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秀青 ,郑俊香

河北省广宗县冯家寨中心小学   054600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基础教育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童年是孩子身体发育、性格形成和知识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农村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缺乏父母的照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此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我国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实现留守儿童的保护、管理与培养,已成为时下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弱化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的影响,为儿童提供积极、正向的引导、帮助与管理支持。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可以明辨是非,更加直接地感受到温暖,从而实现心理健康隐患的有效规避与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战略的全面化、长效化落实,为农村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人才建设、社会运转保驾护航。

1留守儿童的定义

所谓留守儿童,是学龄儿童父母已搬到另一地区工作,他们的子女仍在原户籍地,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人们的大规模运动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没有父母关爱和教育的学龄儿童,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们留守在家里(主要在农村地区)。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大量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夫妻一起离开,迫于经济压力等原因不能伴随孩子在身边读书学习,久之就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

2留守儿童现存心理问题

2.1自卑感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无人诉说和依靠,儿童在生活中小心翼翼,沉默寡言。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热情,没有动力,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没有出路的,以后还是要和父母一样打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人际交往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加胆怯,不愿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自卑的程度也与儿童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和谐的家庭中,留守儿童的自卑感会更为强烈,导致性格缺陷甚至影响一生。

2.2孤独感

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的,但是有的祖父母年龄较大,无法及时针对儿童产生的问题给予关爱与支持,当儿童遇到困境时只能依靠自己,还有的祖父母健康状况不乐观甚至需要儿童去照顾,这更是加重了儿童的心理负担。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的儿童甚至数年都见不到父母,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缺失的关爱会导致儿童心理产生孤独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将沮丧、悲观的心理深藏心底,无法排解。

2.3焦虑感

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遇到困难也无法及时获得陪伴、鼓励和正向支持,儿童多会缺乏安全感,产生焦虑的心理。儿童的焦虑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引起重视,得到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不仅会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和身体功能下降。另一方面,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就被教育“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辛苦赚钱的父母”,而对于课业成绩不好的儿童来说无疑更加重了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既紧张于学习成绩又害怕辜负家里的期望。多种情绪交织,心里的不安和紧张就会慢慢转化为焦虑,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3.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让留守儿童有家可回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用制度法规来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改善留守儿童有家不可回的状态。尤其是对于流入城市的农民工,要在政策上给予优惠,使其与城市人有平等的权利,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进行改革,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这其实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好办法。对于农村来说,也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条件,使留守儿童在集体中健康成长,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3.2营造社会氛围,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社会力量来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要加强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利用义务辅导员,发挥学校教师、志愿者组织的代理家长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宣传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对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的心理关爱,为儿童的快乐成长创造条件。

3.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情绪能够得到控制和调节,为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建立心理健康信箱,让学生有倾吐心声的渠道;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教师要开展个别访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为留守儿童开展送温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4加强家庭教育,为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于一体,家庭环境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实际上,孩子从学龄前、到小学到初中也是有限的几年时间,在这几年中如果家长选择了挣钱,虽然会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但同时,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少了,这不仅会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也是家长教育的损失。为此,家长要尽量做到工作和教育管理孩子两不误,如果必须外出务工,可以选择一位家长出去,另一位家长在家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要建立亲子沟通渠道,利用网络视频、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在爱的陪伴下健康成长。也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

结束语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是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因为心理健康成长,对于孩子们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荣红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0(1):60~61.

[2]东梅.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其父母回流决策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12(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