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

苏云  陈晓庆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  陕西 西安 712035

【摘要】院前急诊急救工作有着节奏快、风险大的特点,而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所以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因素,加强防范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院前急救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展开综述,并对防范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良好的院前急救对提高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急救成功率,就必须了解其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以便通过各项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确保最终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1院前急救急诊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1.1人为因素

1.1.1护理人员

①院前急救是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护过程,尤其是对患者进行急救时所应用的如静脉穿刺、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救治技术,需要人员熟练准确而又快速地完成,一旦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在进行实际操作时不够规范便会延误对患者的救治任务。②从接听急诊电话到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对风险进行预见性评估,但是部分人员因经验较少、知识储备不足等情况难以对病情全面评估,部分病情被忽略,也没有对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易引发严重后果。③急救时场面混乱且患者病情大都是急危重症,此时人员若是没有应急处置的能力便极为容易出现慌张、急躁等情况,难以冷静实施抢救,因此会发生各种风险事件。④抢救时间紧迫,此时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极易被忽略,若是护理人员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便会埋下护患纠纷的隐患。

1.1.2患者及家属

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且具有多变性的特点,有时还会并发多种器官性疾病,部分家属对救治存在较高的期望,但若是病情出现变化便会使得抢救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家属或患者的预期。此时家属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会出现不良情绪,加之家属对抢救、护理的措施不了解,会对救护强加干预,影响最后的抢救效果。另外,患者年龄、基础病等也会影响风险事件的发生。从甘易翘[1]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影响抢救效果和安全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超过50岁,合并基础疾病。

1.2管理因素

1.2.1制度不完善

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改革的推行,需要医院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地改进调整,以便适应新医疗需求。目前院前急救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出现紧急情况时难以规范、有序地展开。如急救资源配置不全,救护车准备的医用品有限,不能完全应对急救工作;或者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实际的院前急救中因人员缺乏影响抢救效率;急救物品、药品等补充不及时,导致急救物资缺乏[2]

1.2.2监管力度低

虽然有些医疗机构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但若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力度过低,护理人员便不会严格遵守制度内容。因此,在实际的院前急诊急救护理中极易出现药品补充不及时、器具质量不过关、仪器使用步骤不准确等情况,从而延误了疾病的紧急救治,反而使患者病情加重。

1.3社会因素

1.3.1社会民众

院前急救虽然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但是也需要社会对急救工作的支持。社会民众缺乏自救意识,对急救的知识了解甚少,也缺乏实际的急救经验,若是作为第一目击者,便难以对患者进行第一时间的紧急救助,若患者病症严重反而会影响患者之后的治疗效果。例如心脏停搏的患者需要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方式争取抢救时间,若目击者或患者同伴没有掌握这项技能,则会延误最佳抢救时机,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工作也造成相关的影响。

1.3.2现场环境

需要进行院前急诊急救的事件均具有急性、突发性的特点,所以每个需要进行急救的患者所处环境有所不同,如交通事故现场、路边、家中等,环境条件也存在差异性,比如光线不佳、地面不平、交通拥挤等,这样不利的条件便会导致急救工作难度大幅增加。另外,在这样条件不过关的环境下,极易滋生细菌,导致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而且在救治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急救设备出现故障、药品和医疗用品消耗过快等现象,影响急救的治疗,进而增加患者的急救风险[3]。同时急救现场存在的围观人群、家属等不理智行为也会大大提升抢救工作的风险。

2风险防范对策

2.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评估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特别是院前急救护理小组人员的专业能力并开展分层、分时段培训,培训主题应包括急救知识、仪器使用技能、护理文书书写方法护患沟通技巧、法律知识等。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和考核,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以此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模拟演练期间有专业医师、护士长做好点评工作,讲解护理人员操作不合理的地方,能够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4]。采用情景模拟方式或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掌握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和家属有效沟通的态度、语气,尽量避免护患纠纷。护理人员需在培训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条例。并定期开展总结分析会议,认清在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会引发法律问题的行为,增强风险预见意识,提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2.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院前急诊急救工作是依据医院制度而进行的,若是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院前急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每次急救结束之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总结,便于下次急救能够吸取经验,不断改进院前急救管理制度[5]。例如明确车辆调度制度和值班制度内容,保证科室站点24h都有人员在岗,急救电话开通专线并确保其24h畅通,接到急救电话后第一时间对车辆进行调度并详细记录每次出诊时车辆使用情况。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紧张工作情况下的医疗纰漏,避免耽误患者最佳抢救时间,确保急救中心日常抢救工作井然有序开展,并将各项风险降到最低[6]

2.3加强护理质控管理

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质量,需要成立质控小组评估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及时消除危险因素,确保院前急诊急救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同时还需要将急救所用设备、药物、仪器等物品进行登记造册,明确数量做好分类,并交由专人管理,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物品定期消毒保养以及质量检查,以便落实备用状态。

2.4采用病情分级管理

院前急救时使用风险因素评估工具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识别并分级,如通过呼吸、意识、体温、心率等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以此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便护理人员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生命维持的护理服务。待患者入院后,科室可根据评估结果优先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同时确定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是否要进入ICU监护等,以此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结语:

综上,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应当认识到院前急救急诊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人员、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所以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加强学习,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并持续改进,以此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甘易翘.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195-196.

[2]周春静.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其干预进展[J].医疗装备,2019,32(16):188-189.

[3]赵莉.院前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190-191.

[4]伍福珍.院前急诊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J].健康管理,2021(17):225.

[5]李维君.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管理及防范进展[J].保健文汇,2021,22(26):199-200.

[6]唐连家.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防范进展研究[J].医药前沿,2018,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