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

徐,勇1,张艳列2

1.湖北泉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 咸宁  437000

2.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6

摘要:后浇带技术作为建筑施工体系有机组成,是应对结构变形,防范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为稳步发挥后浇带功能价值,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整合技术资源、管理资源,采取系列举措,搭建完备的技术方案,持续拓展后浇带技术应用范畴,形成更为便捷、高效的施工体系。

关键词:建筑施工 ;后浇带 ;功能作用 ;技术方案 ;应用路径

前言

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极大推动了建筑行业成熟。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房屋施工面积157.55亿平方米,同比增加5.41%。为保持良好行业前景,扩大竞争力与影响力,建筑项目施工企业,综合系列因素,依托后浇带施工技术手段,组建完善技术流程,通过技术介入,防范裂缝等质量问题发生。

1.建筑项目后浇带技术概述

建筑项目后浇带技术原理的梳理,有助于施工团队掌握技术要点,廓清技术思路,明确新场景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场景,旨在为后浇带功能作用梳理以及应用方案设置提供方向性引导。

现阶段,国内高层建筑的规模逐步增加,由于建筑结构固有属性,在使用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双墙、双梁以及双柱等结构,发生结构性病害的机率较高,严重影响结构强度,缩短使用寿命[1]。后浇带技术作为成熟技术方案,是应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处置收缩变形的有效方法,依托系列施工流程,持续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 功能性。随着技术经验的逐步积累,后浇带将基础底板、墙、梁等相关区域,预留施工缝。通过预留的施工缝隙,可以应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混凝土建筑体积变化明显,通过后浇带技术,将混凝土温度变化体积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从过往经验来看,后浇带技术减少了混凝土沉降、裂缝等问题发生机率,后续建筑项目施工提供了便利。

2.建筑项目后浇带功能作用分析

建筑项目后浇带功能作用分析,加速认知观念全面转换,引导技术人员从项目整体角度出发,开展施工技术科学化、实用化应用,确保技术优势全面发挥。

后浇带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有效增强施工效率,缩短项目周期,实现整体费用支出规模有效管控。具体来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势明显,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满足不同场景下,建筑项目施工要求。例如温度后浇带技可以科学解决混凝土硬结问题,避免温度差异,引发混凝土裂缝,造成施工中断,延长项目建设周期,满足现阶段高层建筑、居民建筑施工要求[2]。后浇带技术可以持续提升施工质量,以收缩后浇带技术为例,其较好地满足大面积混凝土建筑施工要求,实际施工技术应用环节,以30米到40米为间距,设置70厘米到100厘米的缝隙,在确立缝隙空间尺寸前提下,通过直通加弯等方式,确保预留混凝土可以快速收缩,规避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切实满足施工需求,为混凝土浇筑作业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后浇带技术功能与作用,施工团队需要转换思路,厘清观念认知,突出技术要点,设置应用场景,推动后浇带技术在建筑项目中合理化应用。

3.建筑项目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建筑项目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环节,技术团队从多个维度出发,立足后浇带技术优势作用,改进施工流程,创新应用方法,持续增强后浇带施工技术可行性与实用性。

3.1持续完善后浇带施工技术流程

建筑项目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为确保系列技术要素精准化应用,科学理顺技术应用流程,技术团队应当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实现拆穿、杂物清理、钢筋整形、模板支设、监理验收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工艺流程高效联动,通过施工技术流程整合,实现后浇带施工技术高效应用。具体来看,建筑项目后浇带拆穿环节,技术团队着眼设计参数,在后浇带预留位置的两侧区域,安装木方、钢丝网等组件,确保后浇带施工有效性[3]。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后,组织人员进行木方与铁丝的拆除,同步做好后浇带流浆清理,避免杂物堆积,影响钢筋处置、混凝土浇筑等后续工作成效。考虑到施工环境复杂,钢筋入场后,在水分、温度等作用下,发生锈蚀的机率较高。为减少钢筋病害,消除铁锈等因素影响,施工人员使用钢丝刷对钢筋锈蚀区域进行除锈操作,操作完成后,使用清水对钢筋进行彻底冲洗,除锈工作结束后,借助施工设备,对弯曲钢筋做好调直,在这一过程中,根据技术规范,开展钢筋补焊、搭接以及增补等处置,确保后浇带区域钢筋量达到施工要求。监理验收团队及时介入,在科学评估施工区域清洁度、钢筋量基础上,组织开展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成效,搭建起完整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机制。

3.2建立健全后浇带技术管理体系

建筑项目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突出管理导向,通过管理界限的明确、管理方法的完善,持续增强后浇带技术应用成效,科学消除技术盲区,避免技术滥用或者缺失。具体来看,管理团队可以充分吸收借鉴过往有益经验,针对后浇带施工技术流程,从人员、设备等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管理方案。加强钢筋、混凝土等原料管理,细致全面进行质量评估,从源头上防范后浇带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避免施工原料不符合标准,诱发后浇带施工技术问题

[4]。后浇带技术应用专业性较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素养要求较高,基于这种内在联系,在人员管理环节,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技能培训,借助系统化培训,持续增强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使其可以快速完成施工任务,确保钢筋清理、混凝土浇筑等任务梳理完成。借助管理体系健全与完善,形成最优化技术应用方案,实现技术要素与管理要素联动,推动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有效运用。

3.3科学突出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技术团队在后浇带技术应用环节,可以从支设模板、混凝土浇筑等角度出发,突出技术应用要点,确保技术优势全面发挥。模板支设过程中,技术团队要遵循技术标准,对后浇带位置垫层高度进行管控,依据过往经验,垫层高度需要保持在50毫米到100毫米,并将垫层间隔保持在50米,通过这种结构布局,确保雨水快速排除,清除区域垃圾,实现后浇带施工合理处置。为规避后浇带钢筋与模板缝隙过大等问题,确保混凝土质量,需要控制模板两侧紧密性、牢固性,提升模板施工水平,实现混凝土结构有效支撑[5]。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依据模板施工效果,施工团队需要加强混凝土配比,通过混凝土科学制备,提升混凝土强度,避免混凝土强度不符合标准,诱发裂缝等系列问题。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需要使用振捣器等施工设备进行混凝土施工,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强度达到预期,有效防范施工误区,避免质量问题发生。设置裂缝缺陷施工方案,在裂缝区域增设钢丝网,借助钢丝网强化整体施工效果。

结语

后浇带施工作为建筑施工项目有机组成,是提升项目开发效果,防范病害的有效路径。文章在系统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明确其实践优势与作用,促进施工理念全面调整,通过模板支设、浇筑管理等系列环节,健全基本流程,完善技术方案,确保后浇带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跃庭.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3):47-49.

[2]周顺利.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21(3):59-61.

[3]张连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6):99-101.

[4]刘睿.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9(7):237-238.

[5]毕显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名城绘,2019(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