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及采集细胞质量的影响分析

谢兆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223300

【摘要】目的:通过评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与细胞质量,探讨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作为本项研究的对象,以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2组,1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另外1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的疲乏、肢体麻木、低血糖及小便不解等不良反应,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显著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2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水平,观察组患者的采集次数、单个核细胞数目及CD34+细胞数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采集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对采集细胞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良反应;采集细胞质量

现如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发展迅速,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之中,且取得理想的效果。其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可直接影响到移植效果,往往采集过程中易于导致患者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故而在采集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等工作,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以此有效的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以便患者更为积极的配合临床采集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质量[1]。基于此,本文选取近一年期间,于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28例患者作为本项研究的对象,展开护理干预效果的调查,以下为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一整年期间,于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患者,有28例作为本项研究的对象,以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2组,14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5岁~54岁区间,平均(37.43±8.66)岁,体重47kg~77kg区间,平均(64.44±7.61)kg;另外1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各有7例的男、女患者,年龄26岁~56岁区间,平均(40.71±8.79)岁,体重46kg~76kg区间,平均(66.69±8.72)kg。2组患者均为自愿加入调查,全部签订知情协议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所审批执行,且排除合并重大躯体疾病、采集禁忌症、拒绝配合等患者。根据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护理人员在患者采集前、中、后三个阶段给予基础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采集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以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者讲解采集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②采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全程陪同患者,与患者聊天来分散其注意力,多强调采集的安全性,密切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且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紧张感与恐惧感,促使患者放松身心,来有效配合采集操作。③采集时,护理人员要选择粗大血管,以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为主,同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并可提供音乐、电视观看。而且,采集时间较长,患者易于出现腰背部、肢体麻木等不适情况,护理人员可给予适当的按摩,为患者缓解疲劳。④在采集完成后,需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0.5h,并生命体征稳定且无不适症后,护理人员可协助其下床活动,同时叮嘱患者劳逸结合,为其制定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富含钙、铁元素等食谱,便于患者造血干细胞数量更快恢复正常。⑤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告知其观察穿刺部位,如若发生不适情况立刻回院就诊,且24h内禁止使用热水擦拭穿刺部位,且出院后护理人员以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2]

1.3观察指标

(1)对2组患者出现的疲乏、肢体麻木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详细的统计与记录。(2)记录2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水平,包括计算平均采集次数、单个核细胞数目及CD34+细胞数目。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对比检验工具为t,计数资料以(%)表示,对比检验工具为X2,统计学意义以p<0.05代表差异。

  1. 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采集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的疲乏、肢体麻木、低血糖及小便不解等不良反应,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显著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采集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例数(n)

疲乏

肢体麻木

低血糖

小便不解

观察组(n)

14

1(7.14)

2(14.29)

1(7.14)

1(7.14)

对照组(n)

14

4(28.57)

5(35.71)

5(35.71)

4(28.57)

X2

4.922

5.068

4.498

4.92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2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

   相比2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水平,观察组患者的采集次数、单个核细胞数目及CD34+细胞数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n)

采集次数

(次/人)

单个核细胞数目(个/kg)

CD34+细胞数目

(个/kg)

观察组(n)

14

1.99

8.19*108

4.71*108

对照组(n)

14

2.97

7.51*106

3.77*108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移植手术的成功,如若护理不当,易于引发患者的多种不良反应发生,而干扰外周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效果。   故而,在采集过程中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通过在患者采集前,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禁忌的讲解与注意事项的介绍等,可帮助患者做好充分的准确,以及采集中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与鼓励,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加以对症处理,同时为患者营造出舒适的环境,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利于采集细胞质量的提高[3]。从本文调查得知:观察组患者出现的疲乏、肢体麻木、低血糖及小便不解等不良反应,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显著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2组患者采集细胞质量水平,观察组患者的采集次数、单个核细胞数目及CD34+细胞数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应用,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风险,保障采集细胞质量,具有临床上积极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衣巴代提·赛麦提,韩春霞,阿斯亚·尼扎木. 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全程优质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6):1-2.

[2]梁玉初,郭子文. 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影响探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4):161-162.

[3]夏晓松,李桂兰. 护理干预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