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公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藏区公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刘仁杰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4

摘  要:藏区自然环境导致其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地形高差变化大,表现出了一系列突出的安全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藏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方面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缺少了对该路段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的总结,本文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藏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为藏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并为其研究、建设和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藏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行车安全

一、引言

藏区具有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以及复杂的天气环境,通常表现为高寒、高海拔。高寒、高海拔地区指的是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平均气温低于0℃。受到海拔高的影响,大雾、冰雪、强侧风、强降雨等恶劣气候条件在山区高速公路路段普遍存在,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也成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地,由此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影响因素

(一)道路线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坡度、坡长

高寒、高海拔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沿着达坂方向经常会出现一边远高于另一边的现象,这种特点也更容易形成长下坡路段。

施青团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典型长下坡路段进行研究,统计了该路段事故发生时间段、严重程度以及事故类型等,分析了发生各种事故的不同成因,得出坡度坡长对长下坡路段的行车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陈斌等基于不同线形组合形式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运用数理统计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与坡度坡长的关系,分析得出坡度为3%~4%时,路段发生的事故数量最多。

2.平曲线半径

在藏区进行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恶劣的地质条件,特别是灾害性的地质路段对该路段路线设计的影响。

Robertson S等[1]研究了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不同的设计参数对车辆行驶安全的影响,主要包括了坡度、平曲线半径、视距等,并利用以上参数建立了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事故预测模型,该模型可较准确的识别该路段中交通事故易发生的地点;利用模拟驾驶试验。张燕清提出公路线形的连续性极大的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并从平曲线半径的分布和比例、平纵线形整体变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针对长下坡路段线形连续性的一种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廖军洪以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为研究对象,对线形设计和优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了影响行车安全的不同影响因素后,主要针对道路线形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道路线性组合中过小的平曲线半径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田林等[2]在高海拔地区公路进行驾驶疲劳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长直路段或大半径圆曲线后接曲率变化率为0.06(°) /m 或半径为800 m的圆曲线可有效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

(二)驾驶员心理及行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并建立相关模型,Susan T.Chrysler[3]分析了长下坡路段中不同的交通控制措施对驾驶员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的有效交通管控措施;Fang等[4]将驾驶员心理及行为特性分为4个等级,基于不同的等级,建立了高速公路线形相关指标与驾驶员心率增长的关系模型,并针对不同线形组合得出相邻的同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范围在120~130m,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80m。

(三)避险车道的设置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为了减少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各种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针对避险车道中材料使用的研究,Wambold J. C等[5]对避险车道中碎石材料和砾石材料对减速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砾石的减速效果优于碎石,砾石材料的避险车道能够更快的起到降速作用;宋灿灿等对8处避险车道进行研究,详细分析避险车道驶出角度及引道长度、全宽型服务车道设置位置等,提出了避险车道设置指标;。

三、结语

本文通过在相关资料和文献的分析基础上,综述了藏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着重于道路环境、驾驶员心理以及避险车道的设置对该路段行车安全的影响,为藏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并为其研究、建设和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Robertson S., Hall L. A. Incorporating Truck Crash Modeling into a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theRelative Need for Truck Route Improvements[R]. 2001

[2]田林,许金良,贾兴利,房建宏.基于驾驶疲劳的高海拔地区公路平曲线线形指标试验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42(03):370-373+379.

[3]Susan T.Chrysler,Alicia Williams,Steven D.Schrock and Gerald Ullman,Traffic Control Devices for Managed Lanes[J]. 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2004.

[4]Fang J, Zhou R, Chai H, et al. Geometric Design Parameters Research of Two - LaneHighway in Mountainous Terrain Based ơn Drivers' Anticipation: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ICCTP 2010,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C].

[5]Wambold J.C.Afield Study to Establish Truck Escape Ramp Designs[R].Pennsylvania TransportationInstitute,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1991.

刘仁杰(1997-),男,汉族,河南南阳人,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