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如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王世怀

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在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我国心理教育工作在这几年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心理教育对策研究的紧迫性,召唤我们应从中小学阶段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行为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国外的成功经验,既可供我们借鉴,又为我们学校提供了对特殊群体开展心理教育对策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尊重教育;生涯规划教育

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作为社会地位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令人堪忧。为此,找到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归因和对策,尽快的让这些“流动的花朵”融入到当地的城市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学校教育的视角,着重从尊重教育、家校共育和生涯规划教育三个层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归因进行梳理和分析,切实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为新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尊重弱势群体,开展尊重教育,创设人文精神的育人环境

我校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较多的一所普通中学,根据尊重教育文化的构想目标与愿景。我校从“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三个视角出发,构建尊重教育文化,开展人文精神下的尊重教育研究,提出了“尊重教育”这一新的办学理念,凭借对“尊重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加速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步伐。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优势,以“尊重赢得尊重”引导规范学生的言行。班级、走廊里建立了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文化专栏,古典诗词、《论语》等国学经典语句随处可见,耳濡目染中,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到了升华,信念得到了树立,品格得到了铸造。每学期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健康成长计划,定期开展“德育润心灵”的主题教育活动。团、队、学生会、班级也分别利用各自的阵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教育。以优良的校风、良好的学风、团结奋进的班风构造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教师是学校人文精神环境中的核心因素,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校倡导每位教师做一个心理学家,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心灵。积极加入到创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性的工作中来,利用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规范的言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有利因素,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影响,通过将尊重教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根植于师生心里,尊重教育之花得以在学校这块沃土中生根发芽,学生学会了孝亲尊师,通晓事理,修心修志,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唤醒家长家校共育意识,积极参与到孩子心理教育中来

在常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深刻而持续的,仅依靠学校的心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2020年我校利用新晋省级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契机,提高家长家校共育的意识,大力推进、持续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引导家长倾听学校给予的教育建议,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家校合力,打造家校共育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学校顺势抓住当前心理教育的热点,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家校联谊方式,设立班主任电话语音专线与家长建立直接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公众号建立家校共育的专栏,满足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需求,促进信息畅通;利用电子邮箱建立家校共育的留言专栏,方便家长留言、吐心声;办好家长学校,利用家长网校为家长做培训,提供最前沿的心理教育方面的家校共育资讯;利用腾讯会议开展线上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成绩加强对家家庭教育的指导。利用校本资源、地方课程和家庭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和行为习惯教育,做好家长咨询日、开放日工作,通过不同形式的家访,掌握家庭、孩子心理状况,促进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理解互信。通过家长微信群和QQ群,点对点个性化,一对一即时性的沟通交流方式,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不间断的给家长普及一些科学有效的必备的家庭心理教育法。让家长能够拥有一点高瞻远瞩的视野,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心理教育的意义,唤醒家长们的家校协同共育意识。与学校合心聚力,共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帮助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三、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团建活动,学会认知,增强自信

生涯规划是一盏引路的灯塔,指引着中学生人生发展的方向。在中学生中开展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是大势所趋,是实现教育本质任务的迫切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认同水平较低,缺乏自我归属感,缺乏自信心和必要的成功体验、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历,不具备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和能力、导致他们在外来社会竞争中难以获得成功。“实现自我”是一个人的最终需求,生涯规划实践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去实现自我社会职业价值。我校紧紧抓住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指引学生了解必要的职业分工,及早确立人生发展方向,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了解自己能力和职业倾向,发现并探索自我发展的优势、兴趣、爱好和特长,我的未来我做主! 尽自己所能,系统地,有步骤地规划自己未来的发展。确保,发挥他们个人智能优势。这些都是他们创造未来幸福生活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服务是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使命,当一个人的能力以及他的兴趣与以后他的社会角色相匹配或者高度吻合时,这个人才能是幸福的。实践证明,中学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人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初中阶段正处在健康心理形成的关键期。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生活可以是贫穷的,但他们心理健康不能贫穷。作为学校有义务和责任给予他们必要的保护,同时提供优质的教育为他们健康成长主力助力。社会和家庭也同样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心理关注和关爱。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其他学生一样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李百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1943年

[3] 王建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4] 东湖路学校《千树万树诗花开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为弘扬

中经典诵读工作汇报》

[5]《浅谈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互联网文档资源)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重点课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ZD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