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

黄伟方

上城区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我国经过千年发展,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不仅蕴含着“民本思想”,同时也蕴含着“德”文化。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数量随之增多。对于部分犯罪行为程度较轻的人员来说,I可对其实施社区矫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是提高矫正对象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社区矫正并未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基于此,文章一方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研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区矫正;价值

前言:现阶段,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社区矫正日益普及。从某种角度来讲,社区矫正是针对缓刑、管制等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展开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对社区矫正现象进行分析,可明确社区矫正最初出现的原因,是为了缓解监狱的压力。在社区矫正下,期望通过多方沟通努力,帮助矫正对象改变恶习,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回归社会。在社区矫正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从根本上提高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综合来看,本研究有现实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以“民本思想”提高矫正教育的实效性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以“民本思想”提高矫正教育的实效性。社区矫正相关法律中明确指出,社区矫正工作需要有效结合教育帮扶和监督管理,重视分类管理与、个别矫正和因材施教。社区矫正的特点,要求社区矫正依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创新的应用以人为本理念[1]。此种创新应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体现。社区矫正转变传统的从严管理观念,在惩罚的同时,给予矫正对象帮助,将尊重人权和人道主义精神凸显出来。举例来说,为与当前人口流动性大特征相符,社区矫正对象执行地设为矫正对象居住地,并且根据矫正对象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需求,简化跨市的批准流程,将外出请假、销假奖惩机制引入进来。以上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也就是以人文本的思想。该思想的应用,可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与生活的便利性,并提高矫正教育的实效性。

(二)以“德”文化引导矫正对象树立正确三观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以“德”文化引导矫正对象树立正确三观。通常来说,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效果的检验标准,是社区矫正对象是否认真悔罪并顺利回归到社会中。基于此标准,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始终是道德教育。社区矫正机构要根据矫正对象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实现对矫正对象的教育。在对社区矫正对象展开教育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文化出发,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为矫正对象分享爱国案例,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的报国情怀,养成尊老爱幼、自强不息的道德规范。首先,通过德育授课或是与矫正对象沟通交流方式,完成说理型教育[2]。其次,通过组织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修复社会关系,完成实践型教育。最后,通过困难帮扶或是就业帮助等,帮助社区对象获取生存渠道,完成感化型教育。以此,从说理型、实践型和感化型的教育方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一)有效结合心理疏导与德行引导

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用于社区矫正工作中时,要结合心理疏导与德行引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区矫正机构以传统的说教方式为主。此种说教方式,能够清晰表达出矫正工作者的观点,使矫正对象明辨是非。但主观意识比较强烈,矫正工作者成为中心,矫正对象被动的接受观点[3]。对于有心理问题或是对抗情绪强烈的对象来说,单纯说服式德行教育并不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在此种情况下,可将心理疏导与德行引导相结合。矫正工作者可积极与矫正对象沟通和交流,掌握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及测试的方式,评估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若矫正对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专门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矫正对象展开针对性疏导。心理疏导期间,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文化,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矫正对象,达到矫正目的。

(二)有效结合道德自觉与法律保障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时,结合道德自觉与法律保障是十分有必要的。“民本思想”有不确定和随意性的特征,多停留于道德自觉层面。我党发展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国家出台的系列性惠民政策,均将人民作为核心,致力于改善三民问题,为人民创造稳定的生存环境。《宪法》中也有关于人权的规定,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基于法律法规,可证实国家是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要充分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融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从制度化、法律化等方面,凸显出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使矫正对象真正理解众生平等,真正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价值。

结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更多违法犯罪行为。为有效缓解监狱的压力,对行为较轻的犯罪对象实施非监禁性的刑罚。从某种角度来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社区矫正工作中,可对矫正对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矫正对象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章在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价值的基础上,分别从有效结合心理疏导与德行引导、有效结合道德自觉与法律保障等方面,研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措施。期望在本次相关内容的探讨下,为日后提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于仰飞,宋晓梅."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实践及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25(12):5.

[2]刘毅,刘纬度,郭惠川,等.依托城乡社区教育传承和发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内江市社区教育实践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4):3.

[3]魏红伟.基于柔性管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29(3):3.

作者简介:姓名黄伟方 1982年1月,男 籍贯:浙江杭州,学历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工作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 邮政编码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