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研究

赵红旭

身份证号码:232302198707055639

摘要: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态环境治理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在实际展开生态治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则必须要加强对水土保持技术应用的重视,这样有助于对已经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及时修复,并通过综合化治理来最大化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再加上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为了能够杜绝所产生的影响,则必须要加强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技术的有效应用,最大化保障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更需要建设单位要以工程的实际状况出发,对生态修复技术加以利用,并研究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推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这给社会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因为水利工程不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发挥抗洪减灾的作用,所以其发展状况不但关系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水土资源,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水土流失。随着泥沙不断的冲蚀,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大幅度下降,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存在很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整体的经济效益也受到严重的影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模式的应用和创新,在一定基础上可以降低水土流失,从而让水利工程在实际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蓄水的功能。另外,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水库的使用的寿命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延长,从而也能让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进而达到固土净水的目的。只有稳定土壤条件,才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满足水土流失防治的要求。只有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2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原因

2.1自然环境决定的水土流失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质及气象条件复杂多样。其中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气候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带,常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由于降水动能大、溅蚀力强、径流猛,极易导致地表侵蚀,进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流失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土壤类型及地形条件,例如坡地、山区等,我国多地处于高原、丘陵地形,这一地形地貌条件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形成。

2.2过度垦殖引起的水土流失

由于农业地区人均耕地量低、耕地质量差、农作物单产低,部分农民为追求生产及增加农业收入,私自开垦,过度种植,严重破坏了森林草地平衡,导致植被土地退化,进而造成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此外,部分地区由于经济衰退和能源短缺,人们私自偷伐林木作为能源补充,导致森林植被群落结构破坏,土壤裸露,生态功能恶化,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优化

3.1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益的综合性提高

水利工程,即是对自然界中原有的水循环系统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就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方法的不完善,则存在着水土流失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正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另外,水土流失问题的存在也会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给当地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生态修复作业是一项必备的工作,不仅能够保障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同时也促进行业利益的提升,是有效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

3.2改善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水利工程自身可以看作是小型的生态系统,其在稳定持续的循环下能够完成自我的修复。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由于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自我修复和净化能力下降,而加之水土流失和植被减少问题,自身的生态价值也随之降低。而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使生态系统趋向平稳化,如将一些植物种植到堤坝上,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能够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水库生态系统趋于良性的循环状态。

3.3加强宣传力度,合理制定方案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就要加大自然环境的恢复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所以只有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效性。其中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十分重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水土保持意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加入到本地区的水土保持行动中,监督有关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理念,这样就可以不断增强水土保持治理效果,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大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是增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效果的关键。对于地域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必须秉持长远发展的理念,对各个阶段的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并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在落实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必须以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尽力推动水土保持、土地规划、水资源利用与城乡规划工作之间的协同配合、

3.4推进水利工程施工环节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

在制定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以水土保持特定指标为基础,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要对水土保持实际效果进行有效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找出水利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一经发现,就必须将其列为重点处理对象。同时,检测出来的数据结果也可以作为方案制定的可靠依据,进一步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以及当地的气候和土质条件等。除此之外,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实际原因也是主要的检测内容。现阶段,部分检测人员容易忽视对水土流失危害的检测,但其实水土流失危害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可能对项目安全造成的隐患、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环境遭受污染的实际情况等。为了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其有效发挥出自身作用,就需要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把控,对整治面积覆盖率以及挡土墙的尺寸等进行检验,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检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检测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利国惠民,繁荣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具体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工程社会效益和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中,对水土保持进行严格的监管,以提高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度,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不断发挥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以及综合效益,推动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鹏.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2):4065-4066.

[2]崔腾娴.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6):33-34.

[3]范广星,张跃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应用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