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石漠化治理中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探究

简进1  ,陈启贵(通讯作者)2

1贵州新发展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2威宁县林业局(贵州  毕节  553100

摘要: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需要合理优化配置农草林草空间,以此来全面提升石漠化治理效果。本文具体分析了农草林草空间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优化配置,介绍了农草林草空间配置的概念,阐述了具体的优化配置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希望能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技术

前言

   分析农场林场空间的相关优化配置技术时,需要深入分析空间差异性,并对自然环境、地貌类型等进行充分考虑,合理优化农草林草的空间配置,从而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对农草林草工程进行合理布设,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合理优化农草林草空间配置,确保与石漠化治理原则相符合,从而全面提升治理效果。

一、农草林草空间配置概念

    农草林草空间配置主要是指,在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后,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不够合理,进而导致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有所下降,对此需要充分研究农草林草空间的优化配置。为了使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性得到提升,需要在相关地区对农草林草的复合模式进行有效应用,对水分、光照以及土地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合理优化配置农草林草空间[1]

二、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

    在农草、林草的复合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农民可接受程度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需要有效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如果单纯对经济林或者牧草进行种植,由于经济林的收益周期相对较长,通常需要在4-5年方能取得效益,这也使得农民的经济来源有所丧失,因此容易导致其产生相应的抵触心理。农草林草工程具有较快的见效时间,不仅可以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而且也不会对农民开展石漠化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与此同时,通过优化配置农草林草空间,可以使当地土地利用压力得到减轻,并有效开展石漠化治理工作。对于石漠化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进行分析,其往往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需要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明确。传统粮食种植模式不仅会降低经济效益,还会有水土流失等问题产生。因此,需要对单一种植模式进行改变,有效发展我国的农草林草复合模式,从而使生态效益得到提高,对石漠化问题进行有效治理。与此同时,农草林草复合工程为以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牲畜饲草料。此模式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生物群落具有的稳定性,并使群落总产量得到增加。而且对经济林进行发展,可以有效加工经济林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将牧草种植在林下可以丰富饲料来源,促进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可以形成相应的畜产品加工产业链。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用率得到提高,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从而有效提升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2]

三、石漠化地区农草林草空间的优化配置模式

(一)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对于石漠化地区,其由光照条件、水分、山体坡度等构成自然地域环境,而且在地域以及植物生境垂直方面具有明显的分异现象,这也增强了农草林草在空间配置上具有的分异性。对此,需要对石漠化地区的自然地域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石漠化等级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有效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指导理念,使环境治理工作能够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结合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依据,对农草林草空间配置的试验示范区进行科学化设置,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验证,并做好野外调查研究、工程实施以及规划设计等工作,对生态环境加大监测力度,有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从而针对等级不同的示范区农草林草空间实现优化配置。通过有效落实相关实验验证,可以建立起具体的优化配置模式,使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农草林草空间配置得到优化。相关研究人员除了需要对基本理论原则进行遵循,还应严格按照相关理论对优化配置模式进行建立。

1.适宜性和限制性理论。在治理石漠化地区时,所采取的治理措施需要避免出现土地退化问题。与此同时,需要对石漠化土地在相应情况下的工程实施进行考虑,确保限制性和适宜性,客观的对模式进行构建。

2.投入和产出比较理论。相关人员需要对不同示范区农草林草空间优化配置模式的实际产出和投入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不同模式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等因素,避免因生态治理而加重石漠化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3.可持续利用理论。石漠化治理工程具有长期性,所以在对模式进行建立时,应充分考虑相关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利用性,避免对未来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因地制宜理论。在具体构建空间优化配置模式时,需要对不同示范区的石漠化程度、气候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进行充分考虑,并要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示范区情况合理构建配置模式

[3]

(二)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1.喀斯特边界。该边界对石漠化的地质岩性背景产生限定,也就是碳酸盐岩喀斯特地质环境,需要在喀斯特分布区域内建立石漠化治理模式,但该边界有着潜在性特点。由于喀斯特可能会出现石漠化问题,因此需要有效进行治理。

2.石漠化边界。通过相关研究可以表明,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和生态环境恶化有关,进而产生了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对此,在对相关地区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时,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途径进行同步探索,并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构建,将其在石漠化分布区域内有效限定。

3.区域性边界。该边界是构建模式的可操作性边界,需要在前两级边界限定的前提下,结合石漠化区域情况对适宜的治理模式进行构建。

4.限定性边界。该边界主要是在区域性边界的前提下,结合区域性水热、土壤、海拔等条件,对构建详细子模式的边界条件进行划分,减小区域性边界的内分异性,具有许多的变化形式。

(三)模式构成的技术体系

   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针对喀斯特环境的地域结构进行分析,明确其生态环境特征,并有效探索综合治理模式,确保与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石漠化等级相符合。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充分保证人与动植物间的协调发展,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能够维持相应的协调关系。与此同时,还应结合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学以及人地关系等理论,对试验示范区进行建立,并加强规划设计、经济效益监测等相关工作,有效落实野外调查研究,对等级不同的石漠化地区进行调查,从而明确其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效解决产业开发以及恢复模式等问题。通过研究试验示范区,可建立起相应的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具体的空间配置优化模式,建立农草林草空间配置的复合经营技术体系。一些示范区仍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而出现了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以及土地粗放经营等问题,导致坡耕地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相应影响,因此需要充分调查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点,明确其土地利用情况,根据社会经济情况对混农林复合经营的综合防治模式进行构建,有效实现技术集成。与此同时,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在旱地有效开展农超空间的优化工作,并落实技术示范,坡耕地应优化配置主导型的浓缩空间,使生态修复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并要对主导型的经济林空间进行建设,优化空间配置,从而构建复合立体经营模式,对林草规范种植、林下牧草丰产以及经济林栽植和管理等技术体系进行提炼和总结。

(四)模式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1.在具体分析生态修复主导型的农草空间配置优化模式时,其需要明确其模式结构和功能特性。具体来说,要结合石漠化地区的问题严重性,合理采用农场空间配置的优化模式,以此来有效实现生态修复目标。将生态修复作为主导思想,对生态修复进行强调的基础上,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以此来促进产业化发展,避免恶化石漠化问题。对于模式的功能特性而言,需要结合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理论,合理优化配置农草空间,判断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是否与本模式相适应,严格筛选农作物以及牧草,使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抗旱以及抗寒性能,增强组合群落具有的抗病虫害能力。与此同时,需要确保农作物的经济价值较高,增强农民对其的可接受程度,有效落实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对农、草的示范区条件进行整合,可具体可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有效应用生态修复主导型的配置模式,以此来优化农草空间配置。

2.在具体分析经济发展主导型的农草空间配置优化模式时,在对其模式背景进行构建时,需要对不至于造成石漠化的区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需要对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与明确,合理采用空间配置的优化模式,对受损环境进行有效修复,使当地的产业化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从而使石漠化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而针对模式功能特性进行分析,需要结合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生态经济学以及水土保持学等理论,对农场空间配置加以优化,对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筛选农作物与牧草,使其具有的稳定性、耐寒以及耐旱等性能得到保证,从而对目前农、草示范区条件比较优越的区域进行整合,从而使空间配置的优化模式得到合理构建[4]

四、石漠化地区农草林草空间的优化配置关键技术

(一)牧草建植的关键技术

1.需要对土地进行调查和规划。通过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可以对当地土地权属进行明确,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对石漠化等级进行划分。对土地实际面积进行丈量,做好权属登记工作,根据石漠化等级做好土地规划的记录工作,为日后试验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方便。

2.牧草筛选。对于相关示范区的社会经济特点以及自然地理条件,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择牧草种类,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兼顾,增强牧草的抗寒性与抗寒性,对具有较强抗逆性的草种进行筛选。

3.土地准备。在对人工草地进行建植前,需要将有害杂草进行彻底清除。在建植其他杂草前,需要有效进行清除,一般可以对灭生性除草剂进行使用,并在播种后对杂草进行清除,合理选择除草剂。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土壤耕作,并对底肥进行施加,以此来有效保证牧草种植质量。

4.建植技术。在选择牧草种子时,需要与示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使建植人工草地的相关要求得到满足,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生态效益较高的牧草种子进行选择,保证牧草种植的经济效益。对于所播种子,其质量需要满足相关国家标准,保证质优价廉。

(二)典型经济果林种植关键技术

    在种植典型经济果林时,需要根据示范区的土壤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对相关经济果林树种进行选择,确保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病性。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经济果林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观赏性,从而使经济果林的开发利用价值得到有效提高。在具体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种苗设计,明确具体的苗木规格,使苗木质量和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还需要明确造林密度,做好整地设计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整地方式。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植苗方式和时间进行确定,采取有效的幼林抚育措施,落实施肥、除草松土以及幼林补植等工作。

(三)防护林种植关键技术

    在防护林种植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树种设计,根据示范区的造林类型以及立地类型,对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良好防护效益的树种进行选择。其次,需要做好种苗准备工作,由当地森林植物检疫部门对其开展检测工作,在检疫合格后才能开展造林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明确苗木规格和造林密度,做好苗木运输和整地设计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石漠化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需要针对农草林草空间的配置模式进行合理优化,并明确相关技术,使农草林草空间得到合理优化,从而提升土地资源等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奇画,张科利,王爱娟,等.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技术集成及其多尺度综合配置[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06):237-248.

[2]许崇强,吴强.黑麦草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1,40(10):66-72.

[3]胡涛.完成石漠化治理45.2万亩 南阳市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J].资源导刊,2021,12(10):30.

[4]尹科,严尔玮.关岭县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田坎利用的特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32(21):23-25+113.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简进(1986-),男,贵州毕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资源调查、工程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陈启贵(1967-),男,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漠化防治和林业营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