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快乐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读写结合,快乐作文

张变玲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崇文街小学校032300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

课堂上学生读课文,说感受,热热闹闹。可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学生照样咬笔头。而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读写结合上花大气力。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一直在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尝试。为每篇阅读课文找到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力争每节课都让他们练练笔。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坚持下来,还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由怕文乐文,习作水平明显见长。

一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小练笔。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性目标,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关键是要会用,会用了自然就理解了。可以是用词造句,更有效的是让学生用几个词写一段话片断作文,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全神贯注》中,作者聋哑青年画画的情景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了。引导学生读、悟的同时,继而设计:xx读书多专注啊!这一话题进行写话练习。这时,学生就会把刚刚学到的词语“有时…………有时像……”“及相关的动作词在一起,有个同学这样写道:小女孩盘腿坐在地上,双手平端着童话书专心致志地看着,完全不受外界影响,她的表情不停变换着,有时皱紧眉头,像是在担忧着什么;有时嘴角又微微扬起,像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好像连女孩自己就是童话里的主人公似的。这样挖掘文本中,词汇丰富的语段,将品读、感悟和迁移运用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运用表达的能力。

二、抓住课文写作方法的典型处进行仿写练习。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到中年级后,就开始怕写作文。每次上,尽管挖空心思,还是觉得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作文课如练书法,先从描红开始;学绘画,先从临摹开始;同理,要想掌握写作方法,仿写则是必经之路。教学中,我注意把握课文的典型片段,从课文中选择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段落,教师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仿写练习,以达到学习知识向形成技能转化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心理换位,进行练笔的训练。

课文中有很多特殊的环境情节,可以称其为是写作艺术上的“无声”。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中,我便引导学生从“无声”之中去感受 、去想象,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扁鹊治病》一文,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是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 、在课文语言文字的概括处进行写的训练。

被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中往往有一些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学中,我便抓住这些概括处设计小练笔。如《乡下人家》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教学中我抓住“独特迷人”一词,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的训练,要求写出乡下冬天时的情景。有一学生是这样写的:“到了冬天,忙碌的人们终于有了空闲,他们坐在自家暖烘烘的炕头上,聊天喝茶看电视……年迈的老人坐在院子里闭目养神……”通过这一咬文嚼字的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五、在文章空白处进行读写训练

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进行补充练习。如《鱼游到了纸上》中,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大胆地想,然后诱导学生补写“情景”,进一步巩固认知,体会青年的画技高超同学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想象围观的人逐渐多了,又来了几位老人,他们穿着朴素,笑吟吟的看着那画上的鱼儿。白发苍苍的老人侧过身来说:真是巧夺天工。  年轻的阿姨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赞叹道:这位青年画的画栩栩如生。外国的游客也挤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

六、在文章意犹未尽处进行读写训练。

许多作家在安排材料是,往往不会和盘托出,不留余地。他们写到高处时,可能会戛然而止留下一个永远的悬念,给读者去想象,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彩那天》一文,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续写,进一步感悟中心,同学们有的以父亲和我的对话展开想象:库伯把车开走的那一刻,我问父亲:你后悔吗?父亲眉开眼笑说道:我当然不后悔,因为诚信是道德之本,如果我骗了库伯,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会好些,但是并不会幸福,那么以后我会在内疚与自责中度过了,所以我必须把车还他.同学们有的想象几年后,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库伯知道了,忙从国外寄了一大笔钱来。是的,诚信是道德之本。如果不是父亲讲诚信,那么当我家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帮助我们的呢?这样的补写,眼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让学生思索得更深入,更广泛,更严密,更完整,不断激发联想和想象力,不断的培养和发展推理、推断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七、在深化主题处进行拓展练笔

文本中有些课文的主题是含蓄的、深沉的、带有哲理的……这些文章,在我们赏析理解之后,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甚至是在脑子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致影响他的整个人生,我就采用了拓展练笔的方法。如《花的勇气》主题是含蓄的,深刻的主题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我进行了拓展练笔: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也有无数个困难、挫折等着你去征服。这就需要有勇气,请同学们以<勇气为题编一首诗歌: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那是花的勇气.在寒冬里傲霜斗雪的,那是____的勇气,在__________的,那是小草的勇气,_______那是我们的勇气……记住,只要心中有勇气前方就一定有希望.通过练笔达到深化理解课文,提升思想理念的目的,这可谓一举两得。

八、写景诗文,改写练笔

教学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把优美的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或充分抒发作者的情感……

如《渔歌子,在理解诗句、感受诗境的基础上,我坚持“读写互动”的操作模式,让学生分组、分句改写诗句,这样可行的操作,既训练了写话,又丰满了文本,帮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美。

我是这样设计的:抓住一处或几处景物的特点,运用修辞手法,引用恰当的诗句,进行描写。教师给以提示:

青山——我看青山多妖娆

白鹭——行白鹭上青天  

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

流水——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生当堂练笔作业:放眼望去,西塞山上郁郁葱葱。而这苍翠却不单调: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西塞山多么会打扮自己啊!这真是:“我见青山多妖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渐渐学会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