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早期诊断与防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动物疫病早期诊断与防治探讨

熊云顺

下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230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不断的有新病种的出现。就人类而言,我国近两年以来新冠疫情在不断的在各个地区反复出现,而疫病主要指的是由一些致病原而引起的具有一定传染性质的疾病,致病原主要是细菌、真菌等。除了人类会出现疫病以外,动物也是会产生疫病的,而其主要特征是群发性、流行性以及危害比较大,动物的疫病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所以说对动物疫病而言,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损失,主要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去观察诊断。本文将从动物疫病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动物医病提出一些诊断措施,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以及人类健康作出参考。

【关键词】动物疫病;诊断;防治

【引言】动物的疫病不同于人类,人类通过语言描述其不舒适,可以引起医生的注意。而动物却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这对于医务人员对动物一定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许多动物会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那么动物的健康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疫病的防治,应当积极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将动物的疫病扼杀在摇篮里,减少其对动物以及人类的危害。

一、疫病的特点

1.群发性

疫病主要是由于致病原带有一定的传染性,那么当某一只动物感染了疫病,那么其中的治病人就会在其体内迅速的繁殖,并最终导致这只动物发病。在这一时间段内,这只动物就成为了传染源,病毒会在其种群内迅速的进行生产繁殖。由于致病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种群中一旦有动物感染,那么就必然存在着群发性的危险。

2.流行性

如果在某一个农场内有疫病被传播,它表现为具有群发性,而一旦从该农场将疫病传播出去,那么疫病将传播到其他的农场,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可以称之为群发性。但他的传播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其他农场,甚至于整个市场,那么就不仅限于是群发性,而应该称之为流行性。甚至于有的疫病,会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这就是所谓的全国流行性。

3.危害大

疫病不同于其他病种,它具有非常强烈的传染性。由于绝大多数的动物疫病都是群发性的,他的发病率就会更高,那么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除此之外,有的动物疫病会传染到人类身上,导致人类出现发病,更有甚之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二、早期诊断的意义

本文以上已经提到动物疫病是具有群发性、流行性以及危害比较大的特点,甚至会造成人类生命安全的损失。尽管说现在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农场管理技术都在提升,但是依旧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的,如果不能将疫病提前预知,那么只能尽可能的去降低一定发生的可能性。那么早期的诊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推广的一项措施,动物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生疫病的病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自身体内的病菌发作产生疫病,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但是,不管原因是哪一方面,最终都会导致疫病产生和损失,所以就必须去采取一些早期的防治措施,其尽可能的降低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后产生的损失。

三、我国的早期诊断技术

1.观察动物的外观变化

一些出现病变的小动物尽管他的行为看起来比较健康,但只要细心的观察,仍然会发现它具有一定的异常表现。对于猪这一物种来说,如果他的眼角频繁的出现泪痕,并且精神不好出现厌食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注意,他们很有可能其中存在着一些病变或者是发病几率。再比如说,兔子这一物种如果出现皮毛忽然脏乱的情况,那么也应当注意其健康状况。有很多此类的动物行为其实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异常,这就需要在日常中要主动并且细心的去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和检查,尽可能的减少疫病发生的几率。

2.通过血液进行检查

动物在感染了疫病的前期,病原体会趁机迅速的在动物体内进行繁殖,而动物自身自带的免疫系统会对其进行识别,并且会据此产生一些抗疫反应。在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对其进行保护的时候,会自行产生一定的抗体,那么检验人员可以通过对抗体血液进行分离,并对其中的血清进行检验。如果在这其中能够发现存在抗体,但可以确定这些动物并没有接种疫苗,那么可以推测,在种群中必然会存在一些病毒,这时就要进行大规模的排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3.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的检测主要是21世纪以来的主要检测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的检测出动物体内的病原体。疫病发生的前期,主要是通过定向靶治疗,通过提取把器官中的一些组织,利用这些可疑的病原体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检验的结果出现阳性,那么就代表着其中是含有疫病原体的。这项检测技术的准确性是非常高的,而且检测的速度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是比较快的,而且他的结果值得大家信赖,并且在这过程中,可以检测出病原体的一些特征,有利于后续对该病原体的研究和治疗。

4.微生物培养法

这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它主要适用于对真菌和细菌等进行病原检测,在我国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每天都会有一定量的动物会死亡,那么在它们死亡之后,大多数是带有一定的病原体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刚刚死亡的新鲜尸体进行彻底消毒,在无菌的环境中对其进行解剖,将其死亡的发病源进行切除。然后将其放置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的培养,在此条件下,如果依旧会出现特征性的菌落,那么可以将其进行对比和检测,如果依旧显示是病原体的感染,那么就必须对所有的动物进行检测,排除其中已经被感染的动物,降低大面积的发病损失。

四、疫病早期防治技术

如果一旦在诊断中发现疫病的存在,必须第一时间对群体进行防治措施,避免在范围内产生大面积的疫病。如果出现的病原是病毒一类,可以通过使动物口服鱼肝油等保健品,提升动物的防疫能力。如果病原是真菌、细菌等,可以对动物使用一些抗生素进行预防。

【结束语】

总而言之,疫病具有其强烈的传染性以及危害性。动物发生疫病不但会对养殖者产生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存在着传染人类的危险。所以说,应当重视对动物早期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定期的对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诊治方法[J].兽医导刊,2020(17):74.

[2]李云飞.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诊治方法[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08):124+127.

[3]刘岩,邸静.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19,40(0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