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考[]

赵兰香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保定  071001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论在理论逻辑、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要上都具有凝聚共识、强基固本的战略价值。新时代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及网络的挑战,必须利用新机遇,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方向,深入落实意识形态的凝聚和引领任务。做到立足时代背景——创新理论体系,转变话语方式;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党的建设,践行党的承诺;立足国际视野——塑造中国形象,亮剑错误思潮;立足媒体前景——站稳网络阵地,转变量为增量,全方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对策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早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后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1]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迎来哪些机遇,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呢?这些问题构成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

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内涵界定

(一)社会主义是根本方向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到底是社会主义范围的,社会主义是它的本质,它的方向。

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在社会主义。当前中国的社会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社会意识必然是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并服从、服务于这个经济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特征。第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在社会主义。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归宿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大工程,它涉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关键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离不开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更离不开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所以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立足现实,关注未来,坚定“两个必然”,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矢志不渝奋斗目标。

(二)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着力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统摄其他社会思潮,并指导其朝向某一方向前进,从而对人们所产生的聚合、指引的力量[3]。就其内容来说,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日益彰显出自身思想理论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能够对人们起到说服、指导、感召力量,并能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客观阐释,达成共识。就其表现形式来说,它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亲民的表达方式,通过大白话、大实话介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传递着它所倡导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起着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引领人们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二者相辅相成:凝聚力能够凝心聚魂,充分发挥精神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使理论得到实践检验,从而让理论更有说服力,更能发挥引领作用;反过来,引领力增强了,方向清晰了,目标明确了,更能聚合力量办大事。当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的重点是在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上达成共识,高举鲜明旗帜,反对错误思潮,坚定“四个自信”。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的立足点则是用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共赢共享”“民主正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理念引导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求真、向善、崇美,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民族凝聚力又有国际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迎来新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经济的腾飞,使社会主义理论更有说服力,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时,更能发声亮剑、解疑释惑,更有事实依据,从而牢牢守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经济的腾飞更加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好,使国民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个自信”;同时经济的腾飞让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推进了国际传播力,不断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发挥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立足中国实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在关键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对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具体策略,促使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第三,全方位外交布局营造良好外部条件。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的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新的平台,这是一条合作之路、发展之路、繁荣之路。它还是文明之路,是用中国的古老文明和现代实践为世界上其他渴望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着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最强有力的实施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广大人民的心愿。当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把握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4],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显著提升,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正迈向强起来,汇聚民心。同时“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5],正因为有这样强大优势,更能团结人民,引领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当之无愧的实施主体。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面临新挑战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带来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多元多变,更趋复杂化。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然而改革使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导致人们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更多元多变,尤其是改革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引起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这都冲击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也对意识形态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渠道和方法更趋隐蔽化、多样化。近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细化、分化力度在加大,渠道和方法却更加隐蔽。一方面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并利用我国的突发事件、特殊时机、特殊人物进行煽风点火,混淆视听,意图使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其在网络上的技术、资本、信息、话语优势大力宣传推销西方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颓废、有害思想观念,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干扰其凝聚力和引领力。

第三,网络空间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使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网络化、数字化。网络已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战场。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不乏一些对社会造成危害的错误政治思潮,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同时网络上人人都是“广播员”,表达意识形态方式多种多样,有“高级黑”、也有“低级红”,庞杂的数据信息为多元化社会意识增添话语,却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和引领力。中国是网络大国但并非网络强国,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力还有所欠缺,导致马克思主义在论坛上“失声”,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这严重制约当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发挥。

四、新时代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对策性思考

(一)立足新时代——创新理论体系,转变话语方式

第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更好地解释“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面增强凝聚力与引领力。

第二,转变话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道理、情理,将学术语言、政治话语、官腔官调转变为“民言俗话”。把理论蕴含的道理通过故事化情节表现出来,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这样才能凝聚民心民力,发挥理论价值。对外宣传时,“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6],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二)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党的建设,履行党的承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7。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党的形象和威信。同时履行政治承诺,不忘初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通过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尤其注意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将社会公平正义摆在首位,这样才能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增强凝聚热度,提升引领力度。

(三)立足国际视野——塑造中国形象,亮剑错误思潮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7国际视野下要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推动国际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建设,在互联互通中更好地宣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展示中国力量,用中国智慧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具体方案,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亮度。同时,敢于同“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威胁论”“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作斗争,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声、发力,在世界舞台上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立足传媒前景——站稳网络阵地,转变量为增量

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必须坚守“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警惕“灰色地带”。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面提高网民素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建设。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打通“报、网、端、微、屏”等各种资源、实现全媒体传播[7],提高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健全互联网法律体系。对于通过互联网散步危害国家安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严肃惩罚散播网络谣言、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行为者,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此外,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最大增量。

参考文献:赵兰香(1978-)辽宁锦州人,硕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着力提升“传播效能”,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HB20MK010)

1.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8-08-2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3.江家城:《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提升》,《理论导刊》,2019年第3期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WB],来源;人民网 2012-11-18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B],来源;新华网 2017-10-27

6.姜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N].人民日报,2018-02-22 .

7.郑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J],红旗文稿,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