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探究

彭维

   湘乡市潭市中心学校    411421

罗辀重(1889-1950),湖南湘乡县(今属娄底市)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与陶行知同学,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誉为“教育之神”的爱国教育家。毕业国后,重掌陶龛学校,30年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陶龛学校为中国村小学教育树立了榜样,当时享有“北有行知,南有陶龛”的盛誉。他提出的“血性”校训,在当今社会仍极具研究与推广的价值。

一、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入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使传统经典真

正地走进课堂,走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虽然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是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与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所强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联系和相通之处,这些契合点使得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具有切实可行性。

两者在目标上有很多共同点

罗辀重担任陶龛校长后,提出“血性”校训,主张“教育救国,极力倡导民族意识与道德生活教育,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把学生培养成真性情与理智融合为一,使多数人成为正气磅礴、生机盎然、有光有热、有血有泪的人。陶龛的招生广告都是宣扬学校教育主旨是造就血性的抗战儿童,他要求学生具备爱国、血性、勤劳、牺牲等特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目标。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目标有: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道德要求;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等

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和道德与法治在目标上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爱国、爱民、担当责任等等

(二)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多契合点

罗辀重认为应该进行“血性”教育,而血性的根本就是“信”(即诚而愚)和“义”(即为他而不为己)。信是指诚信的人,真诚的人义是指在诚实负责的基础上需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后者比前者要求更高。因此,实际上是要培养具有诚实、奉献、正义的“血性”儿童。罗辀重爱国教育内容不仅培育学生爱国情感、教导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还注重他们个人品质修养的发展,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很多契合之处。

而《道德与法治从自我认知开始,过渡到认识自然、认识家庭、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中国以及整个人类文明,螺旋式地前进与深化,让学生慢慢形成相关品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是对罗辀重爱国教育内容的弘扬传承和延伸发展。

(三)两者在方法上有很多借鉴点

罗辀重为了实施“血性”教育,一是在陶龛学校墙壁贴上标语,树立“血性”模范,从氛围上事例上熏陶学生们,让孩子们潜移默化成为了理想中的那种人。二是结合学生个性,实施德育。他认为身教远大于言传,不仅在学生中树立“血性榜样”,而且严格要求教师及自己;同时,他认为要学好本领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因此在学校每个孩子都要承担日常工作任务。

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德育的内容,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不落实到社会实践中的话,教学效果是浅层的、微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将学生所掌握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才算是真正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罗辀重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学教学方法理念相一致。

二、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问卷调查中,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并非专业思政教师,多为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兼职。教师上课往往是“我讲,你听”进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迎合小学阶段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们容易感到枯燥与厌倦,进而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低下。

)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受到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与桎梏,不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于将教材以及教辅资料中总结好的知识直接抛给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认为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各种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却忽视了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们只老师的带领下被动学习,自己并不具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更加不适于这个快速发展的当代学习型社会。

三、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无限的力量。综合研究罗辀重教育思想,将其精华思想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乡土文化,宣传罗辀重爱国教育理念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弘扬乡土文化做好宣传工作,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学生提供前往陶龛学校、罗辀重纪念馆等地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宣传罗辀重教育理念,增进学生对罗辀重教育思想的理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也可请专家从专业的视角诠释乡土文化、宣传罗辀重爱国教育理念,为学生开辟《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使学生获得更真切的感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

(二)开发课程资源,讲好罗辀重爱国教育故事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时会源于书本,适时更新一些教学案例、网络视频资料,追求“新”、“鲜”围绕“诚实率真、尽职尽责”这些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开发罗辀重爱国教育故事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关于罗辀重爱国教育故事的校园舞台剧,以更生动更逼真的方式走进伟大人物,感受伟大思想。此外,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阅思考、开展主题班会进行交流分享心得体会。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讲好罗辀重爱国教育故事,发挥罗辀重爱国教育故事的时代价值。

(三)拓展教学内容,融入罗辀重爱国教育思想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部编版统一教材,其教学内容包括道德、生命安全与健康、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文化、国情等。如何因地制宜地讲解这些内容,是全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思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查阅资料了解罗辀重的成长过程。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预习并思考:1.罗辀重所处的时代与我们有何不同?2.罗辀重是怎样救国的?3.罗辀重对陶龛学校的学生有何要求?4.社会对罗辀重作出了怎样的评价?通过这些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名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改进教学手段,传承罗辀重爱国教育精神

当年罗辀重为了办好教育,远赴美国拜师求学,将国外学到的知识带回陶龛学校,并落实到实践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理应向罗辀重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应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紧跟技术发展的潮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运用白板制作课件,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乡村城镇、敬老院等地方,使学生亲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深化自己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现实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承罗辀重爱国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