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声学设计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展厅声学设计实践与反思

饶紫云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 要:展厅是用于展出临时陈列品的空间,是推动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场所,一些专业展厅还增加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设置LED大屏、扩声系统和特效灯光等,这样设置对展厅的声学要求更高。然而这类建筑因为大量采用石材、玻璃幕墙等硬质反射材料,可设置的吸声面较少,导致展厅内混响时间偏长,扩声系统使用时语言清晰度较差,而影响使用。笔者以几个售楼展厅为例,利用装饰构造、软装、家具和宽频吸声构造,改善室内音质,并且结合实测结果,可以给这类展厅室内音质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扩声语言清晰度;现场声学测量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展厅建筑越来越多被应用,甚至一些房地产企业也将售楼中心打造成展厅形式,并且在展厅中设置超大Led屏幕、扩声系统,效果灯和大型沙盘,用于展示地块规划、住宅和地块配套等相关的信息,力求为客户提供震撼的沉浸式体验,提升品牌形象。这类展厅的规模不及城市的展览建筑,对扩声系统使用的语言清晰度和语言可懂度有较高要求,但是国家相关规范对室内音质设计没有明确的要求。这类展厅在音质设计时缺乏依据,声学设计受到质疑,声学措施无法落实。笔者通过这类展厅的声学设计项目,对展厅的室内音质设计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给这类展厅的声学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厅声学设计实践

2.1 项目概况

几个展厅的建筑基本信息详见下表1。展厅1、2的核心展示区域都设置超大沙盘、Led显示屏和沙盘效果灯,并且展厅核心区域和周围设置的洽谈区、公共走廊都连通,形成耦合空间。

表1  展厅基本信息

展厅名称

平面形状

直径m

宽(m

净高(m

墙面

顶面构造和材质

展厅1

圆形

34

/

8.8~19

凹弧面,位于周围二层走廊

定制钢骨架将穹顶面分隔成若干菱形单元,菱形单元内设置透光软膜

展厅2

椭圆形

31.6

/

15

凹弧面,位于周围二层走廊

形状似胶卷螺旋缠绕的状态,界面材质为Led屏幕和GRG

2.2 声学设计及测试结果

2.2.1 声学设计

2个展厅内均设有扩声系统,展厅对扩声系统使用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都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展厅的使用功能要求,2个展厅的主要建筑声学技术指标见下表2。展厅2是基于展厅1的测试结果和现场主观感受,为提高展厅的语言清晰度,混响时间设计指标略有降低。

2  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展厅名称

容积(m³

混响时间(中频5001000Hz(s)

背景噪声限值(dBA)

展厅1

17853

2.4±0.1

55

展厅2

16000

1.7±0.1

55

由于展厅1、2是装饰方案确定后开始声学设计的,装饰方案时展厅各界面均未考虑吸声材料,声学提出的展厅顶面采用穿孔铝板、穿孔石膏板等方案均未被采纳,只在二层展厅的凹弧墙面采用了大穿孔率的穿孔石膏板强吸声构造。2个展厅各个界面的材料布置详见下表3。

3  展厅各界面吸声材料布置

展厅名称

顶面

墙面

地面

展厅1

金属肋菱形网格、透光膜

局部墙面采用穿孔铝板强吸声构造,局部采用穿孔石膏板吸声构造

地砖

展厅2

Led大屏、GRG纸面石膏板(洽谈区、模型展示区顶面)

局部墙面穿孔石膏板吸声构造

地砖

2.2.2 测试结果

2个展厅完工后我们对主要的建声指标进行测试,展厅1由于厅内扩声系统最大声压级不满足混响时间测量信噪比要求,混响时间测量方法采用脉冲响应积分法,测试声源采用单声响的鞭炮,传声器位于地面1.2m处。背景噪声在室内空调运行、摇头灯开(沙盘效果灯)和室内灯开的状态下测试背景噪声。展厅2混响时间测量方法采用中断声源法,测试声源采用厅内大功率测试音响,测试信号采用粉红噪声,传声器位于距地面1.2m处。噪声测试在厅内空调设备中速运行下测试,以及设备关闭下的背景噪声。测量结果见下表4~5。

4 混响时间测量值

频率

125Hz

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展厅1空场计算值

3.2

3.2

2.9

2.6

2.6

2.2

展厅1空场测试值

1.9

2.7

3.1

3.4

2.9

1.7

频率

125Hz

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展厅2空场计算值

1.4

1.5

1.6

1.4

1.4

1.2

展厅2空场测试值

2.6

2.5

2.4

2.6

2.7

2.3

5 背景噪声测量值

展厅名称

实测值LAeq[dB]

设计指标[dB]

展厅1

50.3

55

展厅2

61

55

展厅声学设计反思

展厅的音质设计不同于剧场、会议、体育馆等厅堂,后者音质有明确的设计指标要求,而展厅建筑规范中只是明确了背景噪声限值要求,音质部分要求不明确。更重要的是,展厅的装饰材料有其特殊性,地面、墙面往往采用较易擦洗的石材、玻璃等,吸声材料受布置界面位置限值、受和整体装饰协调等限值,声学设计难以最终实施。笔者根据上述的几个案例的实践基础,总结了几点展厅声学设计反思进行探讨:

3.1 体型设计

展厅由于自带吸引眼球的属性,建筑造型复杂独特,大多选用圆形、椭圆形和扇形平面,顶面也大量采用穹顶造型、拱形屋面,这类体型易形成声聚焦、声爬行等音质缺陷,特别是受声点位于聚焦点时,声聚焦问题突出。矩形平面的展厅,各界面为石材、玻璃等反射材料时容易产生颤动回声和回声音质缺陷。声聚焦缺陷会导致厅内的声场不均匀,颤动回声和回声也会影响扩声使用时的语言清晰度。展厅1由于顶部是穹顶玻璃幕墙,且装饰需要结合玻璃幕墙采光,顶部无法做吸声构造。但是穹顶造型会导致声聚焦,声爬行等音质缺陷,必须做扩散处理。声学通过和装饰设计沟通,利用穹顶的装饰菱形构造达到扩散的作用。装饰方案菱形肋宽约380mm,突出高度约167mm,宽高比满足大于0.15的要求,根据扩散频率公式计算得出,最低扩散频率为570Hz,为保证语言清晰度,该扩散尺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扩散体扩散频率公式)

其中f——入射声频率(Hz);c-声速(340m/s);a-扩散体宽度(m);Π-圆周率。

展厅平面布局在建筑方案阶段确定,声学在建筑方案后介入往往难以调整,建筑师在建筑方案阶段应征询声学专业意见,避免后期出现无法消除的声缺陷。展厅1的穹顶装饰构造可起到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扩散效果,改善声聚焦声缺陷,但无法完全消除,因此,还是应在建筑方案时避免圆形、椭圆形和扇形平面的展厅。

3.2 混响时间控制

混响时间参量是影响展厅语言清晰度的重要指标。混响时间控制主要是通过在厅内各个界面布置吸声材料得以实现的。展厅1、2顶面上的造型都不适合布置吸声材料,而展厅的实墙面面积有限并且都位于二层走廊的凹弧墙面,离展厅中央较远。因此,2个展厅的混响时间控制较难。2个展厅实际采用的吸声材料面积差不多,但是展厅2的洽谈区布置了地毯和较厚实的沙发,从上表4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展厅2布置的地毯和沙发对展厅控制混响时间是有利的。因此,展厅内若各界面难以布置吸声材料,采用地毯、吸声的窗帘和厚实的沙发对控制混响时间能起积极作用。另外,展厅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较好,通过电扩声手段调整可以实现较好的语言清晰度,而展厅1低频较短,中频较高,频率特性较差,电扩声后期难以调整,保证扩声正常使用。

3.3 吸声材料选择

展厅因考虑后期维护方便,地面多采用石材、地砖等,墙面采用易擦洗的石材、玻璃和护墙板等,这些都是反射材料,不利于降低室内混响时间。室内音质设计是依靠在室内界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得以实现的。展厅一般容积较大,所需的吸声量大,但吸声界面有限,因此选择吸声材料应采用单位面积吸声系数高的材料和构造。可采用大穿孔率的穿孔石膏板、穿孔铝板护面,板后填充50mm超细离心玻璃棉,板后预留至少150~200mm空腔,这些构造降噪系数可以达到0.95。但展厅1、2的吸声材料面积约占总表面面积5%,吸声效果仍然有限。因此,装饰设计应尊重声学设计,在方案时考虑足够的吸声面给声学设计师。

结论

展厅设计应在建筑方案时避免对声学不利的平面布局,避免出现无法消除的声缺陷。展厅混响时间控制应在装饰方案阶段考虑足够的声学材料布置界面,以求达到合适的混响时间。笔者通过参与的几个展厅案例,总结了一些需要提前避免的问题,为以后类似的展厅或者更大型的专业展厅提供参考。愿展厅的声学设计更合理,以后越来越多的展厅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声环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