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时代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2
/ 2

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时代探索

杨先达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14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民居建筑学是当今建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群的核心学科门类之一。自20世纪初,民居建筑就作为一种建筑类型而被持续探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民居建筑通过自身的学术转型与体系建设在学科发展和融入人居环境科学的倡议下而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便呈现出以传统民间居住建筑为本体的全国性、系统性的区域调查、整理与研究工作,后逐渐扩展到城乡聚落与建成环境的研究范围。民居建筑研究在国内外理论、观念、政策的影响下,也不断地扩充其学术研究的内涵与外延。新时代的国内建筑学人在长时段的研究实践过程中,持续培育着整合历史经验、外来影响和地域传统的能力,努力孕育并尝试构建新的学科方向。

关键词:民居建筑;理论属性;学科建构;理论体系

引言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需要合理利用绿色环保节能设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学科理论研究是自学科在学科主体性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及综合性应用研究的基础。民居建筑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人民居住现象及其演变规律。陆元鼎先生一直关注民居理论的研究,在1996年就呼吁应重视民居理论研究。陆先生认为:“史料、实物调查、经验、做法都属现象,要上升到理论,找到规律性,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国内民居建筑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兼具民居建筑类型研究的独特性与全类型建筑研究的普遍性,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特定时代建筑学科的发展。自20世纪末开始并逐渐普遍的国内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范式也滋养、见证并陪伴了国内诸多现代建筑创作理论的发展,参与并提升了国内建筑学学科及人居环境科学对文化研究的关注。民居建筑学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学学科的补充,为当代中国人居环境学科建设与科学阐释提供了独特的思路。而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在多学科融合与交叉的背景下,呈现出以居住性建成环境为核心,以古今城乡聚落的建成环境为主导,以人民居住性为本质的一种学科发展进路。新时代民居建筑学中“民居”的“民”有民族性、民间性与人民性的属性特征,可容纳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乃至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内容,而民居建筑学中“民居”的“居”则是立足学科本体的居住性或宜居性(人居性)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人居环境学科及艺术学特别是设计学等学科门类的内容,而自然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类研究如经济管理科学等研究也有对居住性的关注。综合以上诸种学科类别可见,新时代民居建筑学学科具有广义的跨学科性。

2建筑学中建筑设计的重点

2.1保证绿色建筑的使用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展开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体健康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真正实现,建筑、环境应该呈现出和谐共生的关系。从建筑学的角度来对绿色建筑进行分析可知,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人体健康不会受到伤害。众所周知,建筑对健康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室内空气、内外噪声以及热辐射等均会导致人体受到伤害,所以展开建筑施工时一定要保证选用的建筑材料是最为适合的,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能够切实消除,如此方可保证环境污染大幅降低,人体健康得到切实保护。另外来说,在设计是不可将节能作为唯一目标,要将健康达标作为基础,切实完成好规划工作,使得能源利用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是最为科学的,这样才能避免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出现。

2.2表现出民族文化风情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建筑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的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中国特色,在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作为设计人员应该在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积极的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新的思路,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例如在园林设计中,通过空间分割的方法分割建筑中的空间,实现各个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再例如家具中对于传统雕刻艺术的应用,使得整个室内呈现出更加浓厚的古典韵味,为了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需要重视对媒体技术的应用,根据人们的兴趣和爱好来播放动态图片,并配上音乐。除了节约装饰空间之外,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体验,从而提升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高度。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用户,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人们的需求角度来出发,设计出更加具有情感和个性的室内空间环境,为人们带来更加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服务,从而让人们能够在室内设计中感觉到身心愉悦。建筑中通过分割空间后能够具备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之间的组合能够表现出建筑空间氛围,例如色彩之间的组合能够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格调,家具质地也同样会表现出人们的性格特点,那么作为设计人员,应该从中进行协调,注重多个功能之间的配合,从而达到更加和谐的氛围。

2.3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人类生存是无法离开大自然的供给,所以人们在社会发展期间,需尊重自然。就我国目前发展来看,如果想要在一个很短的期限内达成绿色建筑目标很难实现,可是若能尊重个性,因地制宜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一状况。所谓的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托自然环境,在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因素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减少环境的破坏,还能够让环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也正因如此,建筑项目建设前,相关单位需熟知建设地和周遭自然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基础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污染化工类建筑需将建筑地选在离人群、水源、自然资源较远的区域,以降低污染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且生产期间需做好排放物的处理工作,排放物经处理满足排放要求后才能排放。总体来说,项目施工期间需要考虑到项目特征和环境因素,遵循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以实现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共赢,促使二者能够良性发展。

结语

理论体系作为民居建筑学学科独立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的学科建构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民居建筑学的内涵、属性、范畴等基本理论问题会逐渐明确,基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新时代民居建筑学科学性系统论认识会更加完善,亦会有自学科与他学科的区别问题如学科边界以及建设实践与教育培育等问题需要面对。未来民居建筑学系统性的科学理论建构之路仍面临现实之荆棘。需要提出的是,民居建筑学的科学理论特性是容纳而进行的,本文关于理论属性的问题仅为初步提出,在日后将进行更加系统、完备、准确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建构。

参考文献

[1]张东.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40-141.

[2]罗远翔.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低碳世界,2019,9(8):177-178.

[3]孙红权.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8):119.

[4]杨富生.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山西建筑,2019,45(4):22-23.

[5]叶文辉.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J].城市建筑,202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