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工程渗漏及其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地下结构工程渗漏及其原因分析

李继鹏

130533199505014833

摘要:我国地下防水工程中所使用的是防水方法有多种,但是由于卷材防水原材料广泛,材质重量轻,抗拉系数高,延伸率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和一定的韧性,而且施工操作比较简单高效等因素,所以是目前广为应用的一种防水方法虽然优点众多,但是它也有缺点。采用此方法的防水工程经常出现拉裂,难于修补,这是因为施工后衬砌结构不合理,所以造成了漏水现象。特别是在卷材防水施工过程中细节处理不到位,比如卷材压边、压角、搭接不规范,空鼓、褶皱、翘角、粘结不牢等极容易造成地下工程渗漏,衬砌结构的基础出现变形或者不均匀沉降时,将会拉裂薄弱环节的防水卷材层,造成渗漏现象的发生。关键词:地下

1地下建筑工程渗漏类型

1.1按渗漏水部位划分

按照渗漏部位,地下工程渗漏可分为顶板、侧墙、底板的大面渗漏,穿防水层管根及埋设件处渗漏,后浇带渗漏以及变形缝、施工缝等缝隙渗漏,渗漏现状。

1.2按渗漏水形式划分

1)点渗漏:渗漏面积较小、各点之间相对独立,彼此间未连成线状或面状。大多数点渗漏出现在钢筋头外露处、模板穿墙孔、结构混凝土不密实处及管根等部位,一般的点渗漏面积不大于1m2。2)面渗漏:渗漏部位面积较大、现象比较普遍,渗漏点、线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此表面渗漏水彼此连成一片。3)缝渗漏:多指施工缝、变形缝和结构混凝土的裂缝处出现的渗漏。这种渗漏部位清晰、渗漏水比较集中。

1.3按渗漏水量来划分

1)慢渗:渗漏部位有湿渍,表面可见明水,但无线流。2)快渗:渗漏部位有明水,并可见水的移动。3)漏水:渗漏部位有积水,可见线流或听到滴水声音。4)涌水:属于严重渗漏,存在较大水压,并可同时见水头、水柱或漏泥沙现象。

2地下工程渗漏水的原因

2.1设计不科学的原因

一些地下防水工程采取了拿来主义,盲目地用了一些不适合的设计方案,并没有经过仔细研究与实地考察。这样的设计造成了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缺陷,为地下工程渗漏现象产生埋下了隐患。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必须严格依据现场勘察所采集到的真实数据作为参照,例如: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的类型、流量、流向、压力,水位高低变化,工程地质构造等等

2.2施工不规范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屋建筑越来越多。为减少占地、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房屋建筑在越建越高的同时,还大量向地下延伸和扩展,形成了庞大的地下空间。由于地下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其防水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现行的防水规范要求,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与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其中强制规定: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应采取其他防水措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但由于地下建筑条件苛刻,工程所处环境、位置的特殊性,受设计、材料、施工、使用和维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整个建筑质量来看,渗漏仍是地下建筑工程质量较为突出的一个通病,彻底杜绝渗漏仍任重道远。

2.3防水方案不当

1)未按防水等级设防。相关规范规定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一级、二级工程应多道设防,但一些设计人员对重要工程的防水按一般工程防水设计,使防水功能减弱。2)地下工程未采用连续而全封闭的防水设防措施。例如在地下结构底板采用内防水,而侧墙则采用外防水,使防水层不交圈,无法形成连续的防水整体,致使防水层起不到应有的防水功能。3)特殊工程部位未采取特殊的、符合工程特点的防水措施。如国家某重点工程钢架结构,钢架与混凝土结构板之间、混凝土结构之间留置的变形缝,经测算最大变形量为72mm,但该部位的防水设防仅采用SBS卷材作外贴式防水,结果出现了大量的渗漏,返修量很大。4)地下工程防水设防高度,不符合地下工程规范中规定的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的要求,出现低于500mm甚至在散水以下的防水设防高度。

2.4选材不当

1)在多道设防中,卷材与卷材、涂料与涂料、卷材与涂料搭接未考虑相容性,防水层间相容性差,使每道防水层作用不是叠加增强,而是互相消减了各自的防水功能。2)在地下工程中选用耐水性、抗掺性差的防水材料。3)在突出基面构造多、变截面多的地下工程中,选用卷材作防水设防材料,防水层贴合性无法保证。4)在长期处于振动状态下的工程,大量选用刚性防水材料,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3地下工程渗漏预防措施

3.1表层处理法

对于大面积地下结构渗水,一般只能在背水面处理,因此在施工前应首先进行引排水施工,再进行表层处理。表层法具体作法为:对有明显漏水点的,可选择漏水点相对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一处或多处)使水从导管流出,对找不到漏水点的,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完成引排水后,根据渗水的不同部位和程度进行如下处理;具体做法:有明显空洞和缝隙的先进行凿槽,然后清除杂物、冲洗干净,刷防水素浆,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平、压实抹光(分层抹压),直到表面平滑为止,再用聚合物水泥浆刮涂,最后拔管注浆堵水。

3.2加强过程控制

加强过程控制,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混凝土不能因浇筑速度过快出现欠振、过振和漏振情况,因此施工现场需要选用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和振捣设备数量,严格控制浇筑速度,而且混凝土浇捣应连续进行。

3.3渗漏治理基本原则

1)防、堵、排结合的原则:迎水面以防为主,背水面防、堵结合。这里的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建筑物室外排水要顺畅,不得有积水,减少雨雪水向地下工程的渗漏;二是在背水面渗漏治理时,有些部位进行防、堵施工时,采用疏、排的辅助措施以缓解和解除渗漏部位的水压。背水面采用排水作治理渗漏的措施应慎用,长期排水不利于结构使用寿命。2)因地制宜的原则:地下建筑渗漏治理应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工程的用途及渗漏部位,选择相适应的防水堵漏材料和相应的治理措施。3)刚柔相济的原则:根据迎水面与背水面不同的部位、基面及细部构造,采用刚柔结合的做法,做好优势互补。4)综合治理的原则:从设计、选材、施工、维护管理全面考虑,对渗漏工程的混凝土主体防水及建筑物周围的排水、回填土、散水、市政管线等与防水工程有关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排查,综合治理。

3.4施工工艺及工序

根据选用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工程的渗漏情况,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工艺,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应先施工室外后室内,室内治理应先高后低、先易后难、先堵后防,室外治理应先下后上、先排后防。

结束语

地下防水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施工人员必须认识到设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只有具有了专业的知识与严格的管理,才能减少地下防水工程的渗水隐患

参考文献:

[1]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T212-2010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3]杨涛,于同利.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J].塑料助剂,2019(5):13-15.

[4]刘庆武.浅谈房屋外墙渗水的成因及预控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