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都兰吐蕃陵墓群所反映的文化意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简述都兰吐蕃陵墓群所反映的文化意象

公保才旦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124

被国务院定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吐蕃陵墓群”有大小墓葬千余座, 覆盖柴达木盆地全境。墓群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内涵丰富、形制奇秘;墓群的结构、形制、殡葬仪轨、周边环境、殉葬种类等迹象众多。其所蕴含的文化属性、 宗教隐喻,史学信息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故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都兰吐蕃陵墓 文化符号 吐蕃苯教文化

前 言

1982 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都兰县热水血渭草场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唐代吐蕃陵墓群,发掘工作持续了 19 年之久。1985 年,青海省文物局的考古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曾在热水沟北岸发掘过 2 座吐蕃古墓,其中一座命名为“都兰一号大墓(M1 号)”。这个发现也被国家文物局学术委员会评选为“1996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9 年 7 月至 9 月间,在美国企业家罗杰伟先生(Roger E. Covey)创办的唐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血渭草场热水沟南岸发掘了 4 座唐代的大、中型吐蕃墓葬,既都兰吐蕃一号墓(99DRNM1)吐蕃二号墓(99DRNM2)、吐蕃三号墓(99DRNM3)吐蕃四号墓(99DRNM4)①。此外未发掘的古墓千余座,这些古墓似乎在向世人解释一种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角度去探析这些古墓的时候,总是能看得到它所发出的文化信息—吐蕃文化信息,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论述都兰吐蕃陵墓所体现的文化意象。

一、 殡葬文化

① 《都兰吐蕃墓》1 页其不可的替代的重要的文化角色的实事。从殡葬的民俗文化方面考察,认为都兰一号墓的文化系统属于吐蕃苯教。苯教文化品位绝对占优势。根据记载一号墓正前方的祭坛中的 27 座圆形祭祀坑和 5 条线形祭祀沟中,殉葬品为牛头、牛蹄者 13 座,殉完整狗 12 只,线形祭沟里殉完整马 87 匹、羊 120 只、牛 80 头等。这些殉葬都证实了都兰一号墓的殡葬文化是吐蕃王国时期的土著宗教—苯教殡葬文化。因苯教《十万龙经》(ཀླུ་འབུམ། klu vbum)殡葬仪轨,首先是羊,被苯教视为是通向死亡之路的导亡灵者,它作为死者的赎身金。按照仪轨程序,它们用来祭祀时,先屠宰后切碎,作为烧毁的供品。苯教把绵羊描述成是宝贵材料做成的并赞美绵羊,赞美到神话的地位,另一类重要的动物有马、牦牛、鹿。在供品中,作为法术所需要的动物,除马,黑白绵羊、黑白牦牛外,狗也是重要的动物特别是母狗。在祭祀的时候,用这些动物的骨骼、肉、内脏、蹄爪、血、胆汁、脂肪。还有出现鹅作为随葬品,视鹅为念鸟。牛羊马狗等被誉为死者的亲属、近亲者和心爱的朋友。之所以殉葬这些动物,是因为它们有勇气或者它们的道德品质是陪同死者前往冥地所必须的。此为上述的殉葬品无一例外的论证了跟吐蕃苯教的关系,也阐明了殡葬仪轨中的苯教文化既文化意象。②

二、数字文化

(一)数字文化—“七”都兰一号大墓既 M1 号墓呈底宽顶窄的梯形状,从上到下依次由下部封土、石砌圈墙、上部封土组成。据许新国先生的描述,在上部封土堆从上而下环绕封土

分层平铺柏木穿木,自上而下共七层。位于“M1 号”墓对面,既擦汗乌苏河③(ཆུ་དཀར chu dkar )南岸的“吐蕃三号墓(99DRNM3)”自下而上共分别为高 18、8、10、16、14、24、8 厘米不等的共七级台阶。血渭“M1 号墓”在封土堆上部,分层平铺了七层柏木穿木,而吐蕃三号墓的建筑成七级。因而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明显是筑墓时有意而为④。“七”自古以来在苯教乃至整个藏族人心目中都是个很吉利很重要的的数字,比如现在藏族人朝拜磕头的时候通常在短时间内要么磕三个头,要么七个头,“七”这个数字普遍存在于藏族生活当中,可见它的文化底蕴,在古藏人中也是如此,如宗喀漾正冈布先生和拉毛吉女士、端智先生学者们在《神秘的都兰吐蕃墓数字文化》中提到《敦煌本藏文历史文献》古藏文写卷“赞普传

记部分”记述,当被吐蕃赞普封为“钟”(གཅུང་། gcung,弟)的南诏国王(འཇང་གི་རྒྱལ་པོ། jang gi rgyal po)前来向赞普赤德祖赞致礼时,在磅佑大殿(ཕང་དང་གི་ཁང་མོ་ཆེན། phang dang gi khang mo che)中赞普君臣唱到:“从七重苍天的天界,天子(指赞普)降为人主”。还有关于“七”的有“天赤七王”(གནམ་གྱི་ཁྲི་བདུན། gnam gyi khri bdun)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到第七代赞普。它们逝世后要返回到七重天界的说法。由此都兰“M1 号墓”中封土上下部的七级构筑层和 99DRNM3 号墓的七级墓道与当时吐蕃人“七重天”的苯教信仰有关。似乎是墓主人逝世后返回“七重苍天”天界的隐喻。这何不是一个文化信仰的反应或者意象呢。

(二)数字文化—“九”

敦煌出土的《敦煌本藏文历史文献》古藏文写卷“赞普传记部分”中提到的“九父部”、“九层铠甲”、“九仇敌”等中的数字“九”可理解为多、全、最的形容词。如众父部、坚厚铠甲、所有敌人等。《东北藏民间文学》中记述有九首领、九星、九部、九座摇摆的城堡、九渡口、九个九十天的昨天等各种出现数字“九”。可谓是见惯不惯,数字九在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也随之存在⑤。藏文的词汇中也处处体现着数字 9 的文化特征,如:银河为“格凑”(དགུ་ཚིགསdgu tshigs)众生为“皆格”(སྐྱེ་དགུ skye dgu)万恶为“暗格”(ནག་དགུ nag dgu)

一切为“有格”(ཡོད་དགུ yod dgu)一切欲为“都格”(འདོད་དགུ vdod dgu)随心所欲为“莫类格类”(མི་ལེ་དགུ་ལེ། མི་བྱེད་དགུ་བྱེད། mi le dgu le.mi byed dgu byed)等等同于苯教之意表示“多、一切都”。并未表示客观的数字。由此可推测的文化象征或意义。数字不仅仅具有计算功能,它也可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可以被称作为一种⑤ 宗喀漾正嘎布,拉毛鸡,端智,神秘的都兰吐蕃墓数字《敦煌学辑刊》2012 年第 1 期 107 页象征的语言符号和艺术符号,给予文化意义。 “九、七”数字甚至是十三数字都在吐蕃文化中非常重要,在都兰吐蕃陵墓中有所体现的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一个文化特征的存在。一个藏族文化特征的存在

三、“琼”文化符号都兰吐蕃一号墓(99DRNM1)、二号墓(99DRNM2)、三号墓(99DRNM3)、四号墓(99DRNM4)发掘所出土的文物,石刻、等等都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鲜明的“琼”(ཁྱུང་། khung)文化符号相关的信息更是具研究意义。“琼”(ཁྱུང)(khyung)

无论是从殡葬仪轨、古墓建筑构式、周边环境、出土文物,都兰吐蕃陵墓群

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和史学信息都是其研究价值所在。都在表述一个文化特征、一

个文化系统既吐蕃文化,仅通过三个方面(殡葬仪轨、数字文化、琼文化)简要

的论述了它所带来史学信息和文化意象,也深有体会的感觉得到这只是冰山一

角,还有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去探析;论述。这些史学信息和文化意象无一例外反

映和体现了吐蕃文化既吐蕃苯教文化,同时恰好也印证了都兰吐蕃陵墓群文化系

统属吐蕃文化,还有民族属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都兰吐蕃》唐研究基金会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 三木才.都兰古墓一号殡葬民俗文化考察《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 年第 6 期

[4] 德吉措,都兰吐蕃三号墓鹿与鹰⑩文化内涵的解读《西藏研究》2013 年第 2 期

作者简介:姓名:公保才旦,(出生:1994年4月),性别:男,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班级:21级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格萨尔学)