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温室大棚菜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绿色农产品温室大棚菜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齐全三

新疆阿勒泰市红墩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836900

摘要:通过笔者多年在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阿勒泰地区绿色农产品温室大棚菜豆防治原则、主要病害及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农产品,温室大棚,菜豆,防治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原则。

2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菌核病、炭疽病、细菌性疫病。

2.1根腐病

2.1.1症状

从幼苗期到生长期均可发病,尤其在开花结荚期更重。该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病部初生红褐色斑痕,后变成黑褐色纵条状病斑,稍向下陷,渐扩至根部,根尖部分腐朽。开花结荚后下部子叶发黄,全株枯萎,成片死亡,但病叶不脱节,病部维管束呈褐色。

2.1.2发病条件

    主要靠带菌肥料、灌溉水等传播。在高温高湿条件极易发病。发病适温气温为29℃~30℃,土温为20℃~25℃。

2.1.3农业防治

加强棚室管理,实行 2年以上轮作;采用小高垄栽培,进行细流沟灌,防止大水漫灌。

2.1.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微粒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25g~0.54g,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10倍干土拌匀,穴施于菜豆根茎周围,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2菌核病

2.2.1症状

    多从近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后逐渐变为灰白色。皮层组织发干崩裂,呈纤维状。潮湿时,在茎的病组织中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2.2.2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堆肥和种子上以菌核越冬。发病适温为15℃~18℃,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发病。

2.2.3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深耕及土壤处理;勤松土,及时清除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合理施肥,要避免偏施氮肥,实行配方施肥。

2.2.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00倍液,或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40%菌核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喷雾,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3 炭疽病

2.3.1 症状

幼苗染病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至褐色圆斑,凹陷成溃疡状,成株叶片上病斑多发生在叶背的叶脉上,常沿叶脉扩展成多角形小条斑,由红褐色渐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后整个叶片萎焉。豆荚受害先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直径3.5mm~4.0mm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有红褐色隆起,其中部凹陷处可穿透豆荚壁发展到荚内种子上。分布在种子上的病斑为黄褐色至褐色的稍凹陷斑点,环境潮湿时,病斑上会分泌出粉红色黏液。

2.3.2发病条件

   带病菌种子及土壤中的病残体均为传播病源。发病适温为18℃~20℃,湿度低于92%则很少发生。

2.3.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清洁棚室,加强其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

2.3.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4细菌性疫病

2.4.1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茎蔓、豆荚和种子。出土的病苗,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在第二片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折断干枯。

2.4.2发病条件

     温度24℃~32℃,叶片有水滴时容易发病。栽培不当,大水漫灌,偏施氮肥,均可加重病害。

2.4.3农业防治

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洁棚室,加强棚室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

2.4.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40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3000倍液~4000倍液,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3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叶螨)

3.1蚜虫

3.1.1为害症状

蚜虫具有群集性,多集中于菜豆幼嫩部位,以剌吸式口器刺吸菜豆汁液,造成减产,危害时间长、繁殖快,同时也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3.1.2发生规律

蚜虫每年发生10余代。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蚜虫繁殖力强;温度超过28℃,相对湿度小于40%、大于80%对其繁殖生长都不利。

3.1.3物理防治

采用30cm×20cm的黄板诱杀蚜虫, 按照25块/667m2~30块/667m2, 悬挂在菜豆顶部30cm~40cm处。

3.1.4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棚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

3.1.5药剂防治

百株蚜量达500头时及时防治,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7d~10d,或用5%云菊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2d~3d,或用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药剂安全间隔期10d~12d,采收前15d停止用药。

3.2红蜘蛛(叶螨)

3.2.1为害症状

以幼螨和成螨在菜豆叶倍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状花纹。危害严重时,叶片似火烧状。

3.2.2发生规律

    叶螨一年发生10余代,主要以雌成螨过冬,在10月份迁至杂草和作物的枯枝落叶和土缝中越冬。叶螨发育最适温度为25℃~29℃,最相对湿度35%~55%。

3.2.3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棚室周围杂草,减少虫源。

3.2.4药剂防治

点片发生时用2.0%阿维菌素3000倍液~4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10d~14d,或1.8%用甲阿维4000倍液~5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7d~10d,或用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2500倍液喷雾,药剂安全间隔期10d~14d,隔10d防治1次,轮换用药2次~3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