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康丹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宝鸡分公司   陕西省宝鸡市 722000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建设高标准农田,并且对各级省市都进行了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作部署。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生产生活建设,脱贫攻坚工作的完成,以及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高标准农田使得农业生产组织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设施大幅度改善,从而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乡村振兴与内循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农业生产进行高标准起点规划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质量和运作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组织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稳定高效发展,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高质量农业为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与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国家的农田通过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以及科技的加持建设成为平整集中、设施完善、拥有肥沃土壤以及良好生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抗灾高产稳产的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和科技支撑工程。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完善农田间的田网、渠网、路网和电网从而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产生,提高农田的排水和灌溉能力,增加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地力建设工程主要是平整土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地肥力,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以及施有机肥等方式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农业生产力。科技支撑工程是利用现代科技增加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使得灌溉施肥更加智能化,农作物生产环境和生产状况转变为数字化信息,从而更加方便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监测,促进农业生产科学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的数量和种类的要求也更加多样,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同时,我国的耕地不断被破坏,优质耕地更多被更具有商业价值的房地产占据,实际国家耕地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国家水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都要求农业生产更加要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科技的加持使得农业生产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增加了农业生产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使农业生产向着良性循环,可持续化发展迈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改善了乡村面貌,促进了文明乡村的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虽然出台很多相关政策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问题。不管是初期的投资和规划,还是建设过程中的工程管理,以及建成之后工程的维护工作等都遇到许多问题。

2.1投资标准偏低

要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大量的投资。但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一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由于得不到有效投资,建设标准往往偏低,尤其是在一些边远山区,农田建设很难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式的高标准农田。在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投资要求相对较小,但是在路网、渠网比较困难的山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比较高,加上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情况不太理想。

2.2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对一个区域内作出整体的规划。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建设单位对于地区状况缺乏详细具体的考察,在设计规划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考虑,导致道路建设和排水设施建设以及电力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土地肥力低,无法增加配套的科技设备,地形地貌也不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生态性和经济性。

2.3工程管理不规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于是在田地里进行作业,比较分散,施工单位比较多,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和监理都缺乏对工程的有效监管,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经常不达标,工程进度不明确。在项目验收时,也缺乏专业科学的工作人员的审查,主要以业务主管部门的自我验收为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标准比较宽泛,对于其中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数据不够精细,从而导致工程质量不高。

2.4建后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工程要建设好,更要维护好。如果缺乏后期维护,工程也会很快出现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很难实现。在农田建设中普遍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维护缺乏详细准则,农田工程设施的产权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的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手段。项目完成后,由于后期得不到有效维护,很多道路和渠道遭到破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的对策

3.1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是基础。一是切实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选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建设布局和时序安排,根据总体规划和农民意见,扎实做好项目谋划、规划选址、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切实把握好设计、审查关,把前期工作抓细抓实,从源头提升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质量。二是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做好土地平整工作,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硬化道路、堤防工程等,科学确定各项工程措施投入比例,力争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突破镇、村地域界限,尽量将土地连接起来,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四是强化地力培肥。综合运用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强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土壤质量,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3.2强化项目建设管理

规范操作流程。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制、公示制、监理制四项监管制度,规范招投标流程和操作细节,禁止在招标过程中挂靠、转让施工资质,围标、串标、陪标等,确保项目招投标流程公开透明、合法有效。禁止中标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分包、转包工程。二是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行为管理。加强施工质量巡查,强化工程建设监理,重点工程、关键设施积极推行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工程质量检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着力解决好田间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建立健全项目公示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等相关信息公开、公示,全面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

3.3抓好典型示范

抓典型示范既是工作方法,也是推进工作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因地制宜确定好建设模式。各地立地条件千差万别,在积极借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主推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示范点建设类型,按照综合配套、集约利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农田建设资金及其他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统筹力度,提高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标准质量,推动高标准农田与宜居村庄建设相结合,集中打造综合示范区。其次要坚持工程建设与地力提升“内外同修”,在做好道路、排灌等工程措施的同时,因地制宜采取农艺、生物等措施,抓好土壤改良,提升耕地地力,积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绿色循环种养的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促进提质增效。三要大力推动现代技术应用。主动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趋势,完善示范区智慧农业、病虫害自动检测、耕地质量监测等设施,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新兴及时布局应用,促进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四要建立健全包抓机制。县区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要包抓一个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包抓成效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真正将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建设成优质粮油的生产区、先进技术的转化区、产业融合的先导区、乡村振兴的试验区。

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安全发展战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加强工作监督,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生产高效稳定,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信息化,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谦,陈祥.领导小组功能适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构建制条款的规范要义[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3):9-15.

[2]赵庆利,陈艳林,何佑勇.高标准基本农田如何上图入库[J].中国土地,2015(12):31-32.

[3]张凤荣.建设高标准农田需因地制宜[N].中国科学报,2019-1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