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乡村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研究

邓林坤

上海清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各项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农业生产产品的种类增多。特别是规模化的畜牧养殖业,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水源污染问题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虽然近些年国家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对农村地域流域治理投入了相应的资金与技术,但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水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够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生态治理;环境效益

1 相关概念

1.1生态环境相关概念

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是指生物机体之间不同条件下的平衡关系,环境是指人与某种机体生存的条件,需要从整体角度去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平衡因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以农民居住地作为中心,囊括了农村资源环境、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社会环境,近些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为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1.2乡村水环境治理

农村生态环境水污染问题,具体可划分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人畜粪便污染,以及部分工业企业污染。以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为低下的情况下,农村环境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人们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循环使用,降低了农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对秸秆的循环使用;牲畜粪便堆肥等措施。而随着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使得大量新型污染物出现超出了农村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无法实现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对农村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各类破坏。如何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对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破坏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对农村水源以及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弥补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促进农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2乡村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各类污水处理效率较低

基础设施薄弱是当前农村水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农村占我国面积的90%,而90%的农村村庄又不具备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同时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人口基数大,难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特别是农民自身经济利润薄弱,无法依靠农村自身经济来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虽然部分村庄采取了统一建设化粪池,但由于建设规划使用不合理以及财政质量问题,始终无法长效使用,许多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与官方设计标准不统一,以及未考虑地势的影响,污水处理管网无法与化粪池进行连接,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渗入地下。此外,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工程大多属于公益项目,投资高回报低,难以得到社会资金的长期投入和支持,并且对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缺少运营维护与管理,最终因一系列管理问题导致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行。

2.2各类垃圾处理效率较低

在农村地区推广垃圾集中治理工作,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在部分地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依然存在。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观念较差,使得垃圾混乱堆积,再加上部分地区在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向农村倾倒,导致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较为困难。此外,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与城乡结合部,此类地区由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乡垃圾处理设施相对简陋,许多城市在规划乡镇级别垃圾集中收集点位时,未考虑到更小的农民居住区域,导致村落垃圾无法及时清运,形成了小村落垃圾随意堆积无序清倒的现象,即使在周边设置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箱或收集点位,但缺少宣传和监管工作,导致许多农村地区的垃圾箱垃圾收集都是露天堆放,特别是暴雨天气后垃圾中的有毒物质或污染物,经过雨水浸泡冲刷流向水源河流流域,造成水质污染。

3乡村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方法策略

3.1突出饮用水源地的流域污染源头治理

对于农村饮用水源地的污水治理,应按照“建设抓核心,治理抓源头”的理念,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引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估工作模式,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方式,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进行科学化的监测与评估,排查水源地的安全隐患以及上流流域的水源污染问题,强化对流域内水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对于流域内水源污染问题的治理,应逐步落实周边地区综合整治工作,例如强化对河长制度的落实,对上下游流域采取共同治理的方式,落实应急防控与长效治理并举、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治理举措,深入对水源地以及流域河道内的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入库河道水质达标[2]

3.2深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涉农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

涉农流域面源的污染问题始终是农村水污染治理的难点,首先可逐步推进对流域内生猪养殖以及大型养殖类企业的逐步关闭,搬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扩散,降低畜禽养殖活动,对流域内水质的污染。其次,合理规划养殖区域,能够按照生态养殖的模式,对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进行监督与控制,通过进行生态养殖的方式,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其三,加强对沿河流域农村企业环保检查工作,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问题进行监督,通过强制要求企业进行环保整改以及加装污水净化设施,减少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排放。其四,划定禁养区、水源地的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核心缓冲区、村镇居民区等方式,能够对农村建设以及流域治理实现综合治理,按照不同的乡镇划分区域,因地制宜安排农、林、牧、副各行业的用地,使各行各业的发展能够协调配合,通过综合防治的措施,来达到改善和合理利用流于周边水土资源的目的。

3.3以农村产业的升级,加强对流域污染源头治理

3.3.1农村地区的环保观念培养

农村地区产业升级,需要强化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以及环保行为的养成。特别是对于当前农村环境,各种脏乱差等问题,需要强化对农村地区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环保观念的教育培养,遏制垃圾乱排、乱放,生活垃圾随意堆倒的行为,实现垃圾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农村各地区管理部门能够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渠道来教育、引导村民群众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注重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爱护。

3.3.2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升级,需要一定的资金积累和技术支持,对于农村由于污染源头的治理工作,必须要让农民获得利益,始终能够站在农民角度进行出发。通过农村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式,可为农村地区流域污染源头治理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融资渠道,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改善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结语

总体而言,在农村水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将始终注重因地制宜的理念。对于农村水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综合角度去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改变当前水环境治理过程中较为被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化、形象化的问题。政府部门应注重以农民的角度去考虑水环境治理提升与生态环境建设,始终要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以此来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使得各项政策措施能够更好地落实,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玉果.生态环境保护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6):2-2.

[2]杨雪锋,李爽,王淼峰.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社区营造”[J].开放导报,2019(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