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简析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肖鹏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16

摘要:从整体上来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特别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通病问题,对整个工程质量有一定影响,就此本文分别从产生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处理方法分析混凝土质量通病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风;防治;处理

前言: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因气候恶劣、施工不规范、施工结构复杂等原因引发各种质量通病问题,主要有蜂窝、麻面、孔洞以及露筋,下文对此进行详细探讨,分析如何对混凝土质量通病进行防治和处理。

一、蜂窝问题

(一)产生原因

所谓蜂窝,简单来讲就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结构局部区域出现酥松现象,因砂浆料比较少,石子数量多,使得石子间形成空隙状态,形状呈蜂窝状的窟窿形态。出现上述蜂窝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例不符合要求,因石子、水泥材料中的加水量不准确,从而使得最终配置出来的混合料呈石子数量多、砂浆液少的状态;其二,因混凝土搅拌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拌和质量,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搅拌均匀,使得混凝土的和易性相对比较差,振捣作业也不够密实;其三,在进行下料作业时存在下料不当或过高情况,石子过于集中,引发离析现象;其四,在进行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没有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下料,振捣作业也不够紧密,存在漏振情况;其五,工程施工所用模板缝隙存在不严实、不紧密情况,从而使得水泥浆沿着模板缝隙流失;其六,钢筋布置相对比较密,施工所用石子粒径可能过大,或者坍落度过小;其七,在对基础、柱子以及墙根下部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间隔时间要求,就进行上部混凝土灌注作业。

(二)防治措施

在正式开展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前,应根据工程现场需求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通过开展试验计算的方式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在拌和时的均匀性,满足坍落度要求。另外在进行混凝土下料操作过程中,如果下料高度在2m以上情况下,应根据施工实际设置串筒或者溜槽,混凝土灌注应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下料和振捣作业,这样做的目的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漏振情况。对于施工所用模板缝隙应确保其处于堵塞严密状态,避免因灌注导致水泥浆随缝隙流失。对于基础、柱子以及墙根部分,在进行下部混凝土浇灌作业过程中,应间隔时间在1h-1.5h左右才能对上部混凝土进行浇灌作业,这样做能够有效防止出现“烂脖子”现象。

(三)处理方法

对于小蜂窝问题的处理,首先应将其表面洗刷干净,然后采用比例为1:2或者是1:2.5的水泥砂浆对蜂窝所处部位进行抹平压实处理。如果蜂窝问题较大情况下,应该先将蜂窝所处位置相对薄弱的松散状态颗粒进行凿除处理,然后对该区域进行洗刷处理后即可支模。对于支模方式,主要应用比当前墙面所用混凝土级别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塞捣实处理;如果蜂窝问题比较深,洗刷清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度,对此可通过埋压浆管、排气管,对表面进行砂浆涂抹或混凝土浇灌作业进行封闭,然后通过水泥压浆进行处理即可。

二、麻面问题

(一)产生原因

所谓麻面,具体指的是混凝土局部出现缺浆问题,以及一些小凹坑、麻点等呈粗糙表面,但外部没有钢筋外露情况。出现麻面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混凝土施工所用模板表面比较粗糙,可能粘附水泥浆渣等一些其他的杂物,没有做好清理工作,这就使得模板拆除作业时导致混凝土表面因此粘坏;其二,施工模板没有进行洒水湿润处理,或者湿润程度不充分,使得构件表面混凝土中存在的水分被模板所吸去,导致混凝土因此失水过多从而产生麻面问题[1];其三,工程施工所用模板存在拼缝不够严实紧密,导致局部区域出现漏浆现象;其四,模板隔离剂失去应用效果,存在整体涂刷不均匀现象,局部可能存在漏刷,这种情况下也就使得混凝土表面与模板两者黏结,从而形成麻面问题;其五,混凝土振捣作业存在不实现象,没有将其中的气泡排出去,导致气泡停留至模板表面,从而产生麻点。

(二)防治措施

在正式开展混凝土施工作业前,首先要求模板表面保持清洁状态,表面不得粘附水泥砂浆等其他杂物,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前,应对模板进行洒水湿润处理,对于模板缝隙部分应借助胶带纸或腻子等材料进行堵塞严实处理。对于施工所用模板隔离剂,应选择长效、涂刷均匀的材料,在涂刷过程保证全面涂刷到位。对于混凝土施工应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振捣、浇灌作业,同时还要借助木锤敲击模板,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排除模板外侧气泡。

(三)处理方法

如果出现麻面问题,对于表面作粉刷可不对其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粉刷,则在麻面所处局部区域进行浇水湿润处理,然后应用当前工程混凝土配置比例去石子砂浆,对麻面区域进行抹平压光处理即可。

三、孔洞问题

(一)产生原因

所谓孔洞,简单来讲就是混凝土内部存在大尺寸空隙,局部区域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现象比较大,存在局部或全部钢筋裸露现象。出现孔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对于钢筋布设相对比较密的位置、预留孔洞以及埋件区域,存在混凝土下料受到阻碍,混凝土没有进行振捣处理即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作业

[2];其二,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砂浆分离,石子相对集中,跑浆现象比较严重,且没有进行振捣处理;其三,某些工具、木块、泥块等掉进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因此卡住。

(二)防治措施

对于钢筋布设相对密集、复杂区域,例如柱节点位置,应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灌作业,保证模板内混凝土充满,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振捣密实,也可应用人工进行相应处理。对于预留孔洞应材料两侧同时下料进行,侧面应设浇灌口,避免漏振现象。如果砂石中混进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工作。

(三)处理方法

对于孔洞所处位置周边,凿除相对松散的混凝土和软弱浆模,然后借助压力水进行冲洗处理,支设带有托盒模板,对其进行洒水湿润处理,再应用高等级细石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即可。

四、露筋问题

(一)产生原因

对于露筋则指的是混凝土施工中内部主筋、箍筋等裸露至结构构件外部。出现这一原因主要具体有以下几点:其一,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出现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情况,也可能是因为垫块数量少,导致钢筋紧贴模板导致露筋;其二,结构面截面积相对比较小,钢筋布设过密,石子被卡在钢筋,导致水泥砂浆无法充满钢筋出现露筋现象;其三,混凝土配置比例不符合要求出现离析现象,靠近模板区域存在缺浆、漏浆现象;其四,混凝土保护层比较小,混凝土存在漏振、振捣不实,振捣过程过程中振捣碰到钢筋引发钢筋位移,从而出现露筋问题;其五,模板没有进行洒水湿润处理,脱模时间过早,在进行拆模作业时出现缺棱掉角现象,从而引发露筋。

(二)防治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前,应确保钢筋所处位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如果钢筋相对密集,应使用粒径合理的石子,保证混凝土具备良好和易性,对于浇灌高度若在2m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溜槽下料,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对于施工所用模板应保持湿润状态,做好缝隙的填堵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应避免碰到钢筋,对于钢筋相对集中区域可应用刀片或振捣棒振捣,严禁踩踏钢筋,如果钢筋弯曲、脱扣应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处理,掌控脱模时间,避免拆模时间过早导致棱角遭受损坏。

(三)处理方法

如果为表面出现露筋,应对此进行洗刷处理,应用比例为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处理即可。如果露筋情况比较深,可将露筋区域相对薄弱或突出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处理并洗刷干净,然后应用比原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对此进行填塞压实处理。

总结:综上所述,在实际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规章制度要求开展作业,从根本上避免出现上述质量通病问题,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满足规范标准。

参考文献:

[1]马腾飞. 桥梁用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3):102-104.

[2]李明. 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治理研究[J]. 智能城市,2021,7(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