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

曾路路1张荣利2

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264000

摘要: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充分把握生态城市理念,从多个方面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为了推动城市的生态化建设,需要遵循成长性、生态性、多样性以及经济性的规划设计原则,降低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构建优质的生存环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规划策略

1 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概述及研究意义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其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传统的城市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主导方向,但是生态城市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建立共生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模式。关于生态城市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历史文化问题以及城市经济问题。对于自然环境问题而言,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时,专业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科学的理论基础,充分了解城市的地理以及气候问题,以便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保障。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明确各个区间的责任以及目标体系,以便维持城市的稳定运转,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探讨历史属性问题,在进行城市的前期规划时,需要考虑历史文化问题,保护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打造专属的特色城市文化,均衡发展城市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城市的发展更具科学性。

2 生态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1 设计理念更新问题

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的居住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将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打造的新型生态城市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落实理念的更新。房地产管理者以及地方机构理念的更新不够及时,未能结合具体的形式变化以及区域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可能导致实际的规划项目无法满足预期要求,阻碍城市的生态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时,整体的项目规划设计细节不到位,存在遗漏和疏忽问题。未能结合具体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生态管控需求进行平衡设计,存在偏重现象,无法满足其可持续发展要求。

2.2 环境污水污染

城市部分工厂所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河流中,不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也有极大的影响。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用水量也不断增加,若不重视生态城市的水污染问题,将会对城市的整个生态质量和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带来影响。此外,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关注工业发展进程,忽略污水治理工作,导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中,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2.3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案问题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基础设施规划以及人文环境等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结合农业以及工业等问题进行规划分析,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建设,协调生态环境、居住问题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在多方因素的综合考虑之下,建立一个符合城市规划理念的生态方案,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经济效益的加持,需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发展效益问题,加强人文历史及建设,全面打造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生态产业结构。

3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3.1 强化人员团队专业能力

在节能环保社会体系中,落实房地产项目的生态规划以及建设,必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人员团队,落实培养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创新。应积极落实人员团队的综合培训,建立工作机制以及奖惩机制进行人员约束和管理;全面提升人员团队的综合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化设计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效益,维持房地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落实风险管控策略的创新。城市规划以及房地产项目规划面临较多外部影响风险以及内部控制风险,应及时地落实风险管控策略的创新,以大数据技术作为主要的分析技术体系,落实经验分析以及价值挖掘,提升精细化、信息化工作方式的利用效率,增加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技术优势,为提升设计水平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2 做好城市湿地规划工作

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自净能力的关键性区域。在生态城市规划期间,需做好湿地系统的保护性干预,充分发挥湿地系统在生态恢复与气温调节方面的功能,保证区域生物的多样性,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湿地系统主要由水、土壤以及湿生植物构成,可有效调节城市气候环境,避免城市区域出现严重的旱涝灾害。城市内天然湿地面积的迅速减少,导致湿地系统功能持续下降,极易引发城市区域的自然灾害。为此,需要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建筑系统、绿地系统以及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采取自然积存、自然渗透的方法。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充分保护城市绿地、湿地以及水系等空间,有效恢复城市水文的良性循环,进一步修复、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3.3 强化生态体系的规划合理性

生态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紧密结合。科学有效的生态规划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整体项目的生态效益以及综合价值。生态体系的设计可以与部分城市的功能分区融合,如绿色交通规划以及绿色住宅区域规划均可以作为创新重点。本工程以此为主要的依据打造了点、线、面结合的多元化景观处理方案。“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提供休闲、游戏空间;“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将点状绿化串联,形成绿化网络,具有划分、延续空间的作用;“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形成具有联系的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绿地系统由中心绿地、绿化走廊、组团绿地和住宅院落绿地组成。沿城市主干道设置宽阔的绿化隔离带,结合广场及城市雕塑等,将其设置为与周边城市绿地相呼应的大型开放性绿化空间,适应现代城市节奏、具有都市特色的绿化场所。内部的中心绿地强调生活性、私密性和封闭性,内部景观精致、亲切,具有“慢生活”的休闲品质。强调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在整体城市大尺度的生态绿化中营造宜人尺度的精致绿化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场所。尤其在核心绿化空间的营造中,通过布置供人休闲活动的场所,强化绿化对住区生活的意义。

3.4 保护生态廊道体系

生态廊道体系保护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落实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总体目标,规划设计人员需要积极开展针对城市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估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生态廊道体系的保护水平。生态廊道规划需要结合生态学、规划学,深度分析城市的自然生态演化规律,综合评估与模拟城市的结构与功能分布,加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要素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过程时,需要进行多方位的全面考虑,根据当地的城市特点,打造属于特有的城市文化。在规划建设之初,对当地城市的人文历史、地理特征进行了解,不断协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条件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生态城市的园林景观、交通设施等基础性建设,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制定生态城市发展策略。树立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芳霞.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析[J].甘肃科技,2021,37(22):76-78.

[2]牛全清.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居业,2021(10):152-153.

[3]刘平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21(0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