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其预防机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其预防机制的研究

蔡政忠1,靳开鑫2

1福建江夏学院;2.Odessa I.I.Mechnikov National University,乌克兰 敖德萨

摘要:青少年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虽然逐步得到解决,形势有所好转,但它依然是一个比较突出、尖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违法活动正在相互传染、滋生蔓延。很多一般违法行为者在重大刑事犯罪分子的教唆利诱下很可能转化为新的重大刑事犯罪者。加之在新时代下网络犯罪的层出不穷,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青少年犯案数不断上升,这为治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发生,先有犯罪心理再有犯罪行为。因此,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分析犯罪心理的表现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发生,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心理;犯罪预防

1 青少年犯罪现状(基于2008-2018年的数据分析)

1.1青少年犯罪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犯罪情况中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青少年犯罪中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犯罪数量上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88891次下降到了2018年的34365次。一方面体现出国家、社会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程度在提高,另一方面表明相关政策以及预防犯罪措施的落实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18周岁至25周岁青少年犯罪总数情况并不乐观,总体数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上升趋势。2010年至2017年,18周岁至25周岁青少年犯罪数量持续下降,但到2018年出现了回升现象,比上一年多出了近六万次。

1.2青少年犯罪类型以谋财型犯罪为主

  从青少年犯罪类型看,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目前谋财型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中最主要的犯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抢劫和盗窃。其次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侵犯人身权力案件,比如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绑架、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等暴力型案件较多

1.3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加

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离婚率在持续升高,由2010年的2%已经上升到了2017的3.2%。社会学家预测在未来,离婚率仍会持续走高。这样便导致了更多的孩子长期陷入在了单亲家庭的环境中。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指出,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比例占青少年犯罪的30%。

2 青少年犯罪心理因素分析

2.1心理上不成熟与生理上加速成熟的矛盾

我国青少年生理发育的加速化,青少年在生理上迅速成熟的同时,心理上的发展速度却明显落后于生理发展速度。这种生理上的成熟直接为犯罪提供了主观上的物理条件。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尤其表现在逻辑能力和辨证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下,思维易片面、偏激,是非观念不分,辨别正误能力较差,很容易受犯罪教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还有性发育的成熟,青少年时期是对性功能极具好奇的时期,性冲动很容易产生。由于心理控制力薄弱,极易受黄色淫秽书刊、音像的挑逗,为所欲为地去追求性刺激,而走上歪路。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性罪错所占比例很大,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受到强烈刺激、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所致。

2.2 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心理学认为,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青少年,心理正在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在功能上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在速度上也不同步[3]。其中就包含了认识与情感之间的矛盾,如果这种复杂的矛盾性得不到正确的解决,仍然是青少年形成违法犯罪的心理的重要内部因素。青少年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社会阅历不足,且情感处于人生中最为强烈的上升阶段并且带有一定的冲动性,所以其行为的决定因素往往是情感因素大于理智因素,即情感用事。青少年时期易动情感,情绪上明显地表现出不稳定性。这样的不稳定性或冲动性常对他们的认识和行为起到干扰作用,妨碍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采取正确的行动。

2.3 需求与实际满足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需求最丰富、最复杂,而又因客观条件所限往往不能获得满足的时期。青少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条件之间的矛盾是其产生违反犯罪行为的内驱力。首先就是强烈的物质需求。由于其身心发展,他们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物质的需要更丰富、更迫切。尤其今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需求在大大提高,这也强烈的刺激了青少年的需求欲望。上面提到,青少年时期是性的萌发和逐渐成熟的时期,肌体内部出现性激素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感受十分显著。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成人网站、色情电子书刊等充斥着整个网络,青少年轻而易举的就能捕捉到这些信息,给他们难以抑制的性冲动造成了极大的刺激。

2.3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与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相当重要的场所,而性格决定命运。虽然在当今家庭功能逐渐淡化的时代下,既然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生命的早期,那么它的关键环境也就不言而喻。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例如此之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早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完整的人格,父母的双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3 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3.1 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一定要做好早期预防的工作,抓好对幼儿的教育,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一定要重视子女的教育。亲自抚养是第一步,针对于现在很多的留守家庭,孩子人格的关键形成期就那几年,父母在这关键的几年一定要亲自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庭温暖和爱。这对孩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导师,一定要做到严以律己,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3.2 纠正青少年错误的心理结构

要结合实际,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比如开展正确对待和处理物质关系的教育,培养青少年乐于奉献、学会牺牲等良好的道德品德教育。也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典型教育,转移他们的需要和动机。

3.3 普及性知识教育,净化社会环境

性知识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性知识的教育列入教育的日程,在中小学广泛的开展性知识、性卫生、性道德的教育,以增强他们在青春期对性冲动的免疫力。比如要讲清非法性行为与各类性病的密切关系,讲清性病对个人、家庭以及后代的极大危害,使青少年不敢随意、放肆发生性行为,而从源头上抑制性犯罪。

3.4 提高相关预防组织、机构的专业性

家庭、学校、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少管所等这些最常见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组织在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组织是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坚持“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立足教育,科学育人”的方针,把失足青少年当作孩子,而不是犯人。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9.

②数据来源于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 柳丽丽.浅析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08):66-67.

[2] 戴相英.《未成年人犯罪与矫正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3] 苏常浚.《青少年犯罪的意识心理》[N],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4] 孙毅.《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及其防范策略》[M].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5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