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我国现行电梯安全及能效标准化现状与提升

于明耀

身份证号:370624197103180075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我国电梯数量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层电梯设备已成为重要的高空垂直运输工具,电梯设备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梯的安全运行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电梯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提醒人们注意电梯的安全和质量,加强安全电梯性能检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关键词:现行电梯安全;能效标准化现状

引言

作为现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但同时人们也对电梯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它涉及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改造维修、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影响着电梯的质量安全。要想提高电梯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乘梯安全,就必须从每个环节入手,深度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解决难点痛点。

1我国电梯行业的安全及能效标准和实施现状

1.1从电梯相关标准年限分析

目前我国电梯行业标准已有24项,其中制定时间最早的是1994年制定的《电梯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047-1994),制定最晚的则是2014年初执行的《内河船用电梯第一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JT/T881.1-2013)。目前我国大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大概为四年左右,而电梯行业的标准平均时间则高达八年,电梯行业的标准制定时间已经远远高出了平均水平。另外我国针对行业标准的修订年限基本都是五年,而且随着近几年电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电梯“老龄化”情况,电梯行业标准制定时间相对较长成为当前影响电梯安全和能效标准完善的主要原因。因此电梯行业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应对这一情况,加强对新电梯安全和能效标准的制定与完善,以确保其适应我国电梯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1.2从电梯相关标准方向分析

由于电梯在平层时可能发生速度偏差产生人员剪切事故,在2017年更新的TSGT7001-2009的一号和二号修改单中加入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功能。对于大部分货梯采用的齿轮曳引机电梯来说,确实可以做到防止溜车的情况,但是客梯多数采用无齿轮曳引机,一旦发生上行超速或轿厢意外移动,抱闸保护很难使轿厢停止运行,因此对于无齿轮曳引机应该制定是否需要加装辅助制动部件的相关标准。在TSGT7001-2009二号修改单中加入了对门锁回路的检查工作,此次更新晚于电梯安全使用的需求。在此之前,相关检查规定中并没有指定检查轿门和层门关闭后当JMS继电器发生粘连情况时即立刻停止运行。不过部分厂家以及老旧电梯依然采用了电镀继电器来对门锁和制动器进行控制,此类电梯安全隐患较多,易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目前,多省(市)已经陆续发布电梯安全规范地方标准,如《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范》(DT31/T885-2015,上海)、《电梯安全评估规范》(DB51/T2188-2016,四川)、《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11/T1520-2018,北京)等。

3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3.1电梯安全性能多元主体管理

随着我国生产电梯数量的增加,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电梯安全管理保持良好效果。电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远低于煤矿等行业,但电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电梯安全事故涉及公共安全,非专业人员占电梯伤亡的很大一部分。近年来,电梯故障率逐年上升。电梯事故引发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不少新闻媒体借机为博言编造故事,有的缺乏电梯,有专业知识的记者发表不科学的电梯信息,引起乘客恐慌。加强电梯安全绩效管理,需要行使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的权力,保障电梯运行安全。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依靠各种机制相互联系,形成协同的电梯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企业履行核心职责、监管机构依法履职、行业协会自律服务的多元治理工作模式。

3.2明确各方责任,推进电梯保险

责任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因此设立保险的前提是明确责任。而这正是当前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国电梯质量安全涉及多环节、多责任主体,容易造成责任主体不清晰等情况,导致出现事故发生时无法有效保障受害人权益的情况,同时使用单位若经营状况不佳也会造成推进电梯保险困难。结合电梯相关主体之间的权责问题,应通过立法等手段进一步明确责任关系,为大力地推进电梯保险创造有利条件。

3.3加强智慧化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的电梯物联网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构建综合智能监管体系提供法律、法规、标准等规范性支撑;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对投诉举报、维修作业、故障抢修、应急救援、监督管理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效提高维修质量和监管效能。智能监管系统有效促进电梯监管精细化,降低故障率。同时,建立健全电梯应急救援体系,逐步构建综合应急救援处置体系,通过建立社会救援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救援信息系统和跨区域救援中心。

4电梯安全检验中的预防措施

4.1提高检验方法的安全性

在对电梯进行安全检验尤其是进行底坑检验时,要特别注意对于安全检验方法的选择。因为这项检验工作为准确测量出电梯轿厢缓冲器以及轿厢最底部的相关数据,就需要工作人员下到底坑深处进行检验。在检验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需要严格把控轿厢的下降速度,让轿厢刚好落到方便工作人员方便检测的位置,如果一旦没有控制好轿厢的下降位置和下降速度,很有可能威胁到安全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对于这种对于技术把控非常准确的工作,应该尽早使用电子遥控设备,对轿厢的下降速度及位置进行精密控制,从而降低检验工作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4.2提高对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能力

在对电梯进行检验之前,要先让电梯试运行,而且在试运行执行要先做好譬如进入井道检验时的外围警示标志设置等准备工作,警示工作一定要严格把关,最后派人在必要地点进行把守,放检验过程中有乘客误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试运行前,检验工作人员必须先撤到安全地区,才能进行试运行操作。另外,如果在检验手动盘车过程中出现卡顿,那么也不能进行试运行,要先将所发现的问题全部解决,才能进行操作,负责很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如果是测试电梯的运动项目,要先测量电梯轨道和电梯门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防止运动部件之间出现剪切或挤压的情况,而且此过程必须由至少两个人配合完成,其中一人进行调试,另外一人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状况,要及时处理。因为此项工作要精准测量,最大程度保证测量的准确度,要求工作人员不准戴手套进行测量。要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电梯安全检验技术是关键。安全检验人员在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测是,要端正工作态度,对电梯安全负责、对用户的生命安全负责,为电梯的使用者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结语

电梯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机电设备,电梯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具有多元化特点,电梯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质量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电梯安全性能检测管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要从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入手,正确分析电梯安全性能影响因素,研究采取电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及时发现电梯安全故障隐患,加强电梯设备检验检测,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电梯安全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兵,白阳,冯云.关于国内电梯管理的几点探讨[J].中国电梯,2021,32(6):12-15.

[2]孙磊.浅谈电梯安全管理[J].质量探索,2019,16(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