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策略

王周林

身份证'45032519860226304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子通信技术应用范围扩大,对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文中以电子通信工程设备为着眼点,分析设备干扰的重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提高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抗干扰

电子通信工程迅速发展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转变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方式。电子通信工程设备运行时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对设备运行造成阻碍。因此,需要提高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确保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正常运行。

1、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干扰因素分析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运行时,常见干扰因素为杂波、电磁波及信道干扰等,现将这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为后期论述奠定基础,具体为:

1.1 杂波干扰因素

电子通信设备运行时,最为显著的干扰因素就是杂波干扰。电子通信设备应用时,部分设备参数不符合标准,设备出现杂音或谐波情况,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调制器与变频器的正常运行,打破通信设备的规律性频谱,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情况严重时直接造成设备瘫痪。因此,电子通信设备出现干扰问题时,首先需要排出杂波这一因素[1]

1.2 电磁干扰因素

电子通信设备运行时,会受到微波、无线等因素影响,选择电子通信技术实现信息高效传输,实际中难免出现干扰电子通信设备的情况。尤其是当前电磁强度与种类增加,造成设备影响越来越显著。如,电子通信设备接地不良,造成接地电阻偏大,直接威胁到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实际中需要做好电磁干扰的预防,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

1.3 信道干扰因素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干扰中相邻信道干扰较为常见,指的是电子通信设备与用户端之间存在波频重叠情况,造成彼此之间出现干扰情况。电子通信设备与用户端波频重叠后,就会影响宽带正常运行,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得噪声强度不断提升。此外,相邻电子通信设备多波传输,难免影响到各自工作的正常运行,出现设备干扰的情况。

2、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具体策略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运行时,需要针对各类干扰因素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合理设备设备线路、引用智能天线技术,及时解决接地故障问题,确保电子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2.1 合理设置线路,尽可能避免类似干扰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干扰概率,确保电子通信设备正常运行,这就需要合理设置线路。铺设设备线路时,需要保证接地技术的合理性,严格准确控制。电子通信设备与大地之间存在信号回落,如果信号回路电阻偏大,就无法顺利导入电荷。实际设置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接地设备[3]

电路设计时需要考虑电阻问题,安装时严格按照接地要求进行,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着手避免设备干扰情况出现。

2.2 引用智能天线技术,减少地环路干扰

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最常用的抗干扰技术就是智能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完成数字信号处理,通过预发射电磁信号方式,依据信号传播路径对用户信号进行区分,最大程度减少多径或信道干扰等影响,消减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合理利用智能天线技术,精确完成信号传输,接收端可以有效连接波束,提高信号传输过程的准确性。

电子通信设备运行时接地方式种类较多,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择接地方式,有效控制电子通信设备干扰。电子通信设备运行时地平面与设备之间产生分布电容,当信号通过分布电容时就会产生接地回落,直接造成电子通信设备出现影响,电压敏感度不断提升的,增加让地环路的面积。

2.3 做好接地故障处理,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在进行故障查找时,需要先大概确定出产生故障的区域,然后着手进行检查和维修。即分析在绝缘仪表发出警报提示音时,电子通信设备上共有几种电器设备处于正在运行的状态,检查的重点应划分在新安装的电气设备以及处于恶劣工作环境的电气设备。想要进一步提升检查和维修的效率,可以通过将电源切断的形式对电子通信设备内各个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某个电器在断绝电源后警示音也会随之消失,就确定出故障主要位置。反之,维修人员也可扩大检查范围,在总配电板的帮助下,对开关进行逐一操作,同时针对警示情况进行对比和观察,也能准确找到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故障的具体位置[4]

在针对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故障进行查找时,维修人员还要针对具体故障类型给与确认。即弄清楚故障发生的位置是属于线路还是设备自身,然后再利用总配电板以及电气设备上自带的开关操作进行辅助验证。为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利用兆欧表对设备和线路进行测量,如果发现其中某点检测数据显示电阻值为0或电阻偏低,则为故障发生位置。

在故障点查找过程中,主要内容有两点:

第一种线路接地。如果确认是此故障,就需要维修人员针对线芯进行检查,确定故障位置。而且这种情况都以线路中各开关为节点,逐一进行检查。比如,某维修人员从在检查时先从总配电板开始,到分电箱,之后又具体到用电负荷,等等,逐一进行检查,不仅目的性明确,准确度也较高。且一般情况下线路中的照明设备都采用并联方式,在检测过程中为提升效率,保证准确性,维修人员须对线路结构进行关注。另外,为降低工作量,排查时可以采用分割法,将需要检查的线路分为两部分,利用兆欧表进行辅助测量,对比电阻值找出低的一方,持续进行,直到确定出具体位置。

第二种设备接地。这种情况对于维修人员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且要借助必要设备进行辅助工作。一般情况下电子通信设备上电动机系统和照明系统最容易发生接地故障,且导致接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4种。①由于电子通信设备工作环境影响,导致电气设备内部返潮,长此以往导致其中电气内部绝缘电阻失灵。②电动机长期超负荷运行,设备外部的绝缘体因反复温度变化,出现开裂、老化等情况。③设备轴承损坏后仍持续运行,致使铁心发热,损坏绝缘体。④设备外壳和接线端接触,进线孔密封性出问题导致进水等。

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高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能力,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促进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提升。实际中设备运行时,技术人员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接地线路,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接地方案,确保电子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春.基于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方法分析[J].电子测试,2020(04):131-132.

[2]强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J].电子制作,2019(16):71-72.

[3]班冰冰,王雪莲.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设计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7(S1):45-46.

[4]徐健.浅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J].通讯世界,2016(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