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分析

余中娟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静脉采血患儿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40例患儿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所有患儿分成2组,比较各组干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效果低于观察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为90.00%,相关数据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评分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静脉采血患儿当中,可有效提升干预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静脉采血;应用效果;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采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临床护理当中,静脉采血穿刺技术十分常见,通过血液标本可加强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本文将对小儿静脉采血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静脉采血患儿4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7.5岁。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各组护理效果。纳入标准:患儿均采取静脉采血方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

1.2.1采血前护理

在静脉采血开展之前,护理人员应加强采血前护理干预力度,对患儿心理状况合理疏导,同时对患儿的信息仔细核对并整理,对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采血操作的事项,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减轻患儿的焦虑感与恐惧感,确保采血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患儿活泼好动,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集中患儿注意力,选择合适的血管,静脉穿刺后对穿刺皮肤的完整性仔细去观察,从而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

1.2.2采血时护理

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采血部位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度,同时便于固定,尽量避开结节静脉;同时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指导患儿取座位,穿刺点上方6cm处扎血,并叮嘱患儿保持握拳的状态,为降低感染,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规范操作,提前做好消毒处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的制度,确保采血工作的有序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软件版本为SPSS19.0,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使用c2;采用(_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使用t;数据分析P<0.05,则说明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儿通过不同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均呈现出不同的护理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为90.00%,相关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0

10(50.00%)

8(40.00%)

2(10.00%)

90.00%

对照组

20

8(40.00%)

5(25.00%)

7(35.00%)

65.00%

P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满意度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0.00%,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表2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20

12(60.00%)

7(35.00%)

1(5.00%)

95.00%

对照组

20

9(35.00%)

5(25.00%)

6(30.00%)

70.00%

P

<0.05

<0.05

<0.05

<0.05

2.3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中,皮下血肿为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5.00%;对照组患儿中,皮下血肿为1例、皮下血瘀为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5.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4比较两组患儿的采血各项情况

                  表3两组患儿的采血各项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疼痛

技术评价

采血时长(min)

观察组

20

(4.55±0.35)

(2.40±0.15)

(4.57±0.22)

(1.35±0.15)

对照组

20

(3.21±0.55)

(4.75±0.12)

(3.10±0.10)

(4.75±0.95)

P

<0.05

<0.05

<0.05

<0.05

2.5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为15例,成功率为75.00%;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为19例,成功率95.00%,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表4: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观察组

20

75.21±2.52

90.22±1.55

4.6512

<0.05

对照组

20

75.12±1.585

80.15±2.20

8.5442

<0.05

t

4.38

7.458

7.321

P

0.05

<0.05

0.000

2.7两组患儿护理管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评分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表5:两组患儿护理管理评分比较

组别

健康宣教

护理技术

护理态度

对照组

83.2±15.70

80.4±12.15

82.2±16.5

观察组

92.5±17.90

97.2±12.50

96.5±17.5

3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疗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在临床医学中静脉采血穿刺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在临床诊断当中通过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来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不够娴熟,护理手段不充分,导致穿刺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反复穿刺、血管选择不合理,便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降低静脉采血穿刺的成功率。为提高患儿静脉穿刺的效果,医院应对护理人员及时鼓励,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号召全科护士共同商讨,总结经验,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在护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相关原则,针对患者的特点来开展护理服务工作,为护理安全提供保障,提升患者满意度水平。

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5.00%;对照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5.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75.00%;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95.00%,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评分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小儿静脉穿刺患儿中,采取优质护理可提升应用的效果,提高患儿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孙静.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116-117.

[2]滕云洁.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4):119.

[3]朱丽.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名医,2018(04):112.

[4]税秋璐,徐琳荃.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人人健康,2017(22):198.

[5]李玉秀.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