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

王思懿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对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并对其伦理意义进行思考。方法:进行研究的时间段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校在医院进行实习的护理人员,选取的研究例数为60例,并选取同时段医院收治的60例病患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法,而实验组采用人文护理理念进行教学,对比两组教学的效果。结果:在进行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实验组中的实习护理人员护理教育的考核评分数值高于实验组;在护理效果的对比上,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在护患纠纷发生概率上,实验组发生概率较低(P<0.05)。结论:在护理教育的过程当中,采用人文护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人文护理;护理教育;价值;伦理思考

前言: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热情的护理服务以及人文护理,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同时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当前,在我国护理教育方面,人文护理理念的教育较为匮乏,尚不能在护理教育中将人文护理理念进行良好的渗透。本文以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护理理念的价值体现和理论基础为切入点,对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护理理念的具体举措进行说明,以期为将人文护理融入理论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进行研究的时间段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校在医院进行实习的护理人员,选取的研究例数为60例,并选取同时段医院收治的60例病患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实验组实验组中实习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年龄段范围在19岁-22岁,平均值选取范围为(20.5±2.3)岁;病患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段范围在39岁-71岁,平均值选取范围为(55±3.4)岁。实验组中实习护理人员全为女性,年龄段范围在19岁-23岁,平均值选取范围为(21±2.4)岁;病患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段范围在39岁-72岁,平均值选取范围为(55.5±3.6)岁。两组数据的对比P值范围>0.05。

1.2方法

实验组在进行护理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常规的护理理念教学,具体为带队老师向实习护理人员普及常规护理知识,指导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则在进行护理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人文护理的理念,具体为:

将人文理念贯彻到护理教育的理念当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带队老师要在护理的教学内容当中融入人文护理方面的内容,帮助实习护理人员能更好的了解病患的情况,并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在培养实习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实习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感和道德素质,提高护理的质量;

改革传统的护理教育方法。在进行护理教育的过程当中,带队教师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指导实习护理人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会关注“人文”的理念,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病患的心理诉求;在进行实习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带队教师要引导实习护理人员根据实际的护理情况主动的思考问题,学会如何更好的关注和体会病患的诉求,对病患给予人文关怀;

对实习护理人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理念指导。在进行临床实习护理的过程中,带队教师除了要指导实习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之外,还需要不定期的展开思想素质教育,帮助实习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能够更好的在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对象人文关怀。

2结果

2.1考核评分

在进行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实验组中的实习护理人员护理教育的考核评分数值为(90.3±2.5)分,实验组中的实习护理人员护理教育的考核评分数值为(80.7±2.1)分,对比发现实验组护理教育的考核评分数值较高(P<0.05)。

2.2护理效果

实验组实习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病患护理效果达到优的有17例,效果达到良好的有11例,总体效果为93.3%;实验组实习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病患护理效果达到优的有15例,效果达到良好的有9例,总体效果为80%。2.3护患纠纷发生概率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2起,概率为6.7%;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6起,概率为20%。对比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概率低(P<0.05)。

3讨论

3.1价值

第一,深化人文关怀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四心”的培养,即同情心、爱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四心”是他们必备的优良品质,只有具备这“四心”,才能为患者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护理;第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大多数护理教育者的理念中,认为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护理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可以对护理工作进行更专业的指导,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第三,重视人文关怀理念培养的重要地位,在现代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护理教学而言,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提高对学生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的重视,因为这些因素会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专业且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可以让患者获得巨大的感召,使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伦理

3.2.1本体论依据

本体论依据指的是人性照护理论。所谓人性照护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华生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提出的理论,其表明护理的本质在于对患者的关怀,护理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应当是一种充满爱心和关怀的人际互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患者内心世界以及精神层面的照护。在人性照护理论中,重点在于实现照护的价值,以指导良心护患关系的建立为核心,开展人文关怀教育。

3.2.2认识论依据

认识论依据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人文关怀理念。对于护理领域而言,人文关怀理念指的是护士在感悟崇高人性与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具备的满足被护理者关怀所需的关怀责任感,同时关怀被护理者的人道主义观与个体价值观整合而成的认知与准则。作为医务工作者,关爱与敬畏生命,以生命至上为己任,这是人文关怀理念的核心内容。第二,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知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精准的评估,有助于良性护患关系的建立;第三,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人文关怀能力可以让护理人员设身处地体验患者身心遭受的痛苦和忧虑,是产生同理心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护患关系得以形成。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善于协调、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为患者营造一个利于康复的和谐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护理教育的过程当中,采用人文护理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效果,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丰健,官春燕,刘义兰,等.医院护理人文关怀模式研究现状及对人文关怀模式构建的思考[J].护理研究,2020(16):13-15.

[2]卜梦茹,翟惠敏,甘俊丽,等.患者家属对人文关怀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14):1302-1306.

[3]范宇莹,孙宏玉,常广明.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14):65-67

[4]罗芳芳.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19(10):134+133.

[5]张芹.现代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425.

[6]惠驿晴.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J].管理观察,2018(2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