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大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研究

韩丹丹

大连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6036

要: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正确认识,直接关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以及建设国家的内生动力和执行力。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意识、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学会判断和斗争的方法、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历史虚无主义 策略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力量,他们对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正确认识,直接关乎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以及建设国家的内生动力和执行力。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鲜明意识、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学会判断和斗争的方法、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发点、手段和目标十分清晰,以历史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以解构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手段,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目的。其中他们所使用的手法和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传播形态上看,花样繁多,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态;从传播主体上看,既然有媒体机构也有广泛的社会自媒体;从内容角度上看,全面利用读者的求真心态和好奇心态,抓住读者的感性直观进行“揭秘”和“真相”渲染;从传播对象上看,依据知识储备、学习背景、思维方式、社交范围等方面的不同水平将传播对象分为大众群体、学术群体、政治群体。因此,可以说历史虚无主义是采用多变的传播形态,通过多种传播主体,以多样的内容与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广泛传播。

二、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大学生的方式

大学生群体有着青年人的共性,也有着独特的行为个性。在共性方面,整体上看,青年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又严重缺乏工作经验,思想上相对单纯,在行为方式容易冲动、愤怒和共情,在思想上关心政治关心国家但政治判断力和敏锐度均不强。在个性方面,青年大学生无论在现实中还在网络空间都有“群居”的特点,极易受环境影响,情绪容易被煽动和思想容易裹挟,却还不自知。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紧紧贴合大学生的特点实施攻击。

第一,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重的特点。大学生思想活跃、情绪化强,追求标新立异,同时又十分关注自我情感的表达和自我价值实现。历史虚无主义在大学生热衷的网络空间,充分给大学生以个性化的表达机会和共鸣可能。例如,在谈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期间,论坛中广泛发表“屠刀之下无冤魂”的观点,先让青年大学生产生无冤魂的共鸣,再引导大学生产生战争双方都有罪的思考,这是用看似中立却极具煽动力的观点勾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共情感,进而瓦解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第二,利用大学生判断力不强、认知不深的特点。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都处于初步阶段,判断力和认知力都处于发展和逐步形成阶段,对历史和政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尚存储缺口,历史虚无主义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具有整体性的大历史进行有设计的碎片化切割,利用碎片化信息里暗藏的错误观点蛊惑大学生。例如,从历史细节入手,用肢解的历史代替全貌的历史。网络曾出现“远离刘胡兰”的言论,把刘胡兰豆蔻少女的客观情况与革命的残酷、血腥、仇恨联系起来,简单拼接、另类解读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以恶意剪辑和拼接的手法向青年提供虚假思考、错误判断,虚无真实的、连续的、整体的历史。

第三,利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活动频繁的特点。大学生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聚集性极强,网络空间的联系方式加剧了这种紧密性。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大多集中具网络渠道,同时他们还热衷于发声、共鸣和圈粉。当一个信息得到认可或好奇,就会在大学生群体迅速出现秒发、秒赞、秒转、秒传的效果,传播速度极快。大学生群体的情感一旦被煽动起来其传播可塑性大大增加,历史虚无主义一旦掌握大学生群体将产生强大的爆发效果。

三、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

首先,模糊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意识形态也是符合中华民族历史与当下的必然选择。历史虚无主义表达方式的背后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支撑,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中潜移默化的产生模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的作用。

其次,消解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思潮,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即消解与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政治判断。通过把历史的部分情况放大吸引眼球、引发思考,进而吞噬大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判断。例如抗战中国民党伤亡惨重、主战场功劳最大,美国才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等。

再次,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力量、团结人民的需要,更是全社会真实存在的客观追求,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是社会力量、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价值认同在观念、符号、产品中均可体现。历史虚无主义使用污蔑领袖、丑化英雄、美化反面人物的手段花样百出,产生的影响力极大、扭曲性极强。他们通过污蔑领导和丑化英雄的言论混杂在“看点”“爆料”的段子中、神剧短视频中、内部消息中,严重干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认同。

最后,颠覆中国年轻一代的四个自信。历史是国家和民族存在的思想基础,要想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正是通过破坏党史国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基础,来颠覆中国青年一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认识,还会动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瓦解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驱动力。

四、实现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策略

一是,打造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其历史知识正在累加并发生质变中,这是政治判断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全社会的新闻舆论、主流媒体、图书出版、文艺机构、高校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迫害手段和恶劣影响,担当社会使命、坚守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发声,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明确提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敢于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担当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任。

二是,发挥高校各级组织的有机作用。高校是大学生主要活动场所,是生活观念、知识储备、技能训练、情感涵养、主要关系等的重要来源。要建立师、生、环境的有机结合机制,发挥出教师的专业素养、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生活辅导特长、校园活动和组织独特优势,形成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综合战斗力。

三是,建立用网治网法治机制。网络作为社会实践的新领域,最受大学生喜爱,大学生全员皆为全国网民和手机网民成员,网络信息不需要大学生主动寻找,而是信息相近办法接近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无孔不入,因此,网络应在法治社会建设的体系之内。在加强网络运行规律认识、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的同时,要逐步建立网络法治体系,依靠完善的网络法规和制度,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项目来源:1.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新媒体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危害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17CSZ002)的阶段性成果;2.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融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危害及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8YJC7100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丹丹(1988——  ),女,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大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