也是省经济发展的象征。因此,在该公园建设的过程中,保留了部分原有植物以及建筑,并利用生态化建设理念,重新设计了原有的铁轨、龙门吊等,并串联各种设计理念,打造出既能体现现代工艺之美,又能营造自然社会之美的景观设计。该景观设计工作建设完成后,既能提升当地绿色化发展程度,又能实现历史性的发展,能实现地方特色与历史特色的有机融合。在参观该景区的过程中,参观人员的身心能得到放松,能让人们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体会到自然景观的魅力,同时,又能让人们感受到历史发展的魅力,体会到历史的辉煌。同时,人们还能在公园中散步、娱乐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

2.2人与生态系统相结合

园林景观建设生态性的体现应从形象上体现绿色化,如果为提升园林景观建设效果,加大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消耗,产生资源的浪费,就不能将其称之为绿色化的生态建设。在实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体现其自然生物特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实现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与传统人造群落相比,自然群落更受人们喜欢,能充分体现生态环境的生命力,其价值也较高。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该理念,并合理利用现场既有的资源,为居民创造更加优质的环境,进而让群落得以再生,以此体现自然生态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合理利用生态学原理,让各种生态系统互相影响,构成整体性的框架,让其中的各种资源能保持平衡,并能维持良好的关系,实现规划设计的目标,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以及构建奠定基础。园林景观系统的构建应以人类的思想以及设计需求为基础,贯穿人类习惯以及行为,实现对人类思想的真实表达。园林景观生态系统的构建,从根本上会受时间、物质以及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构建山地风景区的过程中,应注重重新规划以及保存历史遗迹,保护当地生态资源。重新构建土地的过程中,应在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物与土地的协调发展。同时,构建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合理调整土地结构,让景区同时具有观赏性以及游览性,能实现对当地土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园林景观应保持其风格的统一性,在滨河道路的建设中,应突出当地建设风格,实现观赏价值,并体现当地的人文景观性。在改革当地的林地以及水域的过程中,应融合资源利用情况与风景点,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实现对其资源的转变。合理开发与利用居民用地将原有的山谷设计成露营场地,既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情况,又减少了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及生态规划。

2.3传统文化与生态系统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我国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应遵循传统文化发展的潮流,既能提升该工作的内涵,又能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生态系统建设也不例外,能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实现对其的丰富。首先,生态园林建设工作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并不冲突,并且,在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园林建设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如杭州西湖实景的建设工作,不能将园林景观建设工作与自然保护工作相提并论,景观设计工作应包含西湖西进标志区域等,该园林建设工作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文化脉络,与我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相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是被国际所认可,是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该理念体现的是对园林景观建设与生态园林城市相结合的思想,也是对传统发展观念的转变。杭州西湖园林景区设计工作是园林景观生态化发展的过程,是从单一的景观特征转变成实用性较强景观的体现,是通过构建人工湖泊,体现历史进程,在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文化价值的景观区域。

2.4注重园林景观多样性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多样性是指通过设计工作,维护生态系统,并通过构建植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等方式,体现景观生态性的过程,能实现对自然环境的构建与发展。要提升园林景观建设工作的水平,应注重生态环境的层次性。因此,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生态系统,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共同发展。群落之间的不同生物,或相互依附,或争夺竞争,均能体现互补的关系,是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工作中的一环。因此,应重点关注动植物的不同特征,实现推进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作用,提升其生物群落自愈能力,在其内部循环发展的过程中恢复以及净化景区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合理使用生态规划理念,能有效提升当地空气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对提升人们居住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因此,应注重对该理念的探究,在实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深入探索,坚持以人为本,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合理使用科学技术等,提升园林景观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星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J].工程与建设,2019,33(4):521-522.

[2]汤慧楹.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27):119.

[3]张心怡.生态优先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居舍.2020(3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