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王培

石家庄市四院050035

摘要:目的 分析在新生儿进行护理管理干预中规范化护理的应用研究价值。方法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进行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统计。结果: 对照组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4.00%,明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能够更好的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规范化护理;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科是临床风险较高的科室,由于其所面对护理对象(新生儿)的特殊性,使得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潜在着诸多的不确定风险因素。护理事故一旦发生,不仅会对幼小的患儿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同时给患儿的家庭乃至医院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更好的规避这一问题,保证临床护理的有效性,规范化护理便作为一项有效的护理模式实施开来。为更好的掌握护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具体效果,本文选取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100例新生儿进行了研究,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进行接诊的患有红臀疾病的新生儿80例作为我们本次调查研究分析样本数据病例。纳入标准为: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重要脏器损伤或其他疾病的患儿;(2)患儿家属拒不参及配合度较低的。

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为: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26例,日龄2~14d,平均日龄(7.37±4.28)d,体重为2480~3890g,平均体重(3218.27±558.19g),顺产28例,剖宫产2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28例,日龄3~15d,平均日龄(7.71±4.81)d,体重为24580~3920g,平均体重(3280.72±582.90g),顺产30例,剖宫产20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2.1  成立规范化管理小组,制定护理计划

首先,由主治医师进行结合患儿的具体实际情况可以给予选择性用药治疗;其次,成立规范化管理工作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由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患儿家属担任组员,由该管理研究小组合作协同为患儿发展提供高标准的优质教育护理人员服务。

护理期间,密切结合临床观察及诊断结果,明确患儿红臀的发生病因,如喂养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不当等因素;随后再结合致病因的不同,为患儿量身定制一套侧重对致病因素强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并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不断的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1.2.2  注重细节护理

.小组成员在护理过程中需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在依据相应的文献资料,善于针对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所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预估,针对各个环节的护理操作要点进行明确,坚持以新生儿的状况评估、初步判断、及时上报和正确处理危机、护理行为执行等为主要操作内容,同时护士长和医师作为管理者要肩负起相应的监督职责。强化对新生儿细节护理,护理管理人员能够结合护理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进行科学的责任制分配,比如在白天配以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以便于能够高效的同患儿家属沟通,夜间则配以心细胆大的护理人员,确保夜间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执行。

1.2.3制定完善制度,强化护理培训

按照科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和制度流程针对科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行为进行约束,督导改正不良护理习惯,确保护理行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结合护理职责制定一套明细的奖惩机制,以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此外,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促进护理人员应对危机能力和专业护理技能的提升。比如,在针对出现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抢救时,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抢救流程和院方制度来执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语言性沟通,同时定期开展非语言性沟通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保证其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实施护理,最大化的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

2结果

对照组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家属投诉

用药错误

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

对照组

50

2(4.00)

4(8.00)

6(12.00)

40(80.00)

观察组

50

0(0.00)

2(4.00)

2(4.00)

47(94.00)

3 讨论

新生儿科,作为医院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所接诊患者的特殊性,也导致其护理工作难度更大,风险性更高。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一旦稍有不慎出现护理差错,都将可能会诱发严重的护患纠纷事件。

在新生儿科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基本上也都是按照医师所开具的医嘱来执行相应的护理行为,这样一种护理模式规范性严重缺失,因此护理效果也并不理想。规范化护理,以标准化的护理流程模式为参照,每一项护理内容都真正的做到了有据可依,而且也具备了清晰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护理质量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也更加可靠。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在给予规范化护理的观察组患儿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同时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达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针对新生儿临床护理的研究,应根据新生儿特殊情况,将新生儿护理流程细化,制定完善的干预措施,在实施前,应将所有护理流程全部告知新生儿家属并取得新生儿家属赞同,方可实施;针对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新生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综上分析可知,规范化管理护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是显著的,其不仅有助于防范和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海芹. 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3):3.

[2]黄丹. 规范化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刘娜.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6):2.

[4]刘红云. 规范化护理报告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意义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 4(25):2.

[5]刁明芳.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