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全媒体时代下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研究

危俊婷,李娟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摘 要红色经典书籍是最能集中反映红色革命精神与理想的作品,全媒体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新旧媒体融合使用,给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将基于全媒体时代的背景,分析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现状,并从拉斯韦尔的“5W”模式入手,给出建设性的传播建议。

关键词红色经典阅读全媒体时代传播5W模式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以口口相传、戏剧表演、以及出版物为主;而在全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融合,5G +AR、VR、4K、8K、大数据等多种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出现了全新的方式,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了红色经典阅读传播的新场域。

一、红色经典阅读的概况

1.红色经典阅读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亟需积极昂扬的思想指引,时代在呼唤一种能够激励中华儿女英勇斗争、坚守理想、担当使命的精神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国的过程中,形成了光荣的理想信念与伟大的红色精神,这正是指引新中国思想建设的精神之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岩》《青春之歌》《红旗谱》等一大批讲述中国红色革命故事的红色经典书籍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记忆的重要标志。【1】这些红色经典书籍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发行量,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红色经典阅读的内容

红色经典书籍指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为题材,并且经过了时间考验的典范性文艺作品。【2】红色经典书籍可以高度集中概括为“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就是指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当然还有许多其它优秀的红色经典书籍,以及基于这些书籍的“评书”、“话剧”、“电影”等其它红色文艺作品。红色经典书籍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以来,便拥有了广泛的受众,作为红色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即使在新时代中,红色经典阅读依然是我国进行红色教育的主要方式。

3.传播红色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

红色经典阅读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十四五”规划之下,党史学习教育被深入推进至全党全国,这使得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更为重要。推广红色经典阅读,是将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永葆中华民族血脉中“红色基因”的最好方式,在推进国民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上,都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顺应时代变化,掌握红色经典阅读的正确传播方式,有助于人民群众发扬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二、全媒体时代给红色经典阅读传播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全媒体是网络信息时代下的媒体形式,它伴以多种新型技术系统,能够对信息进行更高效、更全面的处理,从而生产出多种媒介形式融合的富媒体内容,并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与算法推荐系统,满足不同群体对信息的需求。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历经百年走进了全媒体时代,由最初的出版物传播逐步转变为电子阅读、影视作品、H5等多种传播形式,也在不断针对受众的需求进行内容上的创新,但任何一种创新尝试都面临着风险承担,红色经典阅读在全媒体时代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挑战:碎片化的网络信息解构红色历史的真实性

媒介即人的延伸,在全媒体时代,大众媒介常以碎片化形式进行传播:140字数限制的微博、九张图限制的朋友圈、15秒左右的抖音短视频,“碎片化”的大众媒介传播方式使得当代受众的感官习惯也变得碎片化。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这说明由传统阅读转向电子阅读的受众规模已经越来越庞大。【3】在全媒体时代,受众普遍更愿意接受短篇幅的、直观的、易于理解的碎片化网络信息,这为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红色经典阅读并不符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网络主体会将红色经典阅读进行拆解,拆解后的碎片化信息使红色历史的真实性受到冲击,受众在不了解全貌的情况下容易对红色经典阅读进行片面化、浅显化的解读,无法从中获得真实深刻的红色精神养料。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距离革命岁月甚远,当前媒体环境中也缺乏红色历史亲历者的话语,年轻群体无法受到深刻的红色历史熏陶,以年轻群体为主的网络生态也逐渐被快节奏的潮流文化占据,以红色文化为支撑的红色经典阅读如若不进行有效的形式创新,便难以在以年轻受众为主体的全媒体环境中深度渗透。

2.机遇:全媒体技术的传播创新有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5G+”的新型技术系统、新旧媒体全方位融合的多样传播方式为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在全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监管的缺失与网民身份的隐藏,大量曲解历史事实、丑化英雄人物、瓦解理想信念的不当言论通过 “UGC”的方式进行输出,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存在泛化的趋势。将红色经典阅读与全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并进行创新传播,在网络世界宣扬正确历史观,将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渗透至网络空间,就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反击。红色经典作品包含着中国革命历史的精神与智慧,在网络世界这个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战场中充分利用好红色经典作品,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引导网络民众辩证地看待历史,才能真正打好这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战争。

三、全媒体时代下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现状及建议

1.扩大传播主体、加强传者监督

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者以及推广者往往是政府、单位以及高校,但在全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可以延伸至更多的基层组织机构甚至个人,以此,红色经典阅读的传播范围也得以扩大。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UGC”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各大社交平台也早已被用户生产的海量信息所充斥。同样的,人人都可以在媒体平台上传红色经典作品以及对其重新剪辑和改编而来的红色评书、话剧、影视等文艺作品。由于传者的身份不受限,这些作品在质量上是参差不齐的,曲解、丑化、空泛化红色经典作品的情况时有发生,随之而来的是监管难度的显著增加。但相应地,全媒体的发展也给监管方带来了更多的途径选择,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把关人的作用,利用技术优势,对各色信息进行更实时快捷精准的过滤,并且在各个媒体平台进行联动管理,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管体系,以此给红色经典作品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土壤。

2.优化传播内容、实现创新发展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手机阅读群体最喜欢的作品分类为言情,其次为武侠、青春、玄幻、穿越等题材,其中不见红色题材的踪迹。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现有的红色经典在内容方面存在人物刻画不够真实、说教味过于浓厚、作品风格沉重、文字枯燥乏味、内容晦涩难懂等问题。

由此可见,红色经典虽然可以利用全媒体的优势,实现内容的精美制作与精准推送,但是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再华丽的技术包装也只会给人带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因此,红色经典要实现有效传播,必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自身内核,对我国在革命中形成的优质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对已经出版的红色经典作品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更新,改变过去说教式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内容为王”始终是红色经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所在,红色经典的传播需要在依托高质量内容的前提下,再借助全媒体的技术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3.利用技术优势、拓宽传播渠道

在电子产品普及之前,人们接触与阅读红色经典往往只有纸质书籍这一种途径,但随着人们使用纸质书籍阅读的比例逐年下降,电子阅读的发展蒸蒸日上,如果红色经典作品仍然拘泥于纸质形式,发展必然受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全媒体技术对红色经典进行多平台的融媒体联动推广:将其改编成适应视频平台传播的动画作品、影视作品或纪录片;适应微信平台传播的红色经典阅读公众号与小程序;适应喜马拉雅、荔枝、猫耳等APP的听书、评书形式;适应红色APP传播的阅读版块,比如学习强国推出的百年百部红色经典研读栏目。

全媒体时代给红色经典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各种形式的红色经典作品也将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要,提高阅读率。

4.增强受众主动性、举办阅读活动

当前,受众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通过对全媒体传播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进行利用,能够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自身比较感兴趣的红色经典内容。【4】但是有了技术的支撑后,如何增强受众主动接触与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一大难题,根据2021年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报告,我国成年国民对阅读活动的诉求较高。2020年,有79.1%的成年国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5】由此可见,举办线上及线下的阅读活动可以将人们对红色经典阅读浮于表面的浅显认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

在举措方面,政府、高校以及社区可以举办红色经典书画作品拼图、红色经典故事知识问答游戏;组织以红色经典故事为题材的摄影大赛以及短视频创作大赛;线上线下联合举办红色经典朗诵会、红色经典阅读论坛等活动。【6】通过利用全媒体举办阅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对红色经典作品进行宣传,将我国优秀红色经典作品中凝聚着的一股强劲、浩然的民族精神气节渗透进国民心中,把受众阅读红色经典的动机由完成课业和工作的任务转变为提高自身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红色传统文化与精神的需要,以此有效增强受众的主动性。

5.利用反馈机制、增强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受众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各种观点也会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进行交锋碰撞,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平台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增强。

对于红色经典的传播来说,可以利用全媒体将受众集合成一个评论社区,让他们在社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分享评论与感想,并进行互动交流。传播者或全媒体平台可以利用这种强交互性的反馈机制,通过受众的观点及意见优化输出内容与形式,提高作品质量,迎合受众需求,增强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钱丹.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的出版与传播探析.[J].传媒论坛.2021.

[2]吴长领.高校图书馆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探讨.[J].新阅读.2021(10).

[3]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8)

[4]周辉,赵江丰.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及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7):108+233.

[5]2021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R].中国新闻出版中心研究院.2021(4)

[6]钱默,罗君.利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红色经典阅读的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5):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