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

王超

泸县梁才学校646100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非逻辑思维是初中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生活经历的不断完善,其自身的思维逻辑也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提高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单靠其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当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非逻辑思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相较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初中数学知识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若是学生的思维不够开放,可能很难独立解决各种类型的数学难题,久而久之,会厌恶数学这门学科。像“图形与变换”相关知识点对初中生的脑力是一种较大的考验,平面图形稍做调整都会成为一道不同的数学题目,一旦学生对该章内容吃不透,就会产生初中数学太难的观念。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就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担负培育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重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数形结合理念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知识点整合作用,所以可以让解题方式更加灵活。通过对当前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模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到,应用数形结合模式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有所了解。数形结合与代数知识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以渗透的方式将这一思想传递给学生,可以让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对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初中数学教学往往对学生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学习基础,还有思维能力等等。部分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很差,考试成绩不理想,进而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况,对数学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就能够针对各个类型学生运用适宜的教学措施,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数学再次充满自信心,而且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作为主体。比如:对“二次函数”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因为二次函数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许多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很难理解该知识。但是通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教师就能多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求知欲,以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2、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极为单一

尽管生活教学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授课时,一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盲目引入生活化知识,会对课堂教学的正常推进造成影响,扰乱课堂秩序。特别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很多老师的年龄都比较大,其受传统思维的限制,即便应用生活化的方式,也都极为形式化。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会激发,使得个人思维被限制,一些难度较高的知识只能停留在较浅的理解层面。

2.2案例和知识结合不紧凑

在进行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尽管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创新,也开始应用生活化方式。但在应用的时候,实际案例和知识内容并未有效结合,二者之间没有相应的契合点。如此一来,这些案例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之中。甚至有些内容的引用极为多余,变为教学工作的累赘,限制了学生的个人思维,导致其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降低了学习效率。

2.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来看,解决问题无疑是最终的目的,但是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提出的问题往往会直接导致问题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最终找到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路径。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和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得到一个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其间,教师要视学生问题思考的实际情况而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引导,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问题解决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并获得优化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的具体做法。

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

3.1积极开展递进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分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某个角度来看,是动态生成的活动过程,要想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要逐层递进,保证教学过程分层是十分有效的。在教学过程分层中教师必须要对课堂问题设计引起重视,针对各个层次学生合理提出相应的问题,让课堂提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可以让C层次学生解答难度低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可以让B层次学生解答难度一般的问题,进而使学生有更加稳固的基础,让学生发现与自己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A层次学生来讲,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问题。比如:对“有理数的乘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能够为各个层次学生科学设置适合的问题。对于C层次学生,要让其知道将0.1mm的纸依次折叠5次后,纸张最终的厚度;对于B层次学生,应该结合C层次学生得出的计算结果,积极探索以及分析纸张厚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对于A层次学生,在做好前两个层次学生的内容后,能够将计算有理数乘方的方式迅速准确推理出来。每个学生的课堂问题都是存在差异的,在问题的正确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每个层次学生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1]

3.2在重点、难点数学问题中注重合情推理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当遇到难点、重点数学问题,教师可能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单向灌输式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也无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所以在一些重点、难点数学问题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合情推理能力,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加深对难点、重点问题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运用都非常有益。在初中数学运算规律、公式、计算法则等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算,还要能够明白其中包含的算理。要引导学生讲解出每一步的数学依据,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推理原理,在无形之中锻炼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与发展,结合已知数学经验来推理未知的问题。空间与图形也是初中数学教材中难点问题,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与掌握,教师在讲解此类型的知识点时,既要注重演绎推理,也要重视知识的合情推理,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提升自我合情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素材来提升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还要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推理与判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情推理习惯[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数学知识来说,一直都比较简单。通过采用生活教学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知识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实际联系,帮助其更好地完成理解,同时还能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个人水平[3]

参考文献:

[1]赵伊宁.激发初中生数学思考潜力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2):64.DOI:10.13617/j.cnki.sxnedu.2020.12.035.

[2]邓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92.

[3]刘金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20(35):53-5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