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探讨

贲利超

吉林市吉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吉林 吉林 132000

摘要:在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后续的发展将会向着全方位的方向进行,特别是环境监测的对象和范围,将会向着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升级,使环保真正的实现智慧型发展。此外,环境监测在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引导,同时要需要公众积极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环保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前言:在环境监测中完成信息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也是高速发展时代必然的趋势。通过对一些制度的完善、技术人员的培养以及建设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对建设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大力推进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而早日实现环境监测全面覆盖的目标。

1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由于环境监测信息化规划设计方面,起步时间相对较稳,而且在初期建设阶段,统筹规划缺乏长远考虑,导致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行性、科学性、前瞻性还有很大的不足存在,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依然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对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很难保证当前监管部门在纵横向方面于上级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虽然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可以达到规划建设要求,资金投入也能满足需要,然而未根据标准建设需求认真的进行实施,和建设标准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系统建设过程当中,实现信息化的业务层面,没有深入的保证环境监测开展过程当中不同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导致信息技术和环境监测业务没能充分融合,不适应当前环境监测一体化发展需要,而且系统建设过程当中,各个科室都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组建,建设标准不统一,特别是数据存在多口,反复的进行采集,使用维护方面存在很大不足,难以及时同步更新数据,对数据安全性造成很大影响,在利用数据方面,由于系统当中数据资源十分的分散,还具有冗余情况,导致管理和应用数据效率不高,难以形成跨系统,跨部门具有较高价值的综合信息,信息过于局限,影响管理意识的提升,不利于科学制定管理决策。

2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2.1环境监测大数据是发展主旋律

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深入。新时期,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使得相关环保机构收到了海量环境信息数据,也可将其称之为大数据。大数据作为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后的先进技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大数据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速度快、精度高等五大优势。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合理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保证跨部门、跨地区可开展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当下,国内环境监测机构正在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提高不同区域之间环境监测数据可比性,相关部门逐步出台了全国统一的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涉及范围包括土壤、大气、地表水等。大数据时代下,必须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保证环境数据信息的共享,这是切实实现环境信息大数据价值的必要举措,对国家环境监管工作的落实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2公众参与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的标志性特征

环境监测的发展中,公众参与是标志性特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高、机密性等特点,公众参与具有较大的困难。政府进行信息公布中,可构建相应的信息反馈拼图,保证公众一方面拥有环境监测结果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还可享有参与权、监督权。换言之,未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朝着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环境监测从信息提供向信息服务方向的转变。提高社会大众对环保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监督职能和反馈作用。完善政府和社会沟通的平台建设,努力打造环保网站,经由网站可为公众创造更易获取信息的渠道,保证大众可以积极进行个人建议的反馈,并加强多元化公众意见收集平台的搭建,保证社会公众逐步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者。

此外,科技进步后,环境监测仪器逐步得到优化,便携式设备和仪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政府逐渐从全权负责转变为新模式,即政府主导、社会大众参与的新模式。当下,由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完善,环境监测软件越加丰富,如“污染地区”app软件,可实时进行废气排放企业的数据查找,随时进行企业污染状况的查阅,从而更好的发挥大众监督作用,促进新型环保理念的形成。

2.3智能技术加速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发展

物联网在环境监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利于物联网技术相关人员可获得及时、准确、动态的监测数据,从而实现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借助遥感、红外、传感器等,可优化环境信息监测效果。新时期,该技术可充分发挥其实际价值,“十一五”期间,国内便建立了四级监控系统。污染源的自动监控便是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可充分合理的进行污染源数据的采集、传输与报警。从而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优化。如内蒙古地区的“三位一体”环保监控平台,便是建立在物联网技术之上,可及时进行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包括在线监视、工况监控等,经由多系统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的要求。江苏地区,借助传感器、卫星遥感技术等完成了太湖水域的监测,该监测体系的建立充分展现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环保理念中发挥的重大价值。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价值。可实现精确化监测,利于环境监测的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云计算技术是立足计算计算机服务群的技术,利于构建规模较大的数据体系,经由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保证不同用户获得相应的资源条件。当下云计算的发展并未达到成熟阶段,需不断研究和发展。

此外,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得到了一定应用,经由高空卫星定位方法可快速获得影像信息,从宏观角度了解监测区域的实际状况以及环境变化趋势。国外环境监测中,对遥感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多,包括美国、德国等,均设立了专门的遥感机构,该机构还可对管辖区域进行油品动态检测以及实现森林荒漠化的监测。借助遥感技术,可对突发事件、大范围环境破坏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然而,应当指出,遥感技术也有局限性存在,例如监测对象无法进行选择等。因此,未来遥感技术应开展污染物选择性检测研究、定量分析研究。

结束语:

概而言之,环境监测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要根据监测转型的要求,兼顾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点线面的科学规划与整体布局,以标准化建设为基准,以监测业务系统建设为重点,注重有机融合各项业务,逐步实现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解析,以提高监测信息服务效能、提升监测能力为核心,全力打造科学完善的监测信息化体系,开创环境监测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单新颖.分析水环境监测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32):76-77.

[2]沈学崴.土壤环境监测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39(11):70-71.

[3]徐泰森,田建国,李平.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J].乡村科技,2019(31):111-112.

[4]林奕艺.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09):248-249.

[5]段建泽.基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必要性与存在问题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9(12):35-36.

[6]黄定东.新时期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6):159-160.

[7]贺业菊.生态环境监测质控考核信息化分析与评价[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3):111-113.

[8] 张秀兰,陆玮静 . 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 势 [J]. 环境与发展,201628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