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问题及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3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问题及策略探讨

余秋鸣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10

摘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建造年限久远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产生无法适应和满足城市现代生活基本要求的现象。如何协调好公园传统景观风貌、功能与现代城市居民使用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挖掘老旧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特色与潜力,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现存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总结,探讨公园改造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以期能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改造思路。

关键词:城市综合公园;公园改造;公园现状问题

1 前言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中心用地的紧缺,老旧城市综合性公园的使用潜力亟待进一步探索。园建破损、植被退化、设施陈旧、布局杂乱、水体污染等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与周边日益更新的城市环境之间逐渐失衡,如何协调公园的传统景观风貌、功能与现代城市居民使用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老旧城市综合性公园所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 中国城市性综合公园概述

城市综合性公园,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造和整理的城市公园[1]。城市综合性公园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城市综合性公园存在的问题

3.1 公园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面临的问题

3.1.1 景观模式单一,手法雷同

建于五、六十年代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由于当时基本上沿用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模式,造成了在规划设计风格方面的单一和贫乏。大部分公园都呈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景观格局。这类公园曾极大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改善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面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这种“把广泛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劳动人民的文化休息结合起来的新型群众机构”的城市公园内涵,已逐渐与现代生活需求与审美心理脱节,丧失了它的吸引力。

3.1.2 功能杂乱,分区无序

合理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是提升公园品位、丰富公园内容的重要前提。城市旧公园功能杂而全,许多旧时代赋予的功能仍然保留于现有公园中。如小型动物园、迪厅、室内溜冰场、小影院等。局促的空间植入太多杂乱的功能并没有提升公园的整体品位,反而模糊了公园的风貌特征。同时另一部分公园则存在安静观赏区面积太大,景观单一,互动活动项目过少。

公园改建面临着从传统封闭的形态向现代开放空间形态的转型。传统公园的功能和空间模式是内向性的,是基于自我的分区模式和布局形式,而开放式公园是由外及内的功能和空间布局模式是需要基于城市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2]。次序颠倒的分区模式造成了公园景观的封闭特性,不利于市民充分使用公园绿地。同时公园往往存在的分区不合理,如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游乐园 距离过远不便于老人照看儿童玩耍。公园分区没有明确的空间序列,“起承转合”序列感不明确,影响了公园的游赏品质,无法充分调动游人的游玩兴致。

3.1.3 生态性设计不足,水质较差

老旧综合性公园大多利用下凹场地开挖湖池,开挖出的水系收集滞纳周边场地雨水径流,与外界城市管网联通,但与城市大型水系隔离。单一的水下生态环境与过于硬质型的水陆界面降低了水体的净化能力,多年的底泥沉降往往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内藻类丰富,能见度较低,无法充分满足游客亲水戏水的安全性需求。

3.1.4 使用人群覆盖面不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综合性公园需要满足不同种类人群的需要,其中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老旧公园规划甚少将无障碍通道和设施贯穿于公园规划设计之中,也没有为残疾人士设置独特的活动区域。实际使用的种种不便往往将这些人群隔离于城市综合性公园之外。

3.1.5 地域文化丧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经济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城市人群的生活空间、工作方式、街道景观、饮食模式、日常生活模式、消费方式都呈现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城市中心区公园的设计模式、内容也同样都越来越国际化、趋同化[3]。虽然这种国际统一审美标准下改造更新的公园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群对其功能使用上的要求,但却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在地域认同及精神满足上的需求。各个地方的人民都期望公园能突显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唤回自己对家乡土地的回忆和民风民俗的记忆,延续整个城市的记忆和文化脉络。

3.2 公园管理面临的问题

3.2.1 设施陈旧落后

现阶段,我国城市综合性公园所呈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园整体面貌衰败破旧[4]。其直接表现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多年的超负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干问题初探荷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和及时的更新,公园内的部分场地、造景设施、休憩设施以及各种游戏设施和服务性设施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甚至毁坏,游赏和景观环境比较差。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公园内缺乏完善的水电等配套设施,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公园的基本需求。

3.2.2 过度开发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公园创收,增加公园的经济效益,同时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传统模式的城市综合性公园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商业性经营中:园内盲目扩建儿童游乐场;过多商家占据公园黄金地段;绿地割舍为停车场等。绿地面积逐年减少,各类的构筑物不断侵入,许多公园在其发展建设中,已经产生了诸多质的变化。短期盈利行为,使公园建设走入了误区,许多原来幽静的、风景优美的历史公园特色印象逐渐消失,公园的原有景观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3 公园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

3.3.1 植物景观混乱

公园内的植物景观风貌即为公园历史发展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公园整体己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但部分区域密度过大、形态杂乱、配置混杂、植株老化、长势衰弱等现象已成为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园内植物缺乏主动及有效的人为更新与养护,使得城市公园绿地效益中景观效益大打折扣。

3.2.2 历史文化保护不善

综合性公园更为注重功能性场地的维护与发展,往往对具有历史特色的场地重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部分公园的历史文化得不到继承发展以及必要和有效的保护,使得这些特色在公园自身的更新与发展中逐渐丧失。

4 改造原则与策略

4.1 尊重城市文脉传承整体性与连续性

城市综合性公园具有体现和传承当地历史传统风貌的作用,对它的改造更新必须坚持整体把握的原则。地域特色是对城市公园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往往是恢复改造中能够形成特有生态景观的重要内在因素[5]。城市综合性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它的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不仅要处理好公园内部各种具体地段的改造与公园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研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格局、地域特色与文脉特征,在改造的过程中遵循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保证改造地段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和统一。

4.2 因地制宜,彰显主题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就是要在充分调研公园现状条件和公园特色等各方面背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改造对象制定适宜的改造目标和策略,抓住公园特有的空间形态结构、景观体系及其深厚的传统景观风貌,因势利导,使得城市公园的改造在景观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

4.3 延续公园风格,体现时代特色

公园总体改造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提升公园品质,引领健康的休闲娱乐风尚,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场所[6]。任何时期营造的都市环境,都会反映该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时代的审美意识,这些限制条件都会制约着环境的表现形态。在不改变公园风格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新型材料,可以使公园得到个性化的重造,形成具有时代性的表现风格。

4.4 以人为本,满足人性化需求

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兼环境设计师的劳伦斯·哈普林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及其在环境中的活动作为自己的设计宗旨。他说:“我的设计观就是将人的因素容纳进我的设计,考虑人们如何生活、活动,我的设计才有意义。”公园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使用价值的大小,因此,对公园的使用主体——游人的利益考虑自然要有足够的认识[7]。从游人的角度和视点来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切改造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游人的需求。当符合了人的行为、心理,能够被访者的高度认同功能及使用便利性时,该空间就是积极的;反之则会被忽视而成为消极或半消极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性化的原则,使城市公园空间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人服务。这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

·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

·满足人的行为习性

·空间尺度舒适宜人、适于人活动

·环境设施方便使用

4.5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友好型公园

城市公园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8]。所以,在公园改造中应从生态绿化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着手。为了体现生态性的原则,在植物改造中,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构建合理的自然生态群落,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现状植物,以减少改造费用和今后的养护成本[9]。这也意味着设计应尊重自然,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小结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具体问题因公园的不同有着各自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但建于相同年代的综合性公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性症结,本文对综合性公园现状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改造原则与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整理,希望对后续的公园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大鹏,沈守云,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12):11-12.

[2]陈勇. 城市公园改建中景观的延续与重塑[D].南京林业大学,2009.

[3]徐然. 山地城市中心区公园改造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1.

[4]李慧生.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干问题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4.

[5]严雪丹,彭重华. 城市公园景观生态的恢复与改造——以武汉解放公园为例[J]. 绿色科技,2013,01:134-135+140.

[6]罗正敏.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规划[D].南京林业大学,2007.

[7]陈顽岩. 广州传统城市综合公园开放后公共空间的景观改造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

[8]裘鸿菲. 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9]刘晓嫣.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