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下室抗浮及锚杆桩布置的优缺点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浅议地下室抗浮及锚杆桩布置的优缺点问题

陈英琴

湖北省缘达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在历史最高地下水位情况下,结构自重有时不足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导致地下结构出现上浮,因此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题对结构设计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地下建筑物抗浮采取的多项措施,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采用锚杆桩比较经济合理地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

关键词:地下室抗浮措施;抗浮锚杆桩;经济性;优缺点;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用地空间的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空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地下室层数及埋深也越来越大。由于地下水位在暴雨天气接近地表,因此近年来有关抗浮设计的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地下室时,特别是对于多层地下室,因水头较高,水浮力较大,常常需要必要的抗浮措施。

1 抗浮的原理

抗浮的基本原理一般可以理解为,结构自重和水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即基底单位面积所受的水浮力为γh的(γ为水的重度,h为建筑物基底以上的水深)}。当水浮力大于地下建筑物单位面积的重量时,建筑物即可浮起,当水位不断升高时,建筑物将不断上浮,所以,建筑物浮起是一个渐进过程。水量的大小只是控制着建筑物上浮速度和上浮量,而水位高低则是控制建筑物上浮的基本要素。

2 常用的抗浮处理措施

为了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现阶段一般应用的抗浮技术主要有:1、增加配重抗浮,一般通过加大底板厚度,或者是顶板覆土厚度,或者是地下室外墙外挑一段距离来增加自重。此法简单有效,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缺点是浮力完全靠底板的钢筋来承担,会加大底板的构造配筋,总体经济性不是很好。2、泄水减压。这个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修建排水盲沟及预留排水设备,定期向外排水,从而降低地下水水位来达到减小水浮力的效果。此法有其适用的局限性,当坑底附近土体隔水较好或止水帷幕可以有效隔断透水层时,在低渗水量条件下,通过排水设备可以实现降低水位的目标。3、锚杆抗拔法。此法主要是设置锚杆桩,通过锚杆桩的抗拔力来抵抗水浮力。当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且地基下地质情况较好的情况下,特别是地基下较浅深度就是基岩的情况下,采用锚杆桩抗浮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3 抗浮锚杆桩的受力原理及实例分析

抗浮锚杆桩的受力原理是基底在水浮力的作用下,锚杆抗拔桩承受向上的拉力,拉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拉力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当地下水压力较大,而土层所能提供的拉力很有限,或者是地质情况较差,土层偏软且厚,锚杆长度就会较长,此时采用锚杆桩抗拔需谨慎考虑,以防因抗拔锚杆的位移较大而影响抗浮效果,并且锚杆长度偏长其永久防腐蚀措施要求就较高,工程费用也会显著增加。

基于现阶段抗浮锚杆桩的普遍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浅要分析下锚杆布置时的基本要点。某住宅小区,地下室层高3.6m。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决定采用抗浮锚杆桩进行地下室抗浮。根据锚杆间间距要求,一般可以分为正方形和梅花形布置。布置抗浮锚杆时,一般有以下两种布置方式:1、锚杆布置在独立基础下部,如图一所示;2、锚杆布置在底板间,如图二所示。

图一(锚杆布置在独立基础下)   图二(锚杆布置在筏板下)

对于第一种方式,锚杆布置在独立基础下方,从整体方面来说,整体抗浮没有问题,每个柱下的抗浮也很可靠。水浮力直接作用在地下室底板上,各块底板的受力变形也很明确。但这样布置锚杆有个缺点就是,由于水浮力直接作用在底板上,四周的柱子由于有上部荷载和抗拔锚杆的作用,可以视为底板的反向支座,底板的变形为锅底形,板中间的位移变形相对端部来说,相对位移较大,位移大,变形就大,从而配筋也大,有时候由于配筋较大,还需要适当加大底板厚度,从经济性的角度来说,此种布置锚杆的方式,锚杆的作用只用来了保证整体地下室抗浮的稳定性,对单个单元来说,特别是梁板的配筋,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作用。对于塔楼周边相邻的地下室独基下的锚杆,由于塔楼一般都较高,上部结构传给塔楼基础的荷载较大,若塔楼采用桩基础,可以简单地假设为,塔楼部分的沉降变形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此时在水浮力作用下,塔楼相邻跨独基底部的变形会很小,或者几乎没有。布置在独基下的锚杆有可能没有参与抗浮,或者锚杆的抗浮能力还有较大富余。所以笔者认为,沿塔楼周边柱下独基下可以选择少布置锚杆,或者不布置锚杆。

对于第二种方式,将锚杆布置在底板正下方,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大大降低了底板的受力,底板的配筋会减少许多,基础梁的配筋也会变小很多。但这里有个潜在的因素在里面,从整体上来看,整体抗浮是没有问题的,抗浮的锚杆数是足够的,但对局部来说,有可能出现,局部抗浮不够的情况,部分锚杆的实际承担的抗拔力也许会超过设计值。根据底板上浮的变形曲线分析,抗拔锚杆最先发生上拔破坏的是分布在板跨中间的锚杆。所以,在板底布置锚杆时,可以适当将周围布置稀疏点,板跨中间适当加密点,从而使各个锚杆受力均匀些。

4 结语

综上所述,布置锚杆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从考虑锚杆的长期耐久性和锚杆的可靠性,采用第一种布置方式较为合适;若对经济性有迫切的要求,节省钢筋含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可以优先选择第二种布置方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适的锚杆布置方式,对工程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4]CECS 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